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村莊才能稱得上的古村?關鍵就在於一個「古」字,它代表著年代的久遠,殘留著歷史的痕跡,有著古老的文化與傳說。
今天村花花要帶大家去的一個古村,那裡沒有山清水秀,沒有雲霧繚繞,有的只是斑駁的黃土城牆與滄桑的歷史印記。但它卻給人太多太多的回憶與遐想。
在絳縣西部重鎮橫水鎮西二華裡處,有一個較大的村落名叫坡底,是綿延向上一直通向紫金山的黃土臺垣鳳凰塬,在塬頭之上,雄立著一個高大的明代古村落。
城堡南門門匾「條涑永朝」,條涑指南面的中條山和涑水河,落款乾隆15年(1751),算起來這個古堡有260餘年的歷史了。據資料說,這個古城堡實際上系明代城堡,那更古老了。城堡屬縣級文保單位。門洞內鋪的條石,車轍清晰。上世紀80年代起,堡子里的人逐漸遷至坡底下。
古村落城牆全長約1100米,城門樓寬約10米,高15米,分上下兩層,下面為城體,全用青磚包裹,中間是城門洞,裡外用青磚拱券,寬2.8米,高約4米,深7米,內設兩道城門。
一個棄用的古城堡,寫滿滄桑與蒼涼,雨後樹木的青翠給古堡平添了一份生機。
古村落所有住戶的門樓都相對小而簡陋,可見當時的人們生活是多麼清苦。
看到這個棄用的井臺,不由得想到一句詩:「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整個村落開有南北兩個城門,除內外環村路外,城裡有3條南北街,5條東西街,5眼水井,關帝廟、魁星樓、火神臺、菩薩廟各具特色,但隨著歲月浸蝕已經不復存在。住戶大約300戶,佔地近百畝。
大家猜猜,這是什麼嗎?古村落過去老百姓所使用的吟馬石槽、石磨盤、水井零散荒野,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毛主席語錄依稀可見,一下子讓人想起了激情燃燒的歲月。
山羊在咩咩的叫著,石榴年復一年開花結果,給人太多太多的回憶,給人太多太多的遐想。
春去秋來,花落花開,坡底古村昔日的繁華已不在,但它經得起歲月的考驗,時間的流逝,保留著最初的模樣,一直等待著一代代人的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