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摘13】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導讀與摘編

2020-12-16 騰訊網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1845年春在布魯塞爾寫的筆記,它表明了馬克思不僅同唯心主義,而且同舊唯物主義徹底劃清了界限,為創立新世界觀奠定了基礎。

馬克思在這個筆記中批判了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者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實踐作用的主要缺點,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論述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思想,強調"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說明"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還批判了舊唯物主義者對人的本質的抽象理解,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從而把對人的認識置於唯物史觀的科學基礎上。

這篇筆記寫在1844—1847年的筆記本中,標題為《1.關於費爾巴哈》,馬克思生前沒有發表。1888年,恩格斯在出版《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時把這篇筆記作為附錄首次發表,標題為《馬克思論費爾巴哈》,恩格斯在該書序言中說:"我在馬克思的一本舊筆記中找到了十一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現在作為本書附錄刊印出來。這是匆匆寫成的供以後研究用的筆記,根本沒有打算付印。但是它作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獻,是非常寶貴的。"後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和德文版編者根據恩格斯在這篇序言中的提法,將這一筆記定名為《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恩格斯在發表這個《提綱》時對個別地方作了文字上的修改,五十卷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十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四卷本《馬克思恩格斯選集》都對馬克思1845年的原稿本和恩格斯修改的稿本一併作了收入。

此處推送的是馬克思1845年的原稿本。

經 典 論 述

關於費爾巴哈

馬克思

(一)

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所以,和唯物主義相反,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抽象地發展了,當然,唯心主義是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的。費爾巴哈想要研究跟思維客體確實不同的感性客體:但是他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客觀的〔gegensta``ndliche〕活動。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質」中僅僅把理論的活動看成是真正人的活動,而對於實踐則只是從它的卑汙的猶太人活動的表現形式去理解和確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

(二)

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gegensta``ndliche〕真理性,這並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於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現實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

(三)

關於環境的改變和教育的唯物主義學說忘記了,環境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這種學說一定把社會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會之上。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

(四)

費爾巴哈是從宗教上的自我異化,從世界被二重化為宗教的世界和世俗的世界這一事實出發的。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歸結於它的世俗基礎。但是,世俗的基礎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離,並在雲霧中為自己建立一個獨立王國,這只能用這個世俗基礎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來說明。因此,對於世俗基礎本身應當在自身中、從它的矛盾中去理解,並在實踐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從在世俗家庭中發現了神聖家族的秘密之後,世俗家庭本身就應當在理論上和實踐中被消滅。

(五)

費爾巴哈不滿意抽象的思維而喜歡直觀;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實踐的、人類感性的活動。

(六)

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於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費爾巴哈不是對這種現實的本質進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1)撇開歷史的進程,孤立地觀察宗教感情,並假定出一種抽象的——孤立的——人類個體;(2)所以,本質只能被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自然地聯繫起來的共同性。

(七)

所以,費爾巴哈沒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會的產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個人是屬於一定的社會形式的。

(八)

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到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

(九)

直觀的唯物主義,即不是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的唯物主義,至多也只能達到對單個人和市民社會的直觀。

(十)

舊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市民社會,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則是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

(十一)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相關焦點

  •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到底說了什麼?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 《提綱》)是馬克思1845年春寫於布魯塞爾的筆記。恩格斯指出:「這是匆匆寫成的供以後研究用的筆記,根本沒有打算付印。但是它作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是非常寶貴的。」《提綱》的產生,標誌著馬克思和費爾巴哈的徹底決裂。
  •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到底說了什麼?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 《提綱》)是馬克思1845年春寫於布魯塞爾的筆記。恩格斯指出:「這是匆匆寫成的供以後研究用的筆記,根本沒有打算付印。但是它作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是非常寶貴的。」
  • 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導讀
    為進一步推動形成讀經典、學理論、強素質、作表率的濃厚氛圍,2020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以「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為主題,將邀請一系列國內權威專家,導讀《共產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資本論》《國家與革命》等經典著作。
  • 鍾君:《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首次系統地論述科學實踐觀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8月19日電 (謝磊 曹淼)日前,2020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舉辦第三講,圍繞「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這一主題,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鍾君做客講堂,以「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為主題,導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 原著導讀||《費爾巴哈提綱》原文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寫於1845年春。1888年,恩格斯在整理馬克思的筆記時發現了這個提綱,於是趁《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重新出版的機會,以《馬克思論費爾巴哈》為題,作為附錄發表。《提綱》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具有裡程碑的地位,恩格斯稱它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是非常寶貴的。
  • 「論文分享-第4篇」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哲學思想理論
    其中,費爾巴哈哲學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開山之作,批判了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實踐觀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並提出了實踐的概念,強調實踐在人們認識中的作用、在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並提出要用實踐去改造世界。
  •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首次系統地論述科學實踐觀
    鍾君在導讀中介紹,《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是1845年春,馬克思旅居布魯塞爾時寫作的重要哲學文獻,它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和意義。提綱的正式發表是在1888年,恩格斯在整理馬克思遺稿時,在一個筆記本裡發現了《提綱》的手稿,並將其作為《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的附錄第一次發表。《提綱》首次系統地論述了科學的實踐觀。
  •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與歷史目的論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與歷史目的論 來源:人民網 2009年11月06日22:08 只是當我們今天仔細解讀馬克思《博士論文》的思想時,才能體會出馬克思思想與鮑威爾的細微差異,即馬克思一直保留著黑格爾關於歷史發展主客體統一的思想,儘管在寫作《博士論文》的時期(1839-1941年)正是馬克思和鮑威爾一道創立「自我意識哲學」之時。
  • 【札記】重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被費爾巴哈吸引了——
    重讀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自然得讀讀費爾巴哈的著作,結果被費爾巴哈吸引了。(這樣很不好,會陷入到文獻的汪洋大海中,永遠完不成原定的讀書和寫作任務。)想到的是如下的內容:馬克思一生批判了很多人,可以說大多是舉足輕重的思想家。這些被批判的思想家並未直接走進我們的視野,而是從馬克思這裡中轉到我們的頭腦中,因此形成了刻板印象,甚至成了我們直接否定的對象。
  •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寫作時間的判定及其思想史定位
    作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馬克思在 1845 年寫下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乃至一般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儘管學者們在對《提綱》的思想史定位和具體文本的理解上還有不同觀點。
  • 重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實踐(社會關係的本質和基礎)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全文只有1400多字,是馬克思於1845年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流亡時寫成的批判 費爾巴哈哲學的11條提綱,論述的中心是哲學的實踐問題。1845年也是馬克思的高產之年,除了《提綱》之外,還有另一篇重要的著作完成,那就是同樣偉大的《 德意志意識形態》,這兩件著作可以稱得上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標誌,是對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源之一)「揚棄」,是對黑格爾唯心主義者和費爾巴哈半截子唯物主義的徹底清算,更標誌著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和實踐哲學)的形成,被恩格斯稱為:「這是匆匆寫成的供以後研究用的筆記,根本沒有打算付印
  • 馬克思恩格斯哲學經典著作
    馬克思:《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
  • 【經典文摘5】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導讀與摘編
    囿於篇幅限制,此處選取的是語言精煉經典、引用頻率較高的語段,並在最後標出了頁碼出處。為提高內容準確性和全面性,主要參考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因編者學識和精力有限,內容的選取和編排定有不當之處,如發現錯訛,請讀者及時聯繫後臺提出修改意見。
  • 鍾君:《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首次系統地論述科學實踐觀
    1844年,馬克思撰寫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神聖家族——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還曾對人本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持贊同態度。但是由於馬克思最終發現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發現了歷史發展的物質動因問題,實現了從人本主義歷史觀向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飛躍。
  • 《選編》《學習導讀》學習體會:一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極好...
    為貫徹落實這一決策,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譯局編選(編寫)出版了《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黨員幹部讀本)》(以下簡稱《選編》)和《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學習導讀》(以下簡稱《學習導讀》)。這兩部書,繼承和發揚了我們黨自延安時期起直至改革開放新時期精選精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的好傳統,又根據理論發展的新情況、黨員思想的新特點與時俱進,大膽創新。讀了這兩部書,我感覺有以下三個突出特點。
  • 【經典文摘17】馬克思《哲學的貧困》導讀與摘編-1
    答蒲魯東先生的》,是馬克思批判法國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蒲魯東、闡發新的歷史觀和經濟觀的重要著作。 1846年12月,馬克思閱讀完蒲魯東所著的《經濟矛盾的體系,或貧困的哲學》之後,於同年12月28日寫信給俄國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帕·瓦·安年科夫,他在信中對《貧困的哲學》中的唯心主義和形上學觀點進行了評論。信中表述的思想也成為馬克思撰寫《哲學的貧困》的基礎。
  • 忽視人的主體性曲解了馬克思
    ■ 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手稿原稿東方早報: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只有短短十一條,一千五百字而已,但恩格斯卻將這份提綱稱作「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
  • 馬克思哲學思想的系統性問題
    摘要:《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的核心哲學思想是用勞動實踐解釋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本身的歷史發展的唯物史觀,此外包含了作為這一歷史觀理論前提的從實踐活動看世界的唯物主義世界觀以及運用這一歷史觀對人的本質及其歷史發展機制、對各種思想理論的產生、對社會發展及其規律和歷史發展的價值取向等問題的說明,還包含了馬克思對他的哲學思想與唯心主義、舊唯物主義哲學的本質區別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