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昆明,有個現實版的「小人國」,裡面有著63個來自全國各地的袖珍人。
因為「各種原因」,他們聚集在這個地方,表演各種雜技、魔術或者舞蹈。同時,他們也生活在這裡。
和一般的遊樂園不一樣,這裡表演的工作人員都是「小矮人」。
可在別人看來,這個地方才是他們最應該待的「地方」。
想來這裡表演,有兩個門檻:身高在130cm以下、生活可以自理。
這些條件,從一開始就仿佛充滿了歧視的意味,似乎目的也是為了專門「獵奇的人們」而設計的。
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是平常生活裡難以看見的「獵奇場所」。
01
在「正常人」眼中
這裡是一個微縮的「童話世界」
2009年,有人建立了這個「小人國」。
這個地方,是一個被精心打造、縮小版的現實童話世界。
很多人都是出於好奇才來這裡的,好奇他們的外貌、生活,卻從來不關心他們的生活。
這個地方自從存在以來,一直備受爭議,評價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這個地方,一切都是經過微縮的,比如特製的桌椅、床、樓梯甚至是房子,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生活,找到自己的夥伴;
但也有人認為,這種行為只會放大外人對他們的負面評價。《每日郵報》、《紐約時報》等媒體與社會團體都曾批評過它的存在。
也許,這個地方一開始就在根本上「特殊化」了他們,就連外界對這裡的第一印象,也都是「獵奇」。
自從這個地方建起來後,就有很多人來拍攝,幾乎都是從「獵奇」的角度出發的。真實地記錄這群人的生活,很少。
生活在這個童話世界裡會幸福嗎?並沒有太多人關心。
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他們大多數內心比較「敏感」,擔心別人覺得他們不一樣。
不少遊客來到「小人國」,也常常忘了「他們」其實和「他們」是一樣的。
人面對比自己「弱小」的群體,總是會輕而易舉地展現出人性中惡意的那一面。遊客們常常拉著他們拍些奇怪的照片,就連在吃午飯的非工作時間,也會偷拍他們。
似乎打心底好奇他們「到底跟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
有時候他們會說,「請在工作的時間再拍我們,謝謝。」
卻沒想到反被遊客懟了一通:「花了這麼多錢來看你,你那麼拽?」
「我們又不是猴子,怎麼就花了錢來看我們?」在他們心裡,只不過是希望被人以正常的目光看待而已。
在這裡的生活的他們,其實也很無奈。
想通過學一些技藝來過生活,卻因為身高問題而長期備受爭議,甚至引來了異樣眼光,早早賦予一種「特殊定義」。
來過這裡的遊客在網上給他們評價:「這裡的小矮人太拽了,根本不好玩。」
不如說,在來之前遊客和「小矮人」之間就有一道隔閡:那些「正常人」的無聲偏見。
02
遠離社會的深山裡
有些人嘗試做「真實的自己」
在距離市區40多公裡的這個「童話世界」,更像是一個自成體系的王國。
在王國裡生活,要遵守許多規則:不允許自由戀愛,「小人國」不允許和「大人國」的人來往太密切……
他們一般很少被社會接納,有人看到身高便會否定他們的一切:你們不能做「正常人」做的工作,所以……
在城牆以外,需要面對重重困難;在城牆以內,他們把自己的「缺席」作為唯一謀生工具,抱團取暖。
如果沒有這個地方,他們就會失去了工作和認識同伴的機會,難以立足。
他們每天都需要表演2~3場活動,主要以歌舞和雜技為主。
每天身穿不同的服裝,表演著重複的動作,小矮人與公主,警察與劫匪,甚至是街頭舞蹈……
一切你能想像到的表演,都可以在這裡看到。
熊忠國,快30歲了。
在城牆以內,他是這個小人國裡的「國王」,在城牆以外,他有個歌手夢。
城城特別喜歡他獨自對著鏡頭表演的畫面,旁邊沒有任何人異樣的眼光,他可以痛快地去表達內心真實的自己。
在他的成長環境裡,歧視和偏見無處不在。
他出生的時候特別小,和其他嬰兒都不一樣;剛剛學會走路,媽媽帶著他出門,路過的人大喊不要踩死別人的小孩;
上初中的時候,有些同學對他說「你怎麼還沒有死?」
原來在他小時候,就有人把他身材矮小的消息傳開了。在他們看來,和自己看起來「不一樣」的人,仿佛就該命運不同。
從出生到上學,再到現在的快30歲,熊忠國身上的這種偏見一直伴隨著他。
家裡人對他說,「別人的想法不要理,即使心裡難受。」「如果大家打你,不管打你幾下,都不要還手。」
甚至安慰他,「你的身體很小,但你的心很大。」
除了家人,「夥伴」也是精神支柱之一。作為過來人,他們大多數情況下,都能知道對方經歷過自己曾經經歷的事,於是惺惺相惜。
李應安,從小就很開朗,對於自己的身體沒有自卑,也不怪自己為什麼「長成這樣」。
他13年在這裡認識了現在的妻子,15年結了婚。
一開始,他也想找「正常」的女生來結婚,最後發現這並不現實。因為在社會中,他們以後的路會很難走。
即便他不介意,也會給對方引來不少爭議,日積月累,日後必定會在某種事情中爆發。
如果無法改變那些既定的事實,那不如努力去認同吧。
劉蕊,學過美甲,後來來到這裡上班,先後談過兩三次戀愛。
和小人國裡的人談過,也和「正常人」談過,一開始對方其實並沒有介意她的身高。但最後男方家裡人不同意,讓男生轉達:「父母不讓我找你們這種。」
後來,她決定等知名度起來了再和園方溝通,希望能在這裡開一間美甲店,專門給遊客做美甲。
其實,靠自己雙手生活的人,不應該受到歧視和偏見。
更何況,他們生來就和我們沒有什麼不同。
03
給予「他們」更多關愛
其實可以從自己開始
城城覺得,這個社會應該對「他們」更有愛,增加更多關懷。
社會需要進步,也離不開溫暖的暖意來瓦解千篇一律的冷漠。
前不久綜藝《忘不了餐廳》上了熱搜,節目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星星的寶貝」,一個自閉兒男孩。
他媽媽說,和他每次的對話的時候,總是會和你提生日。因為他最能記住的就是生日。嘉賓鼓勵他,「如果你能記住餐廳裡所有人的生日,那我們就給你免單。」
最後他真的做到了。
你看,在這麼多人的鼓勵下,一個不願意和人交流的自閉症兒童都願意打開心扉,嘗試和眾人去完成一種特殊的溝通。
在場的所有人也都不約而同地去善意對待一個人,這也許就是一種愛的心靈感應吧。
換一種方式,多一些善意,很多事情的結果都會更好。
「當一個人專注的時候,他就會做成一件事或者成為行業的裡標杆。這是一種天分,不應該被抹殺掉。每一個人都值得被肯定。」
遊客都走了之後。傍晚的小人國。
這是他們的休息期間,「國民們」坐在廣場裡聊天、嬉鬧以及談戀愛。
不用再擔心「大人國」世界所帶來的困擾,也不用再擔心各種異樣的眼光。也許就像他們選擇「小人國」的原因一樣:這裡有他們想要的平等和尊重。
同樣地,城城也希望更多人帶著善意去「小人國」,這個世界才會少一些歧視,多一分理解。
版權聲明: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作者 / 城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