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永遠是經典」
害,大家看上面那張動圖,是不是感到莫名的熟悉?
我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沒錯,這就是經典動畫片《貓和老鼠》的片頭。
但是最近外媒發布了一條讓人心痛的消息:
執導13部《貓和老鼠》的導演,95歲的奧斯卡獲獎插畫師、動畫師、電影導演和製作人吉恩·戴奇在公寓裡意外去世。
談起他的名字,很多人可能很陌生,但談到他的作品我們就很熟悉了。
除了這耳熟能詳的《貓和老鼠》,《大力水手》也是出自這位大師之手。
這個版本的《貓和老鼠》
大多數人沒看過
逝世消息一出,國內網站各路媒體包括許多公眾號都紛紛撰文哀悼:
但餅乾君研究了一下,發現雖然吉恩老爺子很厲害,但他執導的《貓和老鼠》,其實並非我們印象中的那個版本。
並不是我們國人的童年回憶,可以說大多數人並沒有看過。
事實上,貓和老鼠的「爸爸媽媽」是美國著名動畫人威廉·漢納和約瑟夫·巴伯拉,一對著名的好搭檔。
在貓和老鼠前期大多數部分114集,和所有包括奧斯卡金像獎拿獎劇集,都由這二人編劇和製作。
同時也是流傳最廣、最受歡迎的《貓和老鼠》。
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貓的協奏曲》和《小孤兒》,這兩部獲得奧斯卡的動畫短片就出自他們倆之手。
《貓的協奏曲》:
每個音都踩在琴鍵上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小孤兒》:
這才是我們大多數中國人的童年回憶。
直到漢納和巴伯拉離開後,1961年才請來了吉恩戴奇執導繼續這個系列,並一共製作了13集《貓和老鼠》的短片。
事實上,吉恩戴奇執導的這個版本的配樂、劇情是公認最詭異和恐怖的一個版本,算是《貓和老鼠》的黑歷史。
因為吉恩·戴齊手中貓和老鼠的世界,加入了更多成人元素,變得更暴力、誇張、荒誕甚至迷幻。
第一集:貓狗互換
暴力
迷幻
因此已被禁播,實際上我們國內是沒有引進這個版本的貓和老鼠的。儘管他那時已經是奧斯卡最佳短片的導演。
所以,我們與吉恩·戴齊老爺子的相遇,應該是源於《大力水手》。
而我們真正的童年回憶締造者威廉·漢納與約瑟夫·巴伯拉也早已逝世。
但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不是嗎?
經典永垂不朽
80後說:很慶幸我的童年是《貓和老鼠》;
90後說:很慶幸我的童年也是《貓和老鼠》;
10後說:很慶幸我的童年依然是《貓和老鼠》。
如果讓人類選出最經典的十部動畫,我相信,《貓和老鼠》99%能佔有一席之地。
畢竟,這7奪奧斯卡金像獎 ,5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實力足以說明它的成功和地位!
要知道,奧斯卡可是各類影片的最高榮譽殿堂,甚至小李子為了拿一座奧斯卡可是足足陪跑了十幾年。
這會兒大家估計就疑惑了,為啥短短7分鐘一集,0臺詞的《貓和老鼠》竟然能「毫不費力」的5次提名,7次拿獎?
因為我們都被它「騙」了!
小時候只顧著歡樂,卻沒有真正了解過其幕後所隱藏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付出和努力。
正式那句話所說的: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很少人知道,這部火了80多年的神級動畫片,創作初期竟四次被廢棄被雪藏。
主創人員經歷過失業寒冬,版權幾次被販賣,失敗的改編等坎坷經歷。
因為沒有對白,劇情只能依靠背景音樂和肢體動作來呈現,因此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全都要畫出來,這背後的工作量遠非常人所能承受。
貓和老鼠可全都是一幀一幀手繪出來的,平均一部動畫需要15000張的中間畫。
而且要知道,那會兒可不像我們條件這麼優越,那時候第一代計算機,才剛剛誕生!
貓和老鼠手稿
同時為了畫出最生動形象的表情,動畫師甚至一邊對著鏡子,一邊照著畫下來。
為了模仿角色的動作,導演還在高高的椅子上不顧身份不顧形象地一遍遍模仿動作。
在那種環境下,依舊秉持著匠人精神,這樣嚴謹的匠心態度,在動畫製作技術日臻完善的今天,越來越難見到,難得可貴。
而且這部動畫中也暗藏了諸多世界級的經典音樂!
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蕭邦《大圓舞曲》、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美國第二國歌《揚基·杜德爾》、美國海軍軍歌《起錨進行曲》……
網友整理的《貓和老鼠》配樂來源
據統計,出現在《貓和老鼠》中的,古典音樂有五十餘首。
有人說:「《貓和老鼠》,才是我的古典樂啟蒙老師。」
甚至在《貓和老鼠》的影響下,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
鋼琴家郎朗就曾表示過自己與鋼琴的緣分,以及演奏時豐富的肢體動作,很多程度上源於《貓和老鼠》。
郎朗說:「卡通片《貓和老鼠》裡有一集叫做《貓之協奏曲》,它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對我的影響更甚於《音樂王國》。每次電視裡播放那一集時,我都聚精會神地看。」
這就是經典的力量,怪不得網友盛讚其:「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看多少遍都不膩」。
即使偉大的締造者們都走了,但經典卻會永存,包括我們的童年回憶,它將陪伴我們直到生命的盡頭。
而且也會陪伴我們一代又一代,一個又一個的童年,
輝煌的走過下一個80周年。
更多優質內容,
請關注公眾號【AP視覺派】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分享,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