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璽:清水江上的羽族部落,鳥籠藝術之鄉

2020-09-07 雨中的雲2020


雲上丹寨

劍江河的水從都勻流到丹寨時,正式取名清水江。其間,直線距離大約只有20來公裡,但我們乘車卻要經過貴新、凱麻兩條高速公路後,再踏上321國道。321國道是進出丹寨縣的必經之路,雖然坡陡彎急,但沿途匆匆的風景總給我們以寧靜而又美麗的心情。寧靜流淌的清水江兩岸是寧靜的山林,在山林和層層碧綠梯田的包圍中是那些寧靜的村落和生活於安詳與恬靜之中的人們。這裡的人們都保持著淳樸的天性,當有客人從遠道而來時,他們都會熱情的款待。在村寨的河邊溪頭,往往是一些嬉戲的兒童,他們追逐、歡呼、雀躍。他們象徵著村莊命運的一種走向,看到的是生機,是活力。難怪在黔東南籍青年導演醜醜眼中,這樣的日子就像雲上的太陽,永遠不會被烏雲遮擋,而丹寨就是醜醜電影《雲上太陽》的拍攝點。

丹寨原稱八寨,民國30年4月,與丹江縣(雷山)合併,取丹江與八寨各一字,稱「丹寨」至今。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少數民族獨特的歷史背景,丹寨的民族文化積澱厚重、深邃,尤以苗族文化更為豐富多彩,是黔東南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居住在丹寨縣境內的苗族支系自稱「嘎鬧」,即鳥的部族之意,他們是上古蚩尤部落中以鳥為圖騰的「羽族」之一的後裔。「嘎鬧」支系有七個亞族群,如八寨苗、錦雞苗、白領苗、清江苗、南皋苗等,隨著時間的延伸,各亞族群的區別越來越大,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對鳥的崇拜,從而造就了苗族「嘎鬧」支系鳥文化的藝術形象和藝術魅力。而卡拉的「鳥籠」、排倒和排莫的「百鳥衣」、麻鳥的「錦雞舞」等是「嘎鬧」苗族對鳥崇拜的集中體現,也成為該支系鳥文化藝術的經典

卡拉村


卡拉村距丹寨縣城東北部3公裡,是一個古樸的村莊,依偎在坡地上,清水江支流擺泥河和富貴河蜿蜒而過,綠水微瀾,清澈見底。古老的石板路,半懸半依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千百年來,世代居住在這裡的苗族同胞素以編織鳥籠弛名。

穿過一片寬闊的水面,拐個彎進入村寨,堆滿鳥籠的苗家院落便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卡拉村編制鳥籠,主要以楠竹、荊竹、雷竹等為原材料,堅固耐用而且不變形。鳥籠製作精巧,深受人們喜愛,不僅暢銷省內外,還遠銷香港、臺灣、新加坡、日本以及歐美等地。鳥籠品種繁多,規格各異,形狀多樣。普通的鳥籠不足為奇,最吸引眼球的是巧手編制的精品級鳥籠,籠體為圓形,頂部鑲有木質或玻璃圓珠,穿以銅質弧形連環掛鈎;籠門左右竹枋上刻著鯤鵬展翅、孔雀開屏、飛鳳朝陽等圖案;籠內的站杆上也刻有花鳥,似乎為關在籠中寂寞的鳥作伴;籠外套上當地自產的蠟染布套……整個鳥籠集編制、雕刻、蠟染、刺繡、書法、繪畫等藝術為一體。我想,這些精美的鳥籠,應該是鳥圖騰部落的現代演繹吧!行走在清水江流域,讓我們最能直接體現苗族對鳥感情的畫面,就是那些提著鳥籠上山的男人以及房簷下懸掛的這些鳥籠了……

卡拉村素以編制鳥籠馳名,享有「鳥籠藝術之鄉」的美稱。

相關焦點

  • 中國鳥籠之鄉——卡拉苗寨
    「卡拉鳥籠」是貴州省丹寨縣卡拉村製作而得名,卡拉村是少數民族苗族村落,在苗語裡卡拉是好的意思;卡拉苗寨是現存為數不多的古老傳統手工編織鳥籠專業村寨,其編制的鳥籠遠銷國內外,編制技藝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2007年,卡拉村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鳥籠編織藝術之鄉」。
  • 尋訪鳥籠之鄉:貴州丹寨卡拉苗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鳥籠是觀賞鳥活動與鳥棲息的主要環境,鳥籠的適用與否也是決定能否養好鳥的關鍵因素之一。鳥籠之鄉-卡拉鳥籠又分為南派鳥籠和北派鳥籠。北方的鳥籠之鄉是河北涿州義和莊,南方的鳥籠之鄉是貴州丹寨的卡拉,今天就帶大家走近卡拉,聊一聊南派的鳥籠。
  • 貴州當初最窮的村落,卻有項200多年的手藝,鳥籠編織藝術之鄉
    作者:穀雨CHN卡拉鳥籠丨卡拉鳥籠是貴州省丹寨縣卡拉村製作而得名,卡拉村是少數民族苗族村落,編制鳥籠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卡拉苗寨是現存為數不多的古老傳統手工編織鳥籠專業村寨,他們編制的鳥籠,主要以楠竹、金竹等為原材料,製作精巧,堅固耐用且不變形,深受人們喜愛。
  • 羅中璽:出了貴州甕洞,清水江名叫沅江
    因此,甕洞鎮一直是清水江吐物納資的重要碼頭和商品集散地之一,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地方官府在此設「官店數十間,募土著,聚客商,往來魚鹽木貨泊舟於此」。清水江木業興隆所帶來的巨大商業利潤,也吸引了清朝、民國當局統治者的目光。乾隆三年(1738),地方官府在甕洞建木稅局,抽取釐金;同治元年(1862),改稱釐金局;民國元年(1912)改為臨時餉捐局;民國二十五年(1936)改為徵收局。為防商船抗稅和土匪搶劫,甕洞常駐一支正規武裝,配有號船、炮船,建有炮臺、碉堡。甕洞,於是有了「黔東第一關」的稱號。
  • 羅中璽:三門塘村,木排漂來的清水江侗寨
    清水江腹地,山高林密,遮天蔽日,從未大規模開發的原始森林資源豐富,兩三人合抱的巨杉遍山皆是,成為宮廷的徵集木材。之後「三幫(安徽徽州、江西臨江、陝西西安)五勷(即由湖南、貴州交界的十幾個地區的木商組成,二至三地的木商結為一勷。五勷者,指坌處遠口、牛場白市、金紫大龍、冷水碧湧、湖南託口黔陽辰沅的商幫)」等民間商賈聞風而動,帶著西部探險的膽略和氣魄沿江上溯,直入清水江腹地。
  • 鳥籠之鄉,心在自由飛翔
    這是一家位於丹寨萬達旅遊小鎮東湖湖岸,依偎著湖光山色的園林生態酒店,周邊景點圍繞,「鳥籠之鄉」卡拉村、「古法造紙村」石橋村、龍泉山景區、高要梯田景區都近在10至30分鐘車程內。大堂的吊燈很特別,由鳥籠加古法造紙而成,丹寨縣不僅是「中國蠟染藝術之鄉
  • 「貴人黔行」中國鳥籠文化之鄉 丹寨卡拉村的旅遊致富經
    位於丹寨縣城東北部的卡拉民族村寨,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寨,這裡編制鳥籠的歷史悠久,據說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卡拉民族村寨作為民族文化重點保護的少數民族村寨之一,也因生產鳥籠而久負盛名,以精緻、獨特的鳥籠工藝品著稱於世,有著「中國鳥籠文化之鄉」的美名。
  • 清水江上的明珠——下司古鎮
    下司古鎮地處清水江上遊,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裡市西南部,距離凱裡市區17公裡,距高鐵凱裡南站10公裡,交通十分便利。下司古鎮是國家4A 級旅遊景區、貴州省省級風景名勝區。下司古鎮因明清兩代屬平定官司的分司治所,地處平定下遊,得名下司,素稱:「人文下司,天造山水」的美譽。
  • 羅中璽:施洞古鎮,苗族文化風情博物館
    車行於臺盤公路上,不時能看到一葉輕舟在寬闊的水面上緩緩擺渡,河面上,幾隻白鷺在青山綠水間自由的滑翔,沿江蜿蜒密布著數不清的苗族吊腳木樓依山傍水,顯得格外安詳。今天,我們沿著清水江,來到了被稱為苗族文化風情博物館的臺江縣施洞鎮。
  • 羅中璽:文鬥苗寨,清水江百年生態第一村
    輕舟激蕩,或見飛鳥掠過水麵,或聞肥魚躍水的聲音……在長達120公裡的航道上,我們所見之處,無不風光旖旎,綠意盎然,4個小時後,我們抵達了這航道的終點,有著百年生態第一村的文鬥苗寨。從河邊碼頭舉目仰望,但見高山峭峙,林木蒼鬱。從水碼頭而上,兩條青石板路依山勢延綿,如鳳脊一樣伸進了座落在半山腰上的上下兩寨。鳳脊的兩側,那參天的古樹,成片的翠竹和茂盛的花草自然成了金鳳嶺綠色的羽翅。
  • 羅中璽:仰阿莎,水邊的姑娘,清水江一個美麗的傳說
    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像其實劍河的美不僅體現在新城的建築風格上,還在於美麗的仰阿莎湖,仰阿莎湖是清水江流域唯一的因修建水電站而形成的山區人工湖泊。水平如鏡的仰阿莎湖面和完好的生態植被傳說在遠古時候,在清水江深山峽谷中
  • 羅中璽:下司古鎮,貴州唯一、亞洲最好、世界一流的激流迴旋基地
    離開羽族部落丹寨,我們沿著清水江進入了麻江縣,江水在這裡變得豁然開闊,讓人眼前為之一亮。與丹寨的原生態之美不同,清水江走到這裡,一下變得熱鬧了起來,今天,我們來到了清水江上有名的下司古鎮。下司是貴州八大古鎮之一,明清兩代屬平定長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處平定下遊,得名下司。下司環境清幽秀麗。
  • 鳥籠流派中的「京籠」
    提籠架鳥在北京已有幾百年的文化歷史,老北京人中有不少好玩鳥的,在鳥籠的選擇上也很有講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鳥籠是觀賞鳥活動與鳥棲息的主要環境,鳥籠的適用與否也是決定能否養好鳥的關鍵因素之一。鳥籠又分為南派鳥籠和北派鳥籠。
  • 旅行貴州|沿著沈從文的《邊城》逆流而上,從母親河清水江開始
    這是關於貴州河流的第二篇,在之前寫到貴州第一大江的烏江之後,有貴州第二大江之稱的清水江恐怕再也藏不住了。從沈從文《邊城》下的湘西邊城小鎮出發,沿著沅江逆流而上,直至貴州境內,沅江有了一個貴州的本地名字——清水江。
  • 清水江上你不曾見過的美麗風景
    清水江是貴州省內著名的河流,發源於貴州省都勻市谷江鄉,在都勻始稱劍江,匯入重安江後稱為清水江。是沅江的主要源頭。這個假期來到錦屏,我選擇了沿清水江邊返回凱裡,這是一條心靈之路。清水江段幹流全長約459公裡,流經都勻市、麻江縣、凱裡市、臺江縣、劍河縣、 錦屏等縣。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從劍河縣到錦屏縣的清水江。上圖是在錦屏縣境內的三板溪水電站大壩。
  • 貴州一座古鎮,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有「清水江上的明珠」美稱
    貴州一座古鎮,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有「清水江上的明珠」美稱貴州的經濟實力不是在全國最強,但在其它方面的經濟產業中,卻在全國佔據了一席之地,特別是一些比較重要的風景區,也就是旅遊產業,如今隨著我國旅遊產業的不斷發展,很多區域間經濟實力的增長速度也比較快,從它們的旅遊產業表現上說,很多文化景觀的吸引力也會變得更大,這無疑是其中較為關鍵的地方。
  • 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中國紅蒜之鄉,鋅硒米之鄉,世界名犬下司犬
    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中國紅蒜之鄉,鋅硒米之鄉,世界名犬下司犬之鄉。還被冠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中國龍舟冠軍之鄉"之美譽,是全國農業旅遊觀光示範點之一,也是中國皮划艇激流迴旋訓練基地,還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 南村藝術部落
    當路邊一塊鋆刻著陳丹青書寫的「南村藝術部落」俊秀草書的巨大的土黃油石映入眼帘時,倏然生發驚鴻一瞥之觸,亦旋即生出醉生夢死應此時,不意墜入仙境中的詩情豪邁,那終日瀰漫都市浮躁的心靈仿佛悠然得到棲息,一個半小時的猶如生死時速般的疾速帶來的緊張和疲憊,剎那出竅,窅然空縱。我恍然化作大鳥掙脫束縛,飛進一個隔世無俗的藝朮世界。
  • 貝勒爺的鳥籠子,真講究
    國家日益富足,文化藝術繁榮,各種禽鳥犬類的豢養就成為滿清貴族家庭的重要活動內容之一。宮裡火了,自然最先效仿的是京城內的文人、士大夫,至此,養鳥玩籠之風也愈演愈烈。 清中期 亭式鳥籠 「鳥籠雖小,五臟俱全」,鳥籠對於愛鳥之人來說是掌中之寶,可謂講究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