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爆發讓中國徹底的看清了如今世界的局勢。如果說曾經因為中國的弱小,才會使得世界各國不願意帶中國玩,那麼中國強大的背後卻仍然展示出了對華的歧視,或者有貓膩在其中了。
澳大利亞為了表示自己的忠誠度,率先的發起了疫情是爆發於中國,中國的疫情,中國的病毒這樣不堪的言論。甚至對華的歧視越演越烈,而我國也不甘示弱,直接發了兩條安全預警,一條是針對中國遊客,一條是針對中國留學生,希望慎重去澳大利亞旅遊留學。
不過,澳大利亞究竟有什麼樣的理由,會如此狂妄呢?難道是一場野火將澳大利亞人的腦子燒壞了嗎?獨佔一個大洲的澳大利亞,卻連最基本的謙遜之道都不懂,因為的只是奉承美國,最終真的能夠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嗎?
歷史告訴我們,一味的奉承強國,最終得到的只是殘羹冷炙,而只有國家強大起來才是根本,如果澳大利亞連這種基本的道理都不懂的話,只會被時代所拋棄,即使從表面上來看,澳大利亞獨佔一個大洲又能怎樣呢?沒有原則風吹兩頭走的牆頭草沒有資格。
澳大利亞雖然獨佔一個大洲,但是他的心態卻是實打實的小國心態,非要認一個主人之前是日不落帝國英國,而如今是美利堅。但是,澳大利亞真的有必要嗎?答案當然是沒有必要,但是狗非要認主人,那有什麼辦法呢?
澳大利亞各種的去表達自己對美國的忠心,甚至在此次的疫情期間,甘願做美國的排頭兵,積極的為打壓中國出謀劃策,不過,澳大利亞很顯然是低估了中國,並且,如果澳大利亞想雙標的在安全上依賴北美,在經濟上依賴東亞,最終也都會適得其反。
在澳大利亞看來,雖然和亞洲國家做經濟上的貿易往來,但是卻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自己是白老爺,和亞洲國家做生意只是憐憫罷了,不過仔細想來,澳大利亞之所以有這種心態,可能也是出於一種自我的安慰。
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而事實上在大洋洲,除了澳大利亞之外,很少會有其他的國家是我們所熟悉的。澳大利亞雖然一直都非常希望能夠得到賊美和歐洲地區的青睞,但實際上,遠水永遠解不了近渴。而北美和歐洲也並不少跨越千裡來支援澳大利亞,看似緊密的合作,其實在有需要的時候也都無濟於事。
澳大利亞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國家元首還是英國女王,甚至就連國慶都是英國殖民登陸的日子。每年的1月26號的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就如同我國的國慶元旦一般,非常的熱鬧歡騰。不過在這種熱鬧的日子裡,還有一種比較極端的現象,很多反對殖民主義反對英國統治的人,都會舉著牌子和標語在激烈的遊行,這也是歷史遺留問題。
事實上,又有哪一個國家會將國慶日定在殖民統治者入侵的那一天了?相信沒有哪一個國家會認同這一做法的,而1月26號,正是英國開疆擴土的一天,不過想來澳大利亞的國民們其實也很少有人會記得這一天了。但是換一句話來說歷史是用來名句的而不是用來遺忘的,澳大利亞的公民們應該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
澳大利亞的出口經濟是非常優秀的,其中鐵礦石和我國的訂單,達到了國內鐵礦石出口的70%。而這一點想必澳大利亞也銘記於心,但失去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出口國之後,可能國內的出口貿易經濟會每況愈下。那麼熟知這一點的澳大利亞,為何還會屢屢對中國放肆,出言不遜呢?
如果仔細的去看待奧大利亞對中國的敵視,就會發現,一貫嘴炮不饒人的澳大利亞,從根本上並沒有對中國造成最實質的傷害。也就是說,雖然姿態做的非常足,但澳大利亞也明白是去中國之後,澳大利亞的經濟也無力回天了,要想發展,就必須和中國保持關係。
還是那一句話,國家之間一直都是以利益為上,不論場面上的問題,究竟是怎麼樣的,根本上的利益,不到萬不得已是誰都不想產生摩擦。不過風吹兩頭倒的牆頭草,可能是需要變一變了,否則國家的信譽都沒了,又有誰敢和澳大利亞合作呢?反惹一身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