一陣濃霧忽的從山那邊向我奔襲而來,眼前本來絢爛的夜色,瞬間成了白茫茫的世界,只有那遠遠近近、忽明忽暗的一盞盞路燈在閃爍著,被霧氣籠罩的它們形成了一個個好看的光環,我揉了揉眼睛,呆呆的看著這個只有燈光與霧的世界,恍如進入了夢境……
(霧中鬼城——九份)
(黃金之鄉)
(遠眺太平洋)
(古樸陳舊有滄桑感的九份老樓)
(仙靈一般的島嶼)
(夜色中的九份)
(金礦博物館)
(聖光降臨)
臺灣行終成,也算我第一次離開了祖國大陸。14天,從臺北開始,順時針沿著海岸線環島旅行,一路上經歷了各種故事、看到了以前未曾見過的景致、吃到了讓我驚喜萬分的種種美食、遇見了形形色色的有禮又熱情的臺灣人。14天,我,愛上了臺灣。
九份,對於很多初次來臺灣的人比較陌生,這個身處新北市,離臺北只有不到100公裡的小城,近些年卻成了熱門之地。宮崎駿、《千與千尋》、《悲情城市》這些熟悉的字眼成了這座小城的標籤,不過九份究竟是怎樣的?只有來了才會明白。
(熱鬧的九份老街)
(陡峭的豎崎街)
(給我留下背影的貓咪)
(「想女友」)
從臺北忠孝敦化地鐵站出來,就能看到去往金瓜石的公交車牌,沒等一會兒,車子來了,人們有序的排著隊上車,上下車刷下悠遊卡就可以了,方便得很。
途中經過了不少小站,也會經過瑞芳,如果要下車,只需要提前按下座位上方靠窗子的車鈴即可,師傅就知道你下一站下車給你停。路上的風景處處充滿著安逸、古樸與寧靜。臺灣並沒有我想像的那樣繁華,相反這裡處處洋溢著古老、陳舊與時代的滄桑感,很多建築物看上去已經存在了幾十上百年,但依然保存完好。
(老街一瞥)
(悠閒散步的九份居民)
(茶社)
(站在九份老街,可以遠眺大海)
(層層疊疊,彎彎曲曲的九份山城)
一陣上坡之後,九份到達,下了車突然傾盆大雨而至,我還來不及從包裡拿出傘,徑直衝進了前面的一所巷子裡避雨,沒想到的是原來這裡就是「九份老街」。門口沒有任何標識,不過前方密密麻麻的遊人已然昭示了這裡的火熱。街道很窄,也就剛能容一輛車子通過,兩旁就熱鬧了,各種形形色色、讓人眼花繚亂的店鋪一家挨一家,叫賣聲此起彼伏,一個個好玩的招牌,沒見過的美食、小物看得興奮不已,因為每家每戶都會有遮雨的棚子,所以把街道幾乎整個擋了起來,任憑外面雨多大,也不怎麼會淋到。
(你要選擇哪條路呢?)
(相機出鏡)
(太平洋上霧蒙蒙)
(博物館今天公休)
順著地圖所指,我從一旁的小路上了山,大部分民宿都在山上,雨漸漸停了,山路的臺階很溼,彎彎曲曲,左拐右拐,一幢幢精製古樸的小房子不斷的從你眼旁閃過,雨後的空氣分外清新,混雜著泥土與青草的芳香,身上的每一寸肌膚都愜意無比。一位熱心的老太太給我指明了道路,《多桑的家》終於到了。
(霧氣來襲)
(來勢洶洶)
(機車象徵著臺灣)
從網上訂九份的民宿很方便,推薦《大魚旅行》網站,民宿都是原本居民自家房屋改造的,所以條件不是太好,但很有臺灣味道。開放式的小院、轉頭壘的房屋、木質的地板、以及永遠那麼和善的老爺爺和老奶奶,當你早晨起床走出房門,除了眼前那看不夠的景致外,更有一杯熱熱的豆漿和香噴噴的三文治為你準備好,這些都是民宿的爺爺奶奶做的,坐在院子裡的木椅子上,就這樣吹著海風、看著山色的吃著早餐,幸福的一天開始了。
九份,過去因金礦而聞名,後來礦被挖完,漸漸的就廢棄了,也被人們所淡忘。但《悲情城市》一部電影拯救了它,而之後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因為場景中的「鬼城」原型也是九份,一時間這個被遺忘的礦城變得名聲大噪起來。加上一直保留完好的老街、老房屋以及礦場,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前來拜訪。
(紅糟素肉圓)
(餡料)
(準備上鍋)
九份的老街有好幾條,最熱鬧的屬基山街了,這條街上也藏著很多非常好吃又極富特色的美食小鋪。除了人人皆知的芋圓外,最有特色的就要數這個《紅糟素肉圓》了。紅糟是製作紅曲米的原料,搭配筍、菌類,共同作為餡料,外皮則是用糯米粉包好,上鍋蒸熟後,淋著好味的海山醬一同食用,雖然沒有一丁點肉,但吃起來可是鮮美的很,堪稱素食者的天堂。諸如花生卷冰激凌、野豬肉香腸、墨魚香腸、紅豆豆花等小吃也是十分有誘惑力,愛吃的你大可一路走一路吃下去。
(蒸熟後皮是透明的)
(可以外帶哦)
(香腸好肥美)
(一定要吃的芋圓)
九份的另一道風景線,是貓。生在這裡的貓,很幸福,成群結隊的躺在大街上,沒錯,看上去十分任性,對於來來往往過路的人根本不關心,就算被撫摸,如果睡意正濃,連眼都不抬一下;頭頂上,經常傳來咚咚的貓腳步聲;清晨,一家家閉著門的店鋪前,總會有一個個裝著貓糧的小碗擺在那裡,這都是九份居民為它們的好鄰居貓們準備的,而這些懶傢伙們都還在一旁的郵筒上睡著正香。
(清晨還在熟睡的貓咪們)
(這傢伙叫奶牛)
(憂鬱的小眼神)
豎崎路是另一條很有特色的街道。「豐」字造型的它,落差很大,算的上一段帶著臺階的陡峭山路了,兩旁清一色以茶館為主,紅紅的燈籠掛滿街道兩旁,從最高點向下走,還是一路攀登向上到基山街,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看著穿梭的人流來往與這條狹窄陡峭的老街上,感覺自己好似置身於一部懷舊的文藝電影中,是我旅行以來從未有過的奇特感受。
(街景)
(到了傍晚,街景更加迷人)
豎崎路下來,是臺灣最早的一家電影院,昇平戲院,裡面的設施可以說是無比的懷舊,別錯過。再往外面走,人漸漸變的少了起來,脫離的那喧囂的老街,換一種心情,更能體會九份的獨特。金礦博物館因為公休,沒有機會進去,順著蜿蜒的傍山公路,慢慢的走到了九份老街的對面,透過林葉間的縫隙,得以看清九份真實的樣子:一幢幢老舊古樸、形色不一的房屋,沿著山勢,鱗次櫛比的蓋在一起,看上去雜亂無章,但卻有一種無法言喻的自然與舒適藏匿其中,街道上行走的人們,感覺像是走在下面那層房屋的頂上,甚是有趣,靠近山頂之處,是一些看上去小了一些的「房屋」,這些是他們先人的墓地,建造的如小型的道觀、寺廟一般,頗為用心。
九份的懷舊景致,多保存於日治時期,房屋、道路的建設很有日系和風的味道,簡潔又精製,就連一個道路的交叉口,都讓我覺得很文藝,禁不住坐在地上合個影。人煙稀少的外層公路上,比之熱鬧的老街,似乎更得我心意。
(日治時期的建築都保留著)
(想去那島上看看)
(簡單、古樸又精緻)
(讓人舒適、愜意的山城)
而山的另一面,就是海了。太平洋的海水不斷擊打著岸邊,因為九份是山城,以居高臨下的角度看海別有一番味道,遠處的那座始終籠罩在霧裡的小島,終於現出了真身,被未曾完全散去的霧氣擁簇著,像是海外仙靈居住的一般。天空還陰沉沉的,厚厚的雲層遮住了太陽,但總有那麼一絲空隙,得以讓陽光鋪灑下來,如同來自天堂的聖光一般,一束束打在遙遠的地方。
(霧氣再來襲)
(厚厚的雲層也有空隙)
(一束神奇的光芒)
(黑暗中的一盞明燈)
(夜幕降臨)
(霧氣籠罩)
(孤獨的路燈下)
然而,九份的天氣總是變幻無常。山的那一頭,突然湧出大量的水汽、霧氣,本來還清晰可見的海島、港灣,瞬間成了白茫茫一片,就連離我稍微遠點的房屋也一下子隱去了身影。天色漸漸暗了,我順著山路,爬到了最高的觀景點,已經有房屋的燈光打開了,散落在山路各處的路燈也逐個亮了起來。雨又開始下了,霧氣稍稍散去,但當我支好架子準備拍攝的時候,後方的一陣大風而過,隨之而來的是一陣更濃更快更大的霧氣,瞬間把我周圍所有的景致幾乎全部遮擋了起來,而唯有那黃昏中的燈光依舊閃爍在這白茫茫的世界中,《千與千尋》中的鬼城,霧裡閃爍著的千燈,原來就是這樣的感覺。
(寂寥的感覺)
(看得發呆)
(奇妙的景致)
(失焦處理)
(夜晚就有鬼城的意味了)
九份以霧多聞名,故稱「鬼城」。而霧中的千燈閃爍,便成了「鬼城」最特別之處。霧氣與水汽的交織,讓路燈的光芒變得朦朦朧朧,形成一個個球形閃光體,偶有在路燈下經過的行人,只是一瞬間,又消失在了濃霧之中,仿佛穿梭於夢境。就這樣,仿佛一場睡夢過後,霧終於散去了,眼前呈現出的景致完全是另一個世界,燈火通明的海港、路燈延綿的山路都分外顯眼,還未來得及散去的霧氣被染成了各種色彩,山上的房屋也在路燈的照耀下一座座清晰可見。如果這是真實的九份,那麼剛才一定是九份的夢鄉了。
(大霧朦朧下的人與燈)
(籃球場)
(霧終於散去,清晰可見的九份海港)
(沒來得及散去的霧被染上了各種顏色)
(燈籠也是九份的一大特色)
(打樣的芋圓店)
(再見了山城)
依著路燈,又回到了九份老街上,雖不是深夜,但店鋪都早早關了門,寂寥的很,唯有那紅紅的燈籠一串串的順著街道一直綿延到遠方:「九份山城」、「黃金之鄉」、「戲夢人生」……寫滿字的紅燈籠在陣陣微風的侵襲下來回搖擺,閃爍不定,我獨自站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像是進入了通往另一世界的時空隧道,在隧道的盡頭,是一個可以回到過去,懷念美好舊時光的,名為「九份」的世界。
作者新浪微博@飯人小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