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從銀行取的錢是假鈔?可以通過查詢冠字號確認

2020-12-15 浙江新聞

  從銀行取到的錢可能有假?近日,本地論壇上一則懷疑從銀行櫃檯取到假鈔的帖子吸引了眾多市民眼球,還有網友跟帖「爆料」自己在ATM機上取到假鈔的經歷。

  從銀行真有可能取到假鈔?「銀行流出假鈔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中國人民銀行金華市中心支行貨幣金銀科工作人員說,從近年收到的幾起假幣投訴來看,通過查詢冠字號,最終查明沒有一起假幣來自銀行。

  懷疑取到可疑幣

  可查鈔票「身份證」

  10月11日,本地大金華論壇上,一則《在銀行取到假鈔?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偏偏被我媽碰上兩次》的帖子,引起網友關注,短短數天,點擊量即過萬。

  發帖的網友稱,她母親是名退休工人,現金來源只有從銀行櫃檯取到的工資。前些天到菜場買菜時,被人發現使用的百元鈔是張假鈔。這是4個月內她母親第二次發現手中的百元鈔是假鈔。更蹊蹺的是,前後兩張假鈔編號竟然一模一樣。她母親到取錢的銀行要求查找記錄,銀行工作人員答覆「那天的機器沒用了,查不到」。這讓她母親更加懷疑從銀行取到假鈔。

  帖子發出後,有網友自爆從銀行取到假鈔的經歷,有網友自己沒有經歷過,聲稱同事、朋友遇到過,還有網友口口聲聲稱「ATM機上出假鈔的概率還是有的」。

  不過,也有網友並不認同老人買菜使用的假鈔肯定來自銀行。網友「三碗飯」說,假鈔從哪裡來還真不好說,如有人碰到假鈔,沒準買東西時被對方掉包了。有什麼證據證明這兩張假鈔從銀行流出的?他認為,到銀行去查詢冠字號,每次取錢,所有取錢的冠字號都有後臺記錄,銀行一查便知。

  事實上,帖子反映銀行「那天的機器沒用了,查不到」這一問題,引起銀行方面重視。銀行方面上門向老人賠禮道歉,並進行內部自查反省,最終取得老人諒解。記者從銀行方面了解到,經查,老人手中的兩張百元鈔並非來自這家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金華市中心支行貨幣金銀科工作人員說,通過銀行櫃檯或ATM機取款,這些錢大多經過冠字號點鈔機清點,後臺留有記錄,只要保留好回執單或取款憑條,一旦懷疑取到可疑幣,就可以通過查詢可疑幣的冠字號,最終查明是否從銀行流出來。

  每張鈔票都有冠字號碼。冠字號碼是印刷在鈔票正面左下角字母加數字的一個10位數編號,每張鈔票的冠字號碼各不相同,都是唯一的,因而可以看作鈔票的「身份證」。從ATM機上取錢,ATM機會在後臺對每一張鈔票的冠字號進行記錄。客戶如果通過櫃檯取款,銀行工作人員會用點鈔機清點,清點後也會在後臺留有記錄。

  ATM機上存取款

  有的可列印冠字號

  記者注意到,市區不少ATM機上貼有一個藍色標識,上面寫著「查詢冠字號碼,解決假幣糾紛」。

  「帶冠字號查詢功能的ATM機,在機器上有相應標誌。通過這些機器進行的每筆交易,後臺都會有冠字號記錄,當有假幣爭議發生時,銀行工作人員通過查詢可比對冠字號,確認錢是不是從該銀行網點流出。」市區某銀行工作人員說。

  據介紹,早在2012年,人民銀行就對全國範圍內的自助機具(ATM/CRS)進行了「冠字號」查詢功能改造升級,該技術具備自動識別、記錄、存儲存取款的客戶姓名、存取鈔票的冠字號碼、存取款時間、存取款機位(工號)等功能,一旦發生假幣糾紛,可將數據調出核對,作為該鈔票是否銀行(或客戶)付出的(或交存的)證據,為分清責任,解決銀行業金融機構涉假糾紛提供了數據支持。當客戶質疑從銀行業金融機構收取假幣時,通過對該筆取款信息的查詢,可以明確假幣的真正來源。

  記者發現,支持冠字號查詢功能的自助取款設備中,有的可列印冠字號,客戶在取款設備取現後,屏幕上會顯示「列印冠字號」的選項,選擇後便會列印出一張如銀行回執單一樣的憑條,其中包含交易時間、金額及所交易鈔票的冠字號,但並非全部都可以列印冠字號。銀行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冠字號」查詢功能改造升級有個時間表:不遲於2013年底,通過取款機辦理的取款業務實現冠字號碼查詢;不遲於2014年底,通過存取款一體機辦理的取款業務實現冠字號碼查詢;不遲於2015年底,每一筆存取款業務,都能實現冠字號碼查詢,但進度要求並沒有明確提出自助取款設備必須提供列印冠字號服務。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冠字號碼採用的是熱敏列印技術,字跡僅能保持3個月到半年。

  一般高於2萬元的取款,需要到銀行櫃檯辦理。據了解,銀行櫃檯目前暫不支持列印冠字號。銀行工作人員建議,客戶可保留業務回執單,萬一懷疑取到可疑幣,日後可以通過查詢冠字號,明確可疑幣是不是從這家銀行流出。

  申請冠字號查詢

  不能超出時效限制

  冠字號的查詢和列印,實現了對鈔票來源的可追溯,是對「離櫃概不負責」可能導致取款人取到假幣受到損失的一種補救措施。客戶如何申請查詢冠字號?

  據介紹,客戶應在辦理取款業務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含取款當日),攜帶有效證件(身份證、軍官證、臺胞證或護照等)、疑似假幣實物、辦理取款業務的證明資料(銀行卡、存摺、取款憑證等),到該行的網點提交「人民幣冠字號碼查詢申請表」申請查詢。銀行將在3個工作日內通過系統進行冠字號碼查詢。如判定為銀行付出假幣,會對客戶進行全額賠付;判定不是銀行付出假幣,銀行將對假幣實物進行收繳。查詢業務結束後,客戶如果仍然對查詢結果有異議,還可以在3個工作日內向查詢受理銀行的上級行或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申請再查詢。後者將在受理後15個工作日內對當事銀行開展調查與處理,並將調查結果告知客戶。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紛爭,有關人士提醒,無論是從銀行櫃檯還是ATM機上取錢,作為儲戶要提高自我防範意識,不妨做到兩點:1.當場驗視。儲戶應當場檢驗錢幣真偽,因為離開銀行即可視為對銀行給付貨幣數量及質量的認可。2.保留取款憑條。如果儲戶發現疑似假鈔,可憑藉取款憑條到相關銀行網點申請查詢處理。如果未保留取款憑條,至少應記得是在哪一臺ATM機上操作。

相關焦點

  • 怎麼證明取款有假鈔? 憑冠字號可查清每張鈔票出處
    「在銀行會取到假鈔嗎?」  「笑話!銀行的錢還能有假的?」  但近些年,儲戶從銀行取出假鈔的新聞頻頻出現,不少網友也在論壇、微博上「爆料」自己在ATM機上取到假鈔。  「現金離櫃、概不負責」,這樣的行規讓取到假鈔的儲戶很鬱悶。即便打起官司,儲戶往往也會因無法舉證而輸掉官司。
  • 如果從銀行取出假鈔,銀行不承認該怎麼辦?只能吃「啞巴虧」嗎?
    那就是去銀行取錢,一般來說,銀行就是打假的地方,從銀行取出來的錢也就不用擔心會有假鈔,可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去銀行取錢的時候也有假鈔那該怎麼辦呢?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對於假鈔我們都是很"深惡痛絕"的,畢竟一天掙不到多少錢,結果辛辛苦苦一整天卻發現自己收到的是假幣,那種感覺真的就像是"欲哭無淚"!
  • 市民自稱在取款機取到假幣 5張百元鈔3張是假的
    老闆對這張紙幣的真偽表示懷疑。隨後,代先生又連續換了另外兩張紙幣,老闆都沒有接受。這時,代先生才發現這300元可能是假錢。  「3 張 假 鈔 編 號 分 別 是EF88321866、EF88321869、EF88321874。」代先生說。6月1日,他聯繫了該銀行位於科華北路的支行,大堂一名工作人員在確認這些錢是假幣後,給了他一個電話,讓他聯繫相關負責人。
  • 從銀行取出假鈔,只能「吃悶虧」嗎?這樣做讓銀行「無法拒絕」
    曾有一位王先生,就因銀行驗鈔機出錯,從銀行取出假鈔,當時,王先生通過櫃檯支取了5萬元人民幣,當場沒有清點,而恰巧,王先生在取完錢之後,又立即將錢轉存入另一張銀行卡,在銀行工作人員用驗鈔機清點時,竟驗出一張百元假幣。當時,王先生是非常吃驚地,按理說銀行的驗鈔機識別假幣的本領很高,沒想到驗鈔機也會「失誤」。
  • 合肥ATM機可記錄鈔票冠字號碼 取到假鈔可向銀行查詢
    取到假鈔可向銀行查詢昨天下午,記者又走訪了多家銀行,發現即便不少銀行的ATM 機未能提供列印冠字號碼的服務,但仍舊提供查詢服務。光大銀行合作化路支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在該行ATM 機取款後對鈔票真偽有疑問,可以在該行櫃檯查詢確認假鈔是否該行付出。
  • 在銀行為什麼會取到假錢?取到假錢後如何換回真錢?看看不吃虧
    很多人會將一些閒置的錢存在銀行,家裡的現金不會放很多,但是使用前在銀行取錢的時候也有取到假錢的。那麼為什麼會在銀行取到假錢呢?取到假錢如何才能換回真鈔呢?銀行為什麼也有假錢?就像之前破獲的假鈔案裡的變造幣,將假錢和真錢粘貼在一起,這樣舊的點鈔機根本無法識別,只有銀行裡高端的驗鈔機才能辨別真偽。而銀行工作人員並不是偽鈔鑑定專家工作難免有紕漏。這兩種情況就導致了,銀行裡也可能出現假鈔。在銀行取到假錢,如何換回真鈔?
  • 從銀行取款發現2000假鈔,周日取,周三發現該怎麼辦?
    對於從銀行取款發現2000假鈔,周日取,周三發現該怎麼辦的問題,這種情況應該不可能發生的。二、銀行通過櫃檯等渠道對外支付的現金,應採取清分機等設備進行清分,並將現金冠字號等信息採集記錄於銀行冠字號碼系統中。有關信息須保存三個月以上記錄。如客戶對存取的現金真偽有疑義的,可以提供其冠字號碼向銀行申請通過系統進行核查。
  • 銀行「不能保證100%真鈔」是怎麼回事?
    如果ATM有冠字號查詢功能就簡單了,儘快到所屬銀行網點查詢就可以確認是不是那個ATM機出的錢;如果沒有就沒什麼希望了,到銀行網點他們第一反應都是極力否定,稱有很強的假鈔識別功能和嚴密都操作流程。你沒有憑條,可以登錄網銀,那裡有記錄,然後就是讓他們查,聽天由命了。---另,我取錢的ATM是有冠字號查詢功能的,但是銀行說趕上過年結算,提前清除數據了,我只能算了,然後假幣上繳銀行了。
  • 銀行網點取款機冠字號查詢讓人民幣也有「身份證」
    3月24日,記者走訪了延平區一些銀行網點,發現南平部分商業銀行的取款機已經新增了冠字號碼列印功能,並已貼標提醒市民,現場有市民表示,該功能讓大家存取款更放心了,也有市民對此項功能並未留意。記者在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的多個營業網點看到, ATM機取款成功後,屏幕上會有顯示"列印回單"和顯示"列印冠字號"的選擇。
  • 從銀行自動取款機上取出假鈔,找銀行兌換,怎麼避免離櫃概不負責
    當你從ATM機上取到了假鈔,銀行卻拒不承認,該怎麼辦?有讀者問到這個問題:如果從銀行自動取款機(ATM)上取到了假鈔,去找銀行網點工作人員要求兌換回真鈔票卻不被承認,這時該怎麼辦?其次,ATM存款和取款的錢箱往往是不一樣的,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部分儲戶誤以為的是因為上一位客戶往ATM機裡存入了假鈔,然後卻被下一位客戶取走的情況。如果這樣還是不幸出現了從ATM機取出了假鈔的現象,就請繼續往下看。
  • 如果在銀行取出假鈔,但是銀行不承認應該怎麼辦?
    最鬱悶的是銀行還不承認這錢是他們那裡取出來的,以為我們在污衊他們,這就相當於自己被打落牙齒往裡咽,是個人都會異常惱火。說實話,銀行裡取出假鈔的概率非常非常低的,但是這麼多年來,全國各地這種情況還是有偶爾發生,大家無論在櫃面上取款也好,自助存取款機取款也好,確實取到過假幣。
  • 從銀行取出「假鈔」,該如何解決?用戶只能自己「吃悶虧」嗎?
    其次,雖然行動支付能解決大部分需求,但是如果手機臨時沒電,手頭又急缺錢的時候,唯一的辦法只能去銀行取錢。相信不少人聽說過類似新聞,有人去銀行取錢,取到的現金中竟然有一張「假幣」,這該怎麼解決?首先,對於假鈔、假幣,想必不少商家以及個人都非常厭惡。隨著我國一直對假幣的防範和監察,但是仍有極個別假幣會流入市場。
  • ATM機取假幣不再難取證 自助設備將實現記錄功能
    自助設備將全面實現人民幣冠字號記錄功能  ATM機取假幣不再難取證 京華時報漫畫謝瑤  京華時報訊 記者昨天從京城多家銀行獲悉,ATM機和存取款一體機冠字號查詢功能正在各大銀行全面推進。根據央行營管部要求,在今年6月30日前,銀行的ATM機和存取款一體機都將實現人民幣冠字號記錄功能。央行營管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舉是央行實現人民幣精細化管理的重要舉措。  錢幣的「身份證」實際上就是錢幣的冠字號,也就是位於錢幣正面左下方的一串數字編碼。由於我國人民幣實行「一票一號」制管理,印在每張鈔票上的冠字碼都是獨一無二的。
  • ATM機可列印紙幣冠字號 取錢再也不怕出假鈔
    近日,有市民報料稱發現在中國建設銀行越秀區某網點取錢時,發現ATM機界面多了「列印冠字號」一項,便可在取款或存錢時交易憑證上列印出錢幣的唯一編碼。  記者了解到,去年5月中國建設銀行在全國200多臺ATM櫃員機上線此功能,現在農行不少ATM機也有此功能。但不少市民蒙查查,不知此功能,但得知該功能可幫助解決假鈔糾紛時,市民一個勁叫好。
  • 為什麼有人會在銀行櫃檯取到假錢?看完終於明白了
    問題:為什麼有人會在銀行櫃檯取到假錢?銀行櫃員接受專業反假幣技能培訓,都是持證上崗的,而且銀行內部每個櫃員均有不少於一個攝像頭監控業務操作過程,大部分現金業務均經人工和點鈔機二次清點。現代點鈔機有記錄鈔票冠字號碼的功能,捆鈔和把鈔都有加蓋有經辦櫃員名章,方便追責。銀行購買點鈔機時,一般都是市面上最先進的,且使用超過年限,不管好壞,都會再次更換。
  • 美國ATM機取10元吐100 引發民眾哄搶 因排隊還發生了打鬥
    而在這次事件中,令人驚喜的是,美國銀行表示,客戶多取走的錢可以自己保留,不追究其哄搶民眾的法律責任,但是銀行並沒有透露此次事件造成的具體損失數額。同樣的民事案件,如果放在中國,ATM機中出現的假幣或者少出幣,由民眾自己負責。如果多出幣,而擅自取走是否合法呢?
  • 在銀行取到假錢,銀行職員想要推卸責任,朋友的做法值得稱讚!
    在銀行取到假錢,銀行職員想要推卸責任,朋友的做法值得稱讚!最近聽一個朋友說的一件事情,覺得很有趣。朋友到銀行取錢,每次拿到錢之後都會習慣性的點了一遍,但是想不到在裡面居然發現了一張100元的假鈔,因為朋友是公司的財務,對錢十分敏感,只要是到了他手裡的錢就會知道真假,朋友很注意,於是朋友就告訴立刻櫃檯裡面的工作人員。朋友跟櫃檯的人說,這張錢有問題,麻煩給自己換一張。但是工作人員說,有什麼問題?朋友拿出來那張假鈔給工作人員,並且告訴銀行的員工這錢是假鈔。
  • 在銀行自助櫃員機上取到假幣怎麼辦?
    一是對於對外支付的現金,要求必須通過清分機進行全額清分後才能對外支付,裝載到自助櫃員機上,此種清分機能夠將每張鈔票的冠字號碼記錄保存到銀行的電腦系統中,並且要保留三個月以上時間,只要是哪張假鈔經過清分機清分,其冠字號碼就會記錄,如客戶發現是從銀行取出的假鈔,將該假鈔的冠字號碼輸入到銀行系統中進行比對,就能證明該假鈔是否經過該銀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