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襲人因為母親病故,返回家裡的時候,怡紅院值夜的大丫頭,換成晴雯和麝月。
當天晚上,晴雯就因為要唬麝月,穿著貼身小襖跑到外面,受了涼,第二天便「鼻塞聲重,懶怠動彈」。賈寶玉又急著給晴雯看病,又怕上面的人知道了,攆晴雯回家去養病,便吩咐一個老嬤嬤:「你回大奶奶去,就說晴雯白冷了些,不是什麼大病,襲人又不在家,她若回家去養病,這裡更沒人了,傳一個大夫悄悄地從後門進來瞧瞧,別回太太了。」
所以,這一次晴雯生病,就沒有用賈府常用的王太醫,而是從外面請了一位胡庸醫。這位胡庸醫給晴雯看了病,婆子提醒賈寶玉,需要給這位大夫一兩銀子的車馬錢。
於是,賈寶玉和麝月來到裡間,開了一個螺鈿柜子,看到上一層都是筆墨、扇子、香餅、各種荷包、汗巾等物,下面一層則是幾串錢,開了抽屜,又看見一個小簸籮裡放著幾塊銀子。
麝月隨便拈了一塊,就是二兩多重的。當婆子提醒麝月,讓她再換一塊小點的,麝月笑道:「誰又找去?多了些,你拿了去吧。」
二兩銀子,就這樣被麝月輕而易舉地送出去了。可見,怡紅院其實並不缺錢。剩下來的那好幾塊銀子,最起碼也有好幾兩。畢竟,賈寶玉是賈府中最得寵的少爺,他要是缺了錢,就有些說不過去。賈母也絕對不會讓孫子陷入這種窘境。
然而,雖然怡紅院的小螺鈿柜子裡,從來都不缺銀子,但是襲人卻屢屢催討月錢。
第三十九回,襲人找到平兒,問她:「這個月的月錢怎麼還不放?」平兒悄悄說:「遲兩日就放了。這個月的月錢,我們奶奶早已支了,放給人使了,等利錢收齊了才放呢。你可不許告訴一個人去。」
第五十五回,因為王熙鳳小月,賈府的當家人成了李紈和探春、薛寶釵。襲人又一次打發秋紋來討要月錢。當時探春正在因為趙姨娘大鬧「議事廳」生氣。別的奴僕勸秋紋別進去,秋紋到:「我比不得你們,我哪裡等得?」說著就要往廳上去。
幸而平兒也在這裡,攔住秋紋,問她什麼事。秋紋到:「問一問寶玉的月銀,我們的月錢,多早晚才領。」
襲人兩次催討月錢,一次是親自出馬,一次是派秋紋出馬;一次是向王熙鳳和平兒討要,一次是向探春和李紈討要。可見,襲人催討月錢,並不是專門針對哪個人,只是因為月錢沒有及時發放而表示不滿。
王熙鳳沒有及時發放月錢,是因為她把月錢挪用了,給自己賺利息;探春沒有及時發放月錢,恐怕是因為此時的賈府,已經青黃不接,月錢一時半會兒根本湊不齊。不過,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都不是襲人關心的,她所關心的,就是希望上面及時發月錢。
其實,怡紅院根本就不缺錢,不僅這張小螺鈿柜子裡,從來都沒斷過銀子,就連賈寶玉的床下,都堆滿了錢(第二十回)。那麼,既然怡紅院從來都不缺錢,襲人為啥還要屢屢討要月錢呢?
這只是因為,襲人是一個很精細的人,她時時刻刻都要及時了解賈府中的任何一點動靜。月前不能及時發放,肯定是有原因的,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襲人很想知道。弄清楚了原因,襲人也可能掌握主動。
就像王熙鳳沒有及時發放月錢,她通過平兒知道,這些月錢是被王熙鳳拿去賺利息了。從此,王熙鳳就沒少「討好」這個丫頭。賈母在大觀園擺宴的時候,王熙鳳催鴛鴦給襲人送兩碗菜去;襲人回娘家的時候,王熙鳳拿出來自己的衣服和包袱,贈送給了襲人,還給她安排了七八個奴僕跟隨。
在探春這裡,襲人也想掌握主動權,所以才會派秋紋來催問月錢。可惜,探春比王熙鳳行得正,她也沒有給襲人和秋紋機會。
一個小小的月錢,能不能及時發放,也是賈府的「風向標」,襲人自然要了解清楚。即便她不缺錢,也要儘可能弄清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