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景色美輪美奐,你知道有哪些有名的景點嗎?說起旅遊,有太多的旅遊景點了,比如說我們國內的景點也是數不勝數的!可是,今天,小編想要和自己說說京都的美景,不知道有沒有人去過呢?
首先,小編覺得,去京都遊玩,京都塔是一定要去遊玩的,京都塔是一座位於日本京都市下京區的瞭望塔,與京都車站烏丸中央口隔街相望,是車站地區知名的地標之一。是日本最早的外牆承重結構(応力外被構造)建築之一。施工期約1年10個月。雖然京都市本身並不臨海,但京都塔卻很獨特地採用了燈塔的造型作為外觀主題。在京都塔建成的那個時代,大部分的塔狀建築都是採鋼骨桁架結構(例如巴黎的艾菲爾鐵塔),但京都塔卻很獨特地採用了封閉式的設計,以厚度介於12至22公釐之間的特殊鋼板製作成的圓筒熔接而成,本體高100米、重量約800噸的塔身之內完全沒有受力結構。
地下二樓為長途夜行巴士的乘車場,而在大樓地下三樓處,則設有京都塔大浴場,除了提供給飯店的住客使用外,也開放供搭乘夜車的民眾放鬆身心。至於作為京都塔基座的京都塔大樓,則是一棟地下三樓與地上九樓的建築,總佔地面積2783平方米。
而對於金閣寺,小編覺得還是一個很好的遊玩景點,金閣寺,正式名稱為鹿苑寺,位於日本國京都府京都市北區,是一座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日本室町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金閣寺其名稱源自於日本室町時代著名的足利氏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之法名,又因為寺內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所以又稱為"金閣寺"。
金閣寺住宅式的建築,配以佛堂式的造型,和諧幽雅。是庭院建築的傑作,表現了足利義滿吸收各種文化的格調與品位。這棟"四周明柱、牆少的建築物",使人聯想起船的結構,而下面的一池碧波則給人以海的象徵,金閣就像是一艘度過時間大海駛來的美麗的船。金閣寺是日本寶貴的文物和著名的旅遊點。金閣寺華麗、不羈。將所在時代的傳統文化和新興的物價文化融為一體,是室町時代的代表作。金閣寺不僅被國家指定為特別名勝,還是聞名遐邇的世界文化遺產。
三種不同時代不同的風格,卻能在一棟建築物上協調存在,是金閣寺之所以受到推崇的原因,除此之外,效仿自衣笠山的池泉回遊式庭園裡有許多風格別致的日式造景,讓它成為室町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金閣寺前的鏡湖池雖然面積廣大,但是與一般日式庭園截然不同的,這裡的水池裡完全沒有飼養錦鯉等常見的觀賞魚類。2012年初,已經看到錦鯉在池塘裡面了。
京都還有一個景點祗園也很不錯,京都最大的藝伎區,日語的漢字為"只園",而非原詞條中的"祗園", 由來為佛教中"只樹給孤獨園"的簡稱"只園精舍"。只樹給孤獨園:只陀王子的樹,給孤獨長老的院子。只園是現代日本最著名的藝伎的"花街"。只園位於京都鴨川以東的東山區,分為只園東和祇園甲部兩片,據說最初江戶幕府允許茶屋在這裡營業是在1665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最繁華的十九世紀初,只園的藝伎多達三千多人。只園的藝伎館、茶屋現今還保留了許多當時的建築,在1999年被日本政府指定為歷史景觀保護地區。只園的代表性建築是只園歌舞練場,這是藝伎館共同出資建造的歌舞劇場,每年的四月藝伎在這裡表演"京都舞",向世人展現藝伎的風採和日本古典歌舞藝術。現在只園還有83家茶屋,有藝伎、舞伎約120人。
京都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位於日本京都,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二條城建於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的權力象徵。建有東西約500米、南北約400米的高大圍牆,並挖有壕溝。二條城內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響聲,是幕府統治者為保全自身安全而設的報警機關。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二之丸"的建築很有特色,殿內牆壁和隔門上畫有獵野派畫家的名畫,精美絕倫。每年梅花和菊花盛開的季節是遊覽的好時機。
二條城一向以櫻花種類豐富見稱,是京都首屈一指的賞櫻勝地。在城內的櫻之園,可觀賞到有"櫻花王者"稱譽的八重櫻華貴莊嚴的身姿。內部的大殿是接待高級官員的,這裡的裝飾更精巧,花費也更大。因為謹防背叛行為,幕府將軍安裝了"夜鶯地板",它能夠在輕微踩踏的情況下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來警告有人入侵。那時風景優美的庭園裡沒有一棵樹:幕府將軍不想看到落葉,不願意由落葉想起他們將面對的死亡。
二條城由石牆和護城河環繞,在城內建有本丸御殿、二丸御殿、唐門、黑書院、白書院、內宅(院)、位於城堡一角的天守閣及其它附屬建築。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處於二條城空間的構圖中心。其中的二之丸庭院為一回遊式水庭院,水面曲回、泉流清澈,水池沿岸布置有湖石,形態豪華、搭配合度,水庭之中建有三座小島,並在水池的中央布置了三段式的疊瀑。水庭的周邊植有高低錯落、組合有致的各類樹木和植物,水面、植物和湖石等相映成趣,庭院風格相對粗放,具有一定的力量感,但是,對於某些局部的水石和植物的處理和安排又不乏細膩和嚴謹的搭配方法,與周圍的建築群有著和諧的呼應。二之丸御殿的宮室建築體態秀美、尺度宏闊,園林內綠化與建築物搭配得當。其御殿建築的樣式很富有特色,殿內牆壁和隔門上繪有幕府的皇家著名畫家狩野一門的畫作,其中《鷹立松樹圖》、《守望八方雄獅圖》皆為狩野派的名作。
各宮殿建築的內部裝修、裝飾和細部構造等極盡精細、奢華,處理得當。屋簷和封簷板上鑲嵌有純金箔片作為點綴,明豔的金色與深色的建築木構件相互映襯而顯現出當年德川將軍的富有和府邸的華貴。這與京都的手工業和城市的民間工藝傳統是分不開的,建築傳統的積澱和裝飾的運用已經成為一種必要的自然程序,往日的金色隨處可見。
二條城的整體都得到了極妥善的保護,於近處觀察其城牆、護濠、各個建築和庭園的細部,就不難體會所採取的保存方法的細緻。建築物的室內乾淨整潔,木質材料和繪畫都被養護得一塵不染。每一組構件,每一處木欞,每一塊金飾片都反映出那裡所運用的細膩的匠心和認真的手法,對所有文物建築和環境所進行的呵護與保養可謂是煞費苦心、一絲不苟古建築及其環境的傳統性在這裡得到了最佳的維護和延續。二條城內部環境當中的各類元素全部保存著原始的材料、肌理和構造狀態,不容有任何的改變,必要的維修工作也儘可能地做到保持其原質、原型、原色的做法,完全實現了"真實而準確"保留的目的。在城內院落裡的地坪上,依舊按照古城最初所採用的方式,在上面散鋪著大片細碎的白色沙礫。
二條城的外部空間控制較為完善。雖然古城處於京都城市的一側,在其旁邊也有不少現代建築物,但是對其周邊建築的高度加以控制,一般只有三到五層,而且對於新建築的體量、色彩和建設規模的控制極為嚴格而周全,同時又規定二條城保護範圍外部建設的建築物與二條城之間設置了道路和綠化帶,使得古蹟和新建築之間保持著較大的間距。因此,處在二條城內的任何一個位置上都不會有外部的建築物進入視線,從而避免了外界對古城內部的幹擾。當人們跨過城濠,走進二條城城門的那一瞬間,就會將外部所有的世俗思維、現代建築和空間形式等完全排除掉了,而只能夠感覺到站在這裡,空間和時間都已被歷史拉向昔日的遠方。
現在,二條城的那些結構已經成為具象的史詩,其建築物上面所裝點著的金色也恰恰是昔日傳統的一種反射,它們作為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結晶,值得保存和維護它們的人為之驕傲。如果你到京都清水寺遊覽的話,那就千萬別錯過近在咫尺的京都二條城。二條城是在近畿一帶了解江戶時代建築文化的最佳場所。二條城就是德川將軍家在京都的據點,每當徵夷大將軍上洛覲見天皇時,二條城就是將軍居住的地方了。
二條城作為將軍家的居城可謂歷史悠久。在江戶幕府之前,美濃大名織田信長曾協助足利義昭上洛,打倒了反叛將軍家的三好家,讓義昭順利繼承室町幕府將軍職位,當時,信長為義昭建造的居城就是二條城。但現代意義上的二條城是指關原合戰後,掌握日本實權的大名德川家康為控制京都築起的居城。和其他當時的城堡不同,二條城沒有深溝壁壘,外形也不同於江戶、大阪這種典型的武家城堡。二條城的外觀看上去更像一座權貴的大型府邸,其外觀建築和室內裝修都顯示了德川家的權勢和富貴。
京都景色美輪美奐,你知道有哪些有名的景點嗎?以上就是小編覺得值得一遊的景點,所以,你還有哪些景點想要補充的嗎?歡迎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