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家住廣州的羅大爺在某家超市搞促銷的時候,買了2斤多排骨和2塊肉。這一買可就買出了問題。
羅大爺說,當時肉都是直接包在塑膠袋裡的,所以就沒有細看。等到買回家後,給老伴兒切肉時,才發現裡面長著一些硬疙瘩↓
這不僅讓羅大爺想起上世紀70、80年代時,曾經見過的「米豬肉」,那時新聞就報導過「米豬肉」裡的硬疙瘩是寄生蟲的蟲卵,人吃了會有嚴重影響……
這肉上的白色小顆粒到底是啥?
其實像上圖中的豬肉,的確就是傳聞中的「米豬肉」「豆豬肉」。
米豬肉之所以叫米豬肉,是因為感染了絛蟲囊尾蚴等寄生蟲的瘦肉中有呈黃豆樣大小不等,乳白色的小疙瘩,看起來就像是肉中夾著米粒,所以又叫做米豬肉。其中豬腰部位的肉是囊包蟲寄生最多的地方。
如果不小心吃了,會怎樣?
快餐的叉燒中疑似的寄生蟲感染
如果米豬肉被人吃到了,會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導致絛蟲病,也就是農村常說的「寸白蟲」。
患者感染後會在小腸長出最長能達4米的絛蟲,而且還會在糞便中排出一節節的白蟲子。
另一種就是囊蟲病了。
誤食了囊蟲後,蟲卵會在腸子裡成蟲,並且鑽入腸壁組織,經血液帶到全身,在肌肉裡長出一個個像米粒一樣的囊腫。還可以寄生在人的心臟、大腦、眼睛等重要器官,導致失明、癲癇等問題。
所以如果大家發現自己吃的豬肉有疑似的疙瘩,一定要及時就醫。
如果發現豬肉裡的某些地方有這些疙瘩,需要全部都扔掉嗎?
是的,一旦發現米粒肉,整頭豬都不能吃了,最好全部處理掉。並且建議上報給衛生部門,將其送檢。
因為即便是養豬場,一旦發現某個豬感染了寄生蟲,也基本是會將整個養豬場的豬做檢疫、銷毀處理。原因就是米豬肉的蟲卵有非常強的感染性。
注意,一般的煎炒方式是無法殺死米豬肉中的蟲卵的,只有高溫燉煮才能將其殺滅,因此大家不要覺得炒熟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