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以旅行為賣點的奢侈品牌為數眾多,但真正跨界到旅行指南的卻寥寥可數。假如你曾到過北京的路易威登之家,勢必會記得那面由各色《城市指南》鋪成的彩虹牆。
去年,這家法國奢侈品牌將紙質版指南數位化做成app,最近還正式上線了7個中文版本:北京、上海、倫敦、紐約、東京、羅馬和巴黎。「這些都是為了跟上現代旅人的消費習慣。」Marie-Helene Brunet-Lhoste接受法國電視臺BFM採訪時解釋說道,她從指南問世以來一直擔任編輯總監一職。
Louis Vuitton的城市指南可以追溯到1998年,意在與讀者分享它對於世界的品味。內容涵蓋必看景點、酒店、餐廳、酒吧、咖啡館、茶樓、夜生活,商店、水療館,甚至古董店、畫廊、博物館、美術館、以及當地書籍、電影、歌曲,為的是「讓讀者能像當地人一樣的生活」。
發展至今,這套旅行叢書涵蓋到25座城市。除了巴黎、紐約、倫敦、米蘭四大時尚之都外,曼谷、威尼斯、伊斯坦堡、邁阿密等熱門旅遊目的地統統到齊。
從價格來看,最新出爐的中文版電子指南恐怕是路易威登旗下最便宜的產品,下載單價為68元。和受眾更廣的旅行專業叢書《孤獨星球》、《米其林指南》,或者草根使用的旅遊平臺攻略相比,《路易威登城市指南》都到底有哪些不同之處?
如果你只有24個小時在倫敦只能說Louis Vuitton早就摸清了自家顧客需求——那些常年穿梭於雲端的商務旅人結束工作後,往往只有短暫的自由時間。於是,《路易威登城市指南》另闢蹊徑,推出24小時旅行推薦。
例如當你在倫敦開完一整天的會議,癱倒在酒店大床苦於無處可去。這時不妨參考App上的建議:「蘇荷區的Bob Bob Ricard餐廳下面有個燈光閃爍的俱樂部,可以從舞池一路跳到樓上包廂,還可以享用薄餅、魚子醬和香檳組成的俄羅斯式晚餐。」
等到夜深,你或許想在睡前品啜一口卻無人指路?《路易威登城市指南》貼心推薦:「位於老康普頓大街的一個私密家居辦公室裡有家微型酒吧,裝潢得猶如老派義大利火車站咖啡館。一杯玫瑰紅的Negroni雞尾酒已經在恭候你的到來。」點開酒吧標籤會看到具體地址與聯繫方式,下面還會配上一段文字解釋它的「前生今世」以及特色飲品。
若是讀者在上次出差就已經使用過24小時寶典,那這次可以試試主題漫遊。每一輯城市指南中包含了四到五條根據不同興趣所推薦的徒步路線,比如藝術建築、時尚、自然等等。你可以花上兩個半小時在倫敦東區掃街,或者經由梅菲爾漫步至馬裡波恩,尋找英國詩人奧斯卡•王爾德的蹤跡。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座城同樣流著法國血統的《米其林美食指南》反覆強調「客觀」、「中立」、「評判標準一致」,即便評審團中有一人反對,也會進行新一輪匿名品評。可路易威登的城市指南則完全相反,「我們就是由編輯、嘉賓自由發揮」,Sébastien Demorand說。身為記者與美食評論人的他曾經負責過巴黎版指南,「我們儘量避免人均超過500歐的餐廳,除此之外,全憑主觀看法。」
不斷更換的編輯團隊,外加每輯邀請來的不同嘉賓讓《路易威登城市指南》具有辨識性。你或許見識過東京早晨的築地市場、人流如織的十字路口、川久保玲設計的丹佛街集市,但肯定想像不到導演北野武筆下的東京是怎樣一番模樣。知名演員鄭裕玲眼中的香港、著名文化人洪晃心中的北京、法國名廚Paul Pairet舌尖上的上海......各行各業的嘉賓揭開城市不為人知且新奇有趣的一面。
作為特邀嘉賓,他們也公開了一些私房推薦。你以為在上海開著兩家重磅法餐廳的Paul Pairet會推薦自家的Mr & Mrs Bund,或者Ultraviolet?不料,他的心頭好卻是翡翠酒家的小籠包、Franck Bistrot的法式料理,還有銅川路水產市場上的生猛海鮮。
除了美食之外,路易威登自然是要帶你購物的哪怕是大廚,也得盡心竭力地提供衣裝購置貼士。「100多公斤的體重加上45碼的鞋子,註定了我很難找到合身的衣服。」Paul Pairet一般也只能去I.T或者連卡佛逛逛。
與他相比,巴黎版本邀請來的嘉賓顯然更熟悉時尚領域,法國電影演員Guillaume Gallienne和他的妻子Amandine分別是愛馬仕和45RPM的粉絲。說到日本和比利時品牌,Guillaume Gallienne直言:「在我身上就像只包。」幾年前,他拿到電影酬金後衝去三宅一生買了一件外套,至今從沒穿出去過,「最後恐怕只能把它裱起來了。」
在這裡,可沒有什麼忌諱。既不用提及Louis Vuitton,更無需統一喜好。例如負責介紹倫敦衣裝購物推薦的設計師Faye Toogood就是三宅一生的粉絲:「Maureen Doherty曾經是三宅一生的創意總監,她的衣服在多佛街有賣,開在老乳品廠裡的Egg也值得一看。」
無論編輯還是嘉賓,他們字裡行間中不見刻意的華美辭藻,讀來更像是鄰裡間日常侃大山,其間充滿了好奇、大氣、不羈、俏皮與文雅。當然,沒人能遏制法國人吐槽的欲望,例如「在傍晚時分擠進上海的地鐵,就意味著要仍受數百名陌生人的胳膊肘,觀賞數百陌生人的胳肢窩」。
寫到巴黎時也沒有客氣:「從5月一直到9月,不斷有巴黎人跳上TGV高鐵,前往住在馬賽或者費雷角的表親家度個小周末。他們通常要花22個小時才能回來,因為返程的高鐵接觸網被盜了。」
沒有圖片幹擾,你或許更能好好享受文字閱讀「有圖有真相」這句話的踐行者無數。包括《孤獨星球》、《米其林自駕遊指南》在內的旅行系列叢書都給圖片留下重要戲份:例如野生動物園裡擠做一堆的節尾狐猴、埋頭飲水的火烈鳥、羅馬鬥獸場、聖託裡尼海景。這些美到足以用作明信片的照片在《路易威登城市指南》卻不是必需品。
紙質版城市指南除了在每一專欄前排上幾張圖片,讓眼睛歇息一下之外,其餘介紹均由文字來完成。即便是美食介紹也不例外:酥油麵包、鹹黃油焦糖、檸檬撻、白松露馬卡龍、野生牛肝菌……的確,單單名字念來就足夠誘人。2014版巴黎城市指南中還附有甜點「愛之井」的簡易版配方,全文不超過500字,但若是你對於這種千層一口酥沒有半點直觀印象,恐怕真的需要揣摩一會兒。
開頭是這樣的:切出兩個直徑23釐米的圓餅,將其中一塊放置在鋪有烤箱紙的烤盤上。在另一塊的中間切下一個直徑20釐米的圓餅。將第一塊麵餅的四周用水沾溼,放上剛剛掏空的麵餅。
此時你大概已經用筆紙畫起草圖,或者開始尋找測量直徑的用具了吧。
電子版城市指南則將每個專題之前的照片歸攏到「觀賞城市」,它們出自朦朧潮圖片社。從2013年起,這家由13名攝影師組成的團隊開始為指南供圖,同一黑白畫風,主題不限。
它更像是一本僅供俱樂部會員使用的遊記手冊和紙質版城市指南相比,App優勢在於攜帶便利,而且離線狀態也可以使用。上線之後,整個編輯部的工作量有所提升,畢竟他們得不時更新信息。目前看來,至少匯率信息沒有停滯。可與大眾點評、去哪兒、驢媽媽等由用戶提供內容信息的開放式平臺相較,它仍舊稍慢一步。
「在上海,春節十分的爆竹聲吞沒整個城市,響徹每一個角落,一連幾個小時不絕於耳......」但從2016年起,上海外環內已經禁止燃放、銷售煙花爆竹。部分時裝的店鋪信息還沒有及時更新——畢竟上海辦指南的編撰團隊僅有5人。
無論是人員配備,還是產品定位都決定了《路易威登城市指南》更像是本僅供俱樂部會員使用的遊記手冊。內容出自受路易威登認可的,過著小資生活,閱歷廣泛的社會精英。誰會較真匯率是否緊跟價牌,照片是否足夠詳盡呢?
它的到來或許是因為我們對世界某處的嚮往:雖然一時半刻無法出發,但無妨紙上練兵,提前預習。用米蘭•昆德拉的話來說,沒有比旅行前那段時光更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