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針對無法為特來電等充電服務商提供服務的消息,滴滴旗下的小桔充電4月1日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小桔充電與運營商並非競爭關係,尊重部分合作夥伴的下線行為,但同時也表示遺憾。」據了解,此次與小桔充電「分手」的為國內頭部充電運營商。業內人士表示,此舉將直接影響小桔充電的覆蓋範圍。
根據特來電的截圖,「自2019年4月1日0點起,小桔充電將無法啟動特來電設備及相關充電服務,我們將在特來電App上繼續推出各種優惠活動」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萬馬愛充和星星充電在3月31日也發布了類似的通知。
對此,滴滴方面回應:「小桔充電堅持開放平臺模式,與運營商並非競爭關係,而是在友好合作的基礎上共建充電生態,不斷提升充電樁布局密度以及充電確定性,為用戶提供了價格更透明、體驗更優良的充電服務。與此同時,小桔充電背靠滴滴數十萬的新能源車優勢,為運營商提供了精準流量,並通過技術和運營手段幫助運營商提高了運營效率。我們尊重部分合作夥伴的下線行為,但同時也表示遺憾。行業尚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小桔充電歡迎更多合作夥伴與我們一起打造服務更優質、體驗更完善的充電服務。」
與特來電、星星充電自建充電樁的模式不同,小桔充電是採用開放平臺的模式。自2018年1月上線至今,小桔充電的業務覆蓋北上廣深等20多個城市。小桔充電通過與幾大充電運營商合作,接入運營商已建好的部分充電樁,背靠滴滴的數據優勢為運營商導流。上線後的一年多時間內,小桔充電與國家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和中國普天均達成合作。根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2018年12月,以上四家充電運營商位列國內前五名。
艾媒諮詢高級分析師劉傑豪表示,從模式上看,小桔充電聚合了大量的網點,能夠快速為車主提供網點資源導航,這在短期內是非常有利於聚合用戶。另外以平臺的模式運營,資產更加輕便,在資金壓力上相較自研的運營商同樣具有優勢。
不過,這次與小桔充電「分手」的充電運營商的充電樁規模不容小覷。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2019年2月特來電、星星充電和萬馬愛充的母公司浙江萬馬的充電樁數據分別為12.4萬、6.6萬和6704個。位列中國充電運營商排行榜的第一、第三和第八名。以上三家的總充電樁數量近20萬個,佔比中國整個充電樁規模的56.6%。
劉傑豪表示,此次「分手」事件將會對小桔充電造成不小的影響。「首先在整體服務體驗上肯定是受很大影響的,如果小桔充電未能在短期內完成更多運營商的對接,保證車主服務,那平臺就難以為繼了。從長期來看,本次事件可以認為是整體產業在合作模式上的一次衝擊,包括聚合平臺、充電樁研發商、充電運營商等,都需要重新審視產業合作的運作模式,小桔充電也應及時應變。而是否要通過自建充電樁等方式來繼續對市場的滲透,也需要滴滴整體在決策上作更深入的考慮,目前來看難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