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小鎮、田園小鎮、海漁小鎮、水果小鎮……這一個個聽名字就頗為誘人的小鎮,可不在遙遠的歐美,它們就「藏」在上海的金山。
解放日報·上海觀察記者日前從金山區了解到,經過一段時間醞釀規劃,《關於金山區加快特色小鎮建設的實施意見》已正式出臺,計劃對各鎮的產業特色、文化特色、生態特色進行再挖掘和再培育,力爭到「十三五」末,初步培育形成一個產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疊加的特色小鎮群落。
楓涇「科創小鎮」
「建設特色小鎮,不是為了趕時髦,也不能新瓶裝舊酒。」金山區委書記李躍旗表示,目前,作為首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金山區各項工作都在穩步推進中,但也存在亮點不夠鮮明、推進動能不足等問題,規劃建設特色小鎮是推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新舉措,以期疏解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加快實現城鎮更新,輻射帶動新農村建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努力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呂巷「水果小鎮」
特色小鎮的「鎮」,不是行政鎮的概念,而是鎮域內一個特定發展區域。根據金山區的規劃設想,特色小鎮是將特定產業基礎、獨特資源稟賦、鮮明旅遊特色、特有社區功能融合為一體的發展空間平臺,是各鎮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的再明晰,既可以自然而然地避免「千鎮一面」,也能使各鎮的特色更鮮明、資源更集聚、優勢更明顯。
山陽「海漁小鎮」
眼下,金山區的第一批特色小鎮已呼之欲出,包括「科創小鎮」楓涇、「巧克力小鎮」亭林、「田園小鎮」廊下、「海漁小鎮」山陽、「水果小鎮」呂巷等。這些小鎮的特色已經初顯端倪,並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在百姓中也得到了一定認可,獲得個性化名號也算是水到渠成。
吳越古鎮楓涇,地處上海南大門,交通區位較好,資源整合力強。去年6月,這裡啟動了集「產學研創孵投」一體的大平臺建設,在上海率先打出了「科創小鎮」旗號,目前已形成了科創、農創、文創等14個孵化空間,融合了當代科技、歷史人文和水鄉生態的「科創小鎮」,風生水起,逐漸深入人心。
廊下「田園小鎮」
廊下「田園小鎮」,也算是實至名歸。近年來,該鎮新農村建設亮點頻現,一二三產聯動發展成效明顯,成為滬郊小有名氣的鄉村遊板塊,並打造推出了全市第一個郊野公園。而擁有「最後一個活著的漁村」金山嘴漁村的山陽鎮,被稱為「海漁小鎮」也十分妥帖,該鎮靠近小有名氣的金山城市沙灘,接下來還將在杭州灣北岸的生活岸線開發中進一步得益,前景可期。
而亭林鎮又為何得名「巧克力小鎮」?原來,該鎮已吸引了好時、樂天兩大巧克力品牌落戶,現在,相距不遠的巴洛美巧克力很快將在金山工業區投產。但僅有幾個工廠,就能稱得上「巧克力小鎮」了嗎?亭林鎮黨委書記陳莽表示,今後,亭林將圍繞「巧克力小鎮」進一步招商,並注重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從種植可可樹到巧克力的生產、銷售,探索體驗式消費模式。
特色小鎮建設不能拍腦袋,而要因地制宜、順勢而為,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眼下,在金山朱涇鎮、金山衛鎮、張堰鎮等地,當地百姓正踴躍地參加「特色小鎮」名號的徵集。據透露,對特色小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或通過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認定的特色小鎮,金山區財政今後將每年通過「以獎代補」加大轉移支付,同時還鼓勵各鎮主動探索多元投融資渠道,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建設。金山特色小鎮建設將結合金山區2040城市總規和新一輪鎮村規划進行特色小鎮的規劃編制,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培育特色產業,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創建宜居人文環境,注重時尚健康元素的注入和產業、文化、環境的有機融合,努力實現「一鎮一風格」。
圖片編輯:邵競 資料來源:金山區 (編輯郵箱:jfshqux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