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是很多民間俗語和詩句的主角,如「燕子低飛蛇過道」。還有句話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但另一句話卻說「燕子不進苦寒門」,那麼燕子究竟進不進苦寒門呢?燕子真的是嫌貧愛富嗎?燕子竟然有分別貧富的能力嗎?
其實燕子不進苦寒門只是對燕子築巢選址的現象的一個描述,其背後還有更為深刻的原因,說燕子嫌貧愛富有點誤會它們了,畢竟從生物功能來說,它們只是想選擇一個好的地址來繁衍後代罷了。
我們不妨一問,燕子進門是為了幹啥呢?是為了築巢繁衍。那麼燕子築巢有什麼講究呢?
燕子築巢
燕子在農村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生物,而且人們對它喜聞樂見,認為燕子在自己的家裡築巢是一件大喜事,能為家裡帶來福氣。但實際上,燕子和人類並不一樣,並不是人類這種社會性動物,更不依靠人類來養育,所以燕子在築巢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應該是客觀的物理條件,而非是人家的貧富。
燕子在築巢的時候可能會有幾個講究,一是避免天敵的攻擊,比如蛇和老鼠的騷擾,尋找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來養育後代;二是食物的可得性要比較強,總不能每次去找食物都飛上一天;三是築巢地點本身要比較堅固,確保巢建好之後的穩固性;四是築巢材料要方便易得,否則自己的巢很有可能建不起來。
燕子是怎麼築巢的?
燕子築巢的主要原料的泥土、草根、還有燕子的口水。
在確定了選址之後,最為重要的一步就是開始搜集原料了。燕子一般會去到有泥土的地方取一些溼泥,將其弄成丸子狀,然後叼回自己選好的地方。然後再加上一些稻草開始築巢。
剛開始,燕子會在自己的窩裡用泥加固一層,從裡向外來擠壓,所以燕子窩雖然外面看起來亂鬨鬨的,但是其實裡面非常平整。然後燕子就開始布置自己的巢穴了,往窩裡加上一些自己的羽毛、柔軟的物質等,建築一個溫馨的小家。
一個燕子窩的構建需要男女雙方共同努力,一般來說都得花上十幾天,這些日子裡燕子還要不辭辛勞地到處往返,付出的努力非常之多。所以這更突顯出了選址的重要性。
假如燕子選擇的房梁或者屋簷不適合築巢,一旦發生傾巢事件,那麼它們的努力就完全白費了。所以其實燕子才不管你到底有沒有錢,富不富,貧不貧,它們只想找一個安身之所。
只是在中國古代,很多家裡貧窮的人住的房子都是沒有屋簷的,很多茅草堆蓋成的房子是不適合來建造自己的家園的,所以燕子不會去這些人家築巢。
所以「燕子不進苦寒門」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是它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和社會背景的影響。
燕窩
燕窩和魚翅都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比較名貴的民間食材,但其實營養價值都非常有限。我們所吃的燕窩和這些燕子家搭的泥窩是不一樣的,燕窩只有特定的雨燕和金絲燕能夠分泌出來,是它們的唾液和其它物質混合形成的。
然後就是燕窩雖然很貴,而且是作為滋補品在市場上大行其道,但是其實營養價值可能還比不上平時的肉蛋奶。甚至被吹噓的一些微量成分,在銀耳、百合和山藥中也能獲取。
說真的,燕子築個巢挺辛苦的,你還非要去搗別人的窩,吃別人的口水,好意思嗎?
小結:
民間有非常多關於燕子的俗語,其中就有一句「燕子不進苦寒門」,其實這句話也不是亂說,是有一定的現實依據的,但是我們不能就認為燕子是嫌貧愛富的。
燕子築巢對它們來說是一項大工程,夫妻協力還要共同花費十幾天來築巢,所以巢穴的選址對它們來說就非常重要。而在中國古代,很多窮人家裡甚至都是沒屋簷和房梁的,所以燕子自然是不會去築巢的。
最後,說到燕子,也提到燕子築巢了,希望大家正視燕窩的營養價值,別再去掏它們的窩了。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