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曝光了一組照片。在5月28日下午,天津有一名男子身著日本二戰時期的軍服,騎車在街頭招搖過市。在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該男子騎在摩託車上興高採烈,向周圍群眾伸出拇指。
該男子隨後在網上道歉,並且謊稱自己因為拍戲沒時間道具和衣服。一時間遭到眾多網民質疑和指責。
隨後天津警方就在5月29日凌晨,由公安北辰分局依法將照片上的精日份子依法進行拘留10天。
其實該男子所穿的軍服並不標準,小編就和大家盤點一下近些年,那些精日們喜歡cosplay的日軍軍服。
日本明治十九年式軍服,這種陸軍軍服是日本仿照法國陸軍軍服設計。在明治維新時期大量裝配。
但是這種軍服穿在在日本軍人四肢短小的身材上顯得十分滑稽,仿佛一個孩子偷偷穿了父親的大衣一般。
而當時的日本海軍卻是仿製英國海軍的制服,也許從當時陸軍和海軍制服上就能看出,日軍陸軍和海軍不和從明治時期就開始了。
這一時期的日軍軍服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胸前肋骨位置有許多的橫跨胸部的紐扣。
日本從1912年,開始引進德國陸軍戰術思想,並且開始大量學習德國的軍事制服,並且改變了軍服的顏色。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論戰鬥服還是正裝都是大簷帽的設計,並配以金色五角星作為帽徽標誌。
這種,服裝也影響了北洋政府和軍閥混戰時期的中國軍隊。
例如,奉系軍閥張作霖。
隨著,日本進入二戰時期,日軍開始在東南亞各國展開侵略。日軍為了應對多種作戰條件,開始設計出我們所熟知的二戰日本軍服。
特別是,日軍在叢林和海島上,帽簾的設計頗為獨特。
應對熱帶地區作戰的軍服一般在士兵軍帽後面帶有兩個布簾,用以驅散蚊蟲和降溫。
而軍官正式將襯衣領口翻出來。士兵和軍官的衣服都設計成敞口,為了降溫。
海軍則繼承英國海軍的制服方式,幾乎和同時期的英國海軍制服沒什麼區別。這也是那些精日分子所喜歡模仿的對象。
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最刻骨銘心的一定是日本二戰時期陸軍制服,當時日本陸軍在侵華戰爭時期,特別是南京大屠殺的時候就是身著這種軍服。
然而,已經戰敗日本國內,仍然有人身穿這種制服,模仿日軍在二戰時期的部隊,在街頭大搖大擺地走過。居然在我國也有人穿著這種軍服拍照。正式令人不解,難道那麼多年的歷史課都白上了嗎?
早在2014年泰山國際登山節上,就有精日分子穿著日本軍國主義的T恤參加登山節。隨後這名來自天津的男性就被周圍群眾準備扒下體服,扭送公安機關
其實,我國國內出現精日分子的情況,有很大程度都是國內那些抗日「神劇」有一定關係。他們打著拍歷史劇的旗號,根本不顧及史實。將本來嚴肅的歷史事件,變成了一個個娛樂化的影視劇。並且無視觀眾的智商,強行插入一些匪夷所思的鏡頭。這些「神劇」在我國人民看來只不過是一種娛樂化的影視劇,但是對於外國人看說也許就不會那麼簡單了,往往會讓外國人誤解中日戰爭到底是怎樣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