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6月中旬,作家呂高安赴湘西進行扶貧調研,即興寫下系列隨筆。以「我」的親身體驗,原生態、碎片化呈現湖南高速集團對口扶貧點——湘西「苗祖聖山」呂洞山排捧村的特色風情,揭示平靜面態下激流湧動的觀念博弈,闡究並分享這個十八洞村「姊妹村」決勝脫貧攻堅的「秘笈」,讓人耳目一新。
昨夜整個是夢,夢湘西,五味雜陳終歸甜。應了一句話:讓自己開心,多做夢。
也是,10年前,我在湘西呆過一年半。今天起扶貧調研一周,又是湘西,保靖縣呂洞山排捧村,湖南高速集團對口扶貧地。
出發,伸腳就是高速,長潭、潭邵、邵懷、吉懷、吉茶一路向西。從長(沙)(湘)潭平原微丘區,經湘中丘陵,鑽入湘西山區。我1999年參建潭邵,2009年吉懷,路面隨地勢,心情隨路面,一路走高。
「蛟龍」鑽進魏巍雪峰山。鄧 宏攝
修潭邵,我是小蘿蔔頭,跟著,看著,寫著。接踵而修是邵懷,我差點參建,但還是見證這條路通車,大湘西百姓三呼萬歲的場面。昔日「突突突」,老牛拉車爬一兩個鐘的雪峰山,此刻「噓噓噓」,6分鐘穿過。億萬年雪峰山,恐怕這是最「革命化」之變了。
11點多到懷化,先是參與考察「模範職工之家」。「家長」老譚,懷化高速收費站長,17年前的團參謀長,轉業進了高速,與妻兒相距四五百公裡。老譚以站為家,經常在駐地鄉村,捐錢送物,扶貧幫困,儼然一頭湘西「老黃牛」。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王擁軍攝
當年,吉懷高速公司也駐懷化。吉懷項目接線邵懷,我是紀委書記兼工會主席,分管項目協調和安全,感覺徵地拆遷,越往西越難。湘西州報上來的「基本農田」,一看,大都是山坡荒地。公然欺騙!我差點氣倒現場。
地方幹部指著「紅黃打底藍絲線」地圖說:湘西只有這些呀!
確實,滿目高山深壑,甲乙兩地,近在眼前跑斷腿。
最惱火的,是施工環境。一天到晚電話打爆。有天,深夜兩點多了,一陣急促電話,傳來北方口音哭腔,一個「國字號」施工經理,為幾口井的工損賠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翌日,我們趕大早,會同地方實地協調矛盾,並一一解決。
為什麼明朝調動數萬湘西「竿軍」,遠涉三千餘裡,抵禦東南沿海窮兇極惡的倭寇,並被嘉靖皇帝親筆御賜匾「東南抗倭第一功」?
圖片來源網絡。
為什麼田興恕率領的竿軍,每次出戰太平軍,都能虎虎生威,所向披靡,被曾國藩譽為「虎威常勝軍」?
為什麼日寇在東北華北長驅直入,而在「湘西會戰」「常德保衛戰」,卻丟盔棄甲,丟盡臉面,始終沒能越過大湘西?
在吉懷公司,我找到答案。
如詩如畫吉懷路。王擁軍攝
高速掛在山巔上。王擁軍攝
眼下,峰巒如聚,湘西初夏如畫。車走吉懷高速,路掛雲端,橋跨沱江,江山隱逸,猶如躺在浴女身上。7標嶽陽路橋承建的沱江大橋,墩高五六十米,氣勢雄偉,猶記施工艱難。9標中鐵隧道局項目部,設在石羊哨山上,弟兄們不怕鬼打死人,只怕打不出井,三伏天,幾天洗不上澡。工地上,我看見一青年工程師,乾癟著嘴接老婆電話,低聲哭泣,好傷心。相隔千裡,夫妻兩年沒見面了。
往前,西接吉茶高速,更是在懸崖上修建的「天路」。
吉首西走20公裡,橋隧比85%左右。矮寨大橋,施工便道修了20多公裡,全部鑿石而成。大夥爬下山去施工,落差500多米,每天得花兩三小時。更打緊的,是一公裡出現10多個天坑、漏水洞。
人行矮寨橋,白雲繞繞,山川悠悠,可以想見,當年突破四項「世界第一」,製造「中國圓月亮」是何等艱難。
聽吉茶高速建設者說,十幾年前,當地不少老百姓,日食兩頓少油星,蝸居土房風雨飄,小孩上學很困難。於是,吉茶公司在施工之餘,訪貧問苦、支工助學,還幫助捐修了希望小學。
可以說,吉懷高速、吉茶高速,包括湘西州7條段480公裡高速公路,包括邵陽、懷化、張家界、常德在內的「大湘西」2000多公裡高速公路,都是苗瑤土家族百姓,直勾勾地期盼壘築起來的;是無數高速公路人,拋灑熱血汗水,挑戰無數困難,默默充當「鋪路石」壘築起來的;是國家著眼大局,勒緊褲帶,大力支持壘築起來的。
所以說,湘西高速公路,不僅是經濟路、文化路、民族團結路,更是政治路、扶貧路。多年來,湖南高速人紮根湘西,修路管路經營路,不正是「交通扶貧」的盛舉嗎?
湖南扶貧功勞簿上,應該濃墨重彩記上這一筆。
想著想著,車子從矮寨大橋右拐北走,駛向目的地——排捧村。翻開對口扶貧對象名單,湖南高速毅然選定:十八洞村附近、「苗祖聖山」呂洞山一個「深度貧困村」。看來,高速公路與湘西有不解之緣。
2020年6月15日(星期一)深夜於湘西
作者簡介:
呂高安,男,邵陽市人,作家,書法家,教授級高級政工師,湖南高速集團中層幹部。出版專著一部。近10年來在央省主媒發布文學、新聞、評論近400篇140萬字。執行主編12卷本140萬字文化叢書,獲省領導撰文高評。散文《被十字架腰斬的情緣》獲中國長城文學獎、全國法制文學二等獎;散文《豬血丸子彈起過年的「土琵琶」》被選為高校教材;散文《娘,你眼角的淚乾了沒有》網絡點擊量60多萬次,獲眾多網民、名家好評。報告文學《解密「種子」的基因》在人民日報整版刊登,入選中宣部《時代楷模鍾揚》一書。評論《共情高歌「我和我的祖國」:青春中國的最炫唱響》紅網首發,並被數百家網站轉發。理論文章《政治視域下加強農耕文明教育勢在必行》被湖南省委宣傳部授予「2019年度全省政治思想工作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