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市夏鐸鋪鎮的三贏農莊,鬱郁蔥蔥的葡萄藤上,圓潤飽滿的葡萄紫黑發亮。長沙晚報記者 錢娟 攝
7月,長沙進入水果採摘旺季。記者從長沙市農委了解到,今年長沙葡萄種植面積3萬餘畝,現在已陸續上市。即日起至10月底,市民可前往長沙周邊各農莊、基地體驗採摘樂趣。
上市公司高管棄高薪種葡萄
周末,記者驅車來到寧鄉市夏鐸鋪鎮的三贏農莊,隻見鬱郁蔥蔥的葡萄藤上,圓潤飽滿的葡萄紫黑發亮,不少遊客在葡萄架下來回穿梭。
市民陳女士是農莊的回頭客了,每年7月便按捺不住前來嘗鮮。「吃葡萄可以不吐葡萄皮。」熱心的陳女士主動給記者傳授方法,「扯掉一點葡萄皮,然後用手指在下面輕輕一捏,葡萄肉就露出來了。」
葡萄入嘴,甜到心底。三贏農莊負責人陳代義告訴記者,這裡的葡萄含糖量達到28度,比市面上的葡萄含糖量高出四五度。
陳代義骨子裡透露著對農業的熱愛,他辭掉上市公司年薪60萬元的工作,一路摸索學習,總結了一套農業經營理念。「用工業生產的標準去指導農業生產。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情況下,要吸引遊客並持續盈利,決不能走粗放式管理的老路子。」陳代義說,比如葡萄,不再單純追求產量,而是想方設法控產提質。「這樣種出來的葡萄大小均勻,每一串重量控制在450千克左右。」
「現在農莊每畝產值穩定在2萬元到3萬元,還解決了周邊幾十名勞動力的工作問題。」陳代義驕傲地說,2008年農莊初創,2010年就實現持平,2011年以後有了穩定持續的效益。
果農收益頗豐,採摘可持續至10月
在長沙縣,相比往年,5000畝本地葡萄提前半個月上市。一串串葡萄,不僅滿足了大家嘗鮮的欲望,也為果農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曙光山城是長沙縣最早的葡萄園,也是目前種植面積最大的葡萄園。如今,葡萄園已經成為107國道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該基地葡萄品種有夏黑、美玉、紫玉,均為40元/公斤﹔還有金手指、高千穗等品種,售價60元/公斤,產量較少。曙光山城負責人易金萍介紹,今年基地改進了種植技術,將夏季新發的枝條剪掉,延長了葡萄採摘時間,採摘期可持續至10月。
易金萍穿梭在葡萄架下,仔細觀察葡萄的長勢。「與往年相比,葡萄成熟提前了半個月左右。」易金萍說,今年鮮果葡萄和刺葡萄均可產9萬公斤,基地還將增設釀酒等體驗項目。
今夏氣候給力,本地葡萄格外甜
「長沙本地葡萄很少走市場渠道。」長沙市農委科教處夏禮明告訴記者,本地葡萄經過品種篩選、科學培育、新技術推廣、標準化栽培、有機肥替代、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應用,品質越來越好。而且,今年上半年長沙水果生長的氣候條件好,非常有利於葡萄成熟,且加速糖分增加。因此,今年本地葡萄格外甜。
長沙市農委經作處長李朝暉介紹,今年長沙葡萄種植面積3萬餘畝,目前已陸續成熟,採摘季節從即日起可持續至10月底。在此期間,市民可前往長沙周邊的葡萄種植基地、農莊嘗鮮,體驗採摘樂趣。
(責編:曾璐、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