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祖籍:天台縣泳溪鄉靈坑村人
天台商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
上海浦東浙商大酒店董事長
上海嘉信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9年至今,他先後創建了車玻璃維修部、上海「天靈」牌魚飼料、上海浦東浙商大酒店、上海嘉信工業有限公司。
在企業,他是一家之長,幾十年如一日,用愛經營,誠信發展;
在商會,他是「掌舵手」,所寄望的並非是榮耀,而是推動整個商會發展的沉甸甸的責任;
在社會,他懷持著一顆真誠的赤子之心,「取之社會、回報社會」是他身體力行所奉行的人生格言;
在家鄉,他是一個反哺者,建學校,修寺廟,勵精圖治做慈善,回報家鄉。
他,就是婁自淡,天台商會常務副會長,一個白手起家的天台企業家。今天,我們就帶您認識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天台商會會長。
深耕汽車後市場
1990年4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宣布了國務院關於開發浦東的重大決策。浦東改革開放的大幕剛剛拉起,20歲的浙江天台婁自淡就聞到了它的氣息。這時的他已經在家鄉一家汽車玻璃廠工作了9個月,廠裡派他到嘉興的門市部擔任銷售員。嘉興臨近上海,充滿好奇的婁自淡更能嗅到浦東開發帶來的商機。他毅然辭去工作,揣著6000元錢乘上火車,隻身一人闖入浦東。
婁自淡創業以來涉足過不少行業,先是從天台玻璃廠分離出來,在浦東自己開了一家車玻璃維修部,一到浦東,婁自淡就馬不停蹄地尋找合適地段,第三天就在華夏路一家汽車測試修理廠旁以年租金5000元租下了25平方米的街面房,聘請了一個員工,開出了汽車玻璃修配業務,賺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第一個月的營業額是2000元,第二個月6000元,第三個月達到了10000元。
由於有過在玻璃廠上班和前幾家的門市經營管理經驗,婁自淡做起車玻璃事業來顯得得心應手,關於未來發展也更胸有成竹。
車玻璃維修部的隔壁是一家廣東人開的汽車裝潢,婁自淡開始偷學汽車裝潢,每天晚上認真琢磨研究,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上海,還是公有制經濟一統江湖的時代。浙江民營經濟儘管崛起得較早,但那時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浙江與上海的經濟聯繫,還處於浙江民企向「上海老大哥」求助的階段。像婁自淡這樣闖入浦東掘金的,簡直是鳳毛麟角。但是婁自淡就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對市場的敏銳度一步步深入汽車市場。
「汽車業在當時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還沒有向私人開放,都是單位所有。」婁自淡說,在當時並不發達的浦東川沙開一家小小的汽車玻璃店,這確實需要勇氣。但自己的貨源基本上來源於浙江天台玻璃廠,而且質量也不錯,再加上上海這塊金字招牌,以及汽車產業的廣闊前景,他有信心讓浙江的產品在上海打開局面。
事實證明,婁自淡的判斷是正確的,在浦東飛速發展中,婁自淡的事業迅速壯大。當初20平方米的小屋,如今已變成了佔地26畝、集汽車維修與銷售於一體的大型專賣店,婁自淡也成了美國杜邦油漆浦東唯一代理商和美國龍膜浦東唯一經銷商。
從做汽車玻璃的修配入手,隨著汽車逐漸進入千家萬戶,婁自淡也將相關業務拓展到汽車裝潢與修配的各個領域,甚至還開了一家汽車銷售公司,代理吉利、金杯等汽車品牌。在與吉利汽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後,2004年,婁自淡乾脆在川沙成立了一家汽車配件製造企業,專門向吉利集團提供汽車冰箱、太陽膜、腳墊、皮套等產品。僅汽車冰箱這一塊,婁自淡每年都會向吉利提供8000到10000臺。」
26年前,幾百平方公裡的浦東只有汽車3000輛;26年後的今天,這個數字已經突破了150萬輛。婁自淡投身浦東開發建設,浦東也給了他豐厚的回報。如今他的汽車業務仍在繼續發展,已經開出了6家分公司,經營場地有7000多平方米,員工400人,年產值比創業時增長了幾百倍。
借東風創「天靈」 牌魚飼料產品
回顧婁自淡的創業經歷,並不是這麼的一帆風順,他從事的行業很多,經歷的挫折和失敗也有,他所從事的行業包括生產魚飼料。雖然最終不堪假冒產品的頻頻騷擾而退出,但當年創下1個月200個車皮的銷量,也可謂是該行業的一個大佬。
在那個意氣風發的時段,婁自淡用兩個「借東風」的謀略實現了四兩撥千金的效果。一是借上海這個大都市的招牌,創上海「天靈」牌魚飼料產品,在行界還是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畢竟上海牌子響,頗有地利之優勢。當然,這也是眾多上海企業的通用作法,不足為奇。
婁自淡的第二招就有點巧勁。飼料行業追求的是大批量銷售,講究的是薄利多銷,因此運輸成本的控制成為一個很關鍵的參數。當時,婁自淡的生產基地設在原上海江灣機場附近,與一個火車貨站比較接近,直接將軌道鋪到生產車間,那可是最便利的方式。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想獲得這種特權,其難度可想而知。不過,婁自淡自己也沒想到,很快,這種想法竟然實現了。
婁自淡的工廠隔壁就是鹽業局的倉庫,對方早有將鐵軌鋪到倉庫的計劃,卻因資金的問題項目一直擱淺。婁自談得知這一消息後,主動上門談判:他願意出部分資金,條件當然是免費使用鐵軌。
幾個月後,一條嶄新的鐵軌從火車站鋪到了婁自淡廠房旁邊,每天數噸的飼料從這裡直接登上火車,源源不斷的運往全國各地。
浦東新區迅速崛起,婁自淡的事業也在這兒紮根壯大。他所參與行業的起起伏伏,見證了浦東的成長與發展。
浦東緣 浙商情 建浙商人自己的酒店
2007年11月11日,婁自淡投資2500萬元創辦的浙商大酒店在浦東正式開張。婁自淡還在自己的家鄉——天台泳溪鄉承包了1000畝山林,實行生態養殖,包括高山雞等,為酒店作配套。
浙商群體被一些人比喻為「螞蟻雄兵」,以此說明團體作戰能力之高強。婁自淡是浙商中很普通的一位, 許許多多的浙江商人在小小的歷史縫隙中抓住了時代的大機遇,在小小的區域縫隙中抓住了無窮的商機,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婁自淡也注意到,「在浦東搞五金生意,做足浴的,基本上都是浙商。」婁自淡說,多數在浦東的浙商從事的是服務業,但總體上還比較低端。「隨著浦東的進一步開發和國際化程度的加深,浙商也急需轉型升級,進入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
浙商大酒店的環境和設川沙地區當屬上乘。除了餐廳外,還設有30間客房,以及會議室、棋牌室、KTV等。開張以來,這裡召開過商會大會和浙商黨員大會,舉行過浙商茶話會、聯誼會,浙商們歡言有了自己的活動場所。
浙商大酒店自開業以來就體現了很濃厚的台州特色。為了保證菜餚的原汁原味,酒店很多菜的原料都是從我縣直接運過去的。婁自淡還在自己的家鄉——泳溪鄉承包了1000畝山林,進行生態種植和養殖,產品包括高山綠色蔬菜、茶葉、高山雞等,為酒店的顧客提供來自家鄉的野味。
在浙商大酒店一樓大廳內,來自天台的土菜擺出一道極具特色的家宴。土燒花菜乾、農家杆醬、餃餅筒、苔菜麥餅等,令人饞涎欲滴。「我們酒店的大廚全部來自天台,我們想讓上海人嘗嘗正宗的天台菜。」婁自淡說,「打天台牌正是我們酒店的一大賣點。」
婁自淡對酒店的布置傾注了深厚鄉情:「仙居廳」、「杭州廳」、「寧波廳」,每一間包房都用浙江地名命名;每個包廂裡掛的都是相應的風景畫;300多個菜譜中,有60個是浙江的家鄉菜……凡到過這裡的浙商都覺得好像來到了自己的老家,倍感親切。
每天晚上,酒店都會免費向就餐的顧客送上一道天台菜;每周從顧客中抽出一名大獎,組織中獎者免費去天台山旅遊……婁自淡就是這樣從各個細節厚待同道,從各個角度讓浦東人認識浙江,了解天台。
婁自淡參與了浦東26年的開發建設,也見證了浦東26年的成長歷史。他的經歷和成就,成了家鄉天台人的寶貴財富,一批又一批的人前來投奔他,一撥又一撥的人拜他為師,他總是熱情接待、傾心相援,許多家鄉人借婁自淡的平臺,在上海闖出了另一片天地。
不遺餘力回報家鄉
今年38歲的夏季耀,從天台來到浦東,在婁自淡的企業裡做了兩年汽車玻璃的銷售、安裝工作,學成後便到上海吳中路創辦「嘉躍汽車玻璃有限公司」。他為了推出汽車裝潢業務,派工人到婁自淡這兒學習技術,婁自淡二話沒說熱情地接納了他們,不遺餘力地傳授經驗直至他們學成。現在,夏季耀的公司已有員工50餘人,年利潤200餘萬元。
16年前,婁自淡的同村人胡加金來到浦東跟他學做生意,三年後自己在浦東大道開了家「才津汽車玻璃有限公司」,苦心經營七年多,效益年年增長。今年,胡加金在老家投資了400多萬元開發荒山,種茶樹,養畜禽,為家鄉發展致富出力。
這麼多年來,前後來到婁自淡企業工作的天台人有400多人,有了一技之長後自己開公司的達100多人。這100多家散布在浦東、上海和江浙一帶的大小企業,又吸納了2000多位同鄉人。有人形象地把婁自淡的公司稱為「汽車維修培訓班」、「培育新浙商的實驗學校」。
婁自淡常說:「我的老家在山溝溝裡,小村子受地理環境的限制,很難有大的發展。這十幾年來,自從我們兄弟倆闖蕩上海灘以來,已有許多村民跟著走出大山尋求更廣闊的天空,這是我感到最為慶幸的事。」
歷經坎坷的婁自淡始終不忘生他養他的家鄉。幾年前,他和同是做汽車配件生意的哥哥聯絡了10位同鄉人,由他哥倆挑大頭,出資200萬元為老家泳溪鄉修建了一條5公裡長的柏油路,讓家鄉人更順暢地走出山區,融入外面的精彩世界。他還經常為家鄉的慈善機構捐款,為抗洪救災捐錢,為救助困難兒童出力。
回想自己的成功之路,婁自淡滿懷深情地說:「天台是我們的根,更是我們事業的源。有這樣的有力後方做支撐,不管到天涯海角創業,我們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