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樅陽縣城北約40公裡的錢橋鎮王家渡,麻溪河上有座近500年歷史的大石橋 ,橫跨在河面上。晨輝中,遠遠望去,如一道五光十色的彩虹連接兩岸。這便是遠近聞名的錢家橋。該橋由退隱歸裡的鄉賢錢如畿捐資建 造。
錢如畿(1485/1553),字公錫(與我十五世祖如嶽公系堂兄弟),今樅陽宕山人。明弘治貢生 ,曾任浙江布政司都事【相當於今主管一省民政與財政的副省長】 。因不肖官場生涯,歸隱構別業於河濱,環廬植柳,自號柳溪。如畿公樂善好施,路經麻溪河王家渡,見河水阻斷,兩岸行人,往來不便,於是慷慨捐資,建起了一座大石橋。當地百姓及南來北往的商賈感恩戴德,故命名為錢家橋。後來,這裡因具有水運便捷優勢,漸漸形成集鎮 ,錢橋鎮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錢家橋位於錢橋鎮錢橋街南側的古麻溪河上。為一座三孔二垛,花崗巖質石拱橋。全長34米,寬4.4米,高7米。橋垛逆水流向,呈船頭尖形。分水墩為條石壘築而成,橋面由長形條石鋪架垛之上構成,砌築錯落有致,沉穩堅固。兩旁石雕,蹲獅望柱;欄板飾有翼龍、飛蝶、花卉等精美圖案。古樸典雅,鐫刻精細。對研究明中期石雕藝術,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清道光二十年(1840),橋身立下護橋公約碑和清光緒二十年(1902)捐款重修碑等石刻,記載著其修建經歷及管護諸方面的條款與內容。
錢家橋,不僅是樅陽縣古代最著名的石橋,而且在安徽省境內也屬罕見。歷盡了數百年的滄桑,古橋仍能完好如初,可見當地歷代百姓,愛橋有嘉、護橋有方 的舉動是多麼令人敬佩!如今,錢家橋既是當地一道亮麗風景與休閒健身的好去處,也是一塊對外響噹噹的名片。
樅陽縣樅陽鎮五一村 退休教師錢新華【如畿公十五世從孫】
搜集整理於麥元田間故裡
責任編輯:錢嬌嬌
整合文聯繫統資源,打造樅陽文聯新媒體平臺;圍繞四個樅陽建設,繁榮創作樅陽文學藝術;宣傳縣政府方苞文學獎朱光潛藝術獎動態和文藝創作動態;打造手上樅陽雜誌新傳媒,手上個人作品展影展書畫展平臺;挖掘樅陽歷史文化底蘊,對外傳播樅陽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
微信推廣:18900565846
總編qq:473288132
投稿通道:
1、在樅陽文聯微信公眾平臺上直接發稿(圖片、文字、視頻均可)。
2、也可發送文章至4732881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