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陽繫到可觀測宇宙

2020-12-20 騰訊網

太陽系:

如果以柯伊伯帶為邊界,大約40~50個AU(天文單位,1AU=1個日地距離);

如果以日球層頂(太陽風能夠到達的最遠距離)為邊界,大約100個AU;

如果以奧爾特云為邊界,大約10萬個AU(2光年)。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鄰居是南門二,它是一顆三合星(3顆恆星組成的系統),比鄰星是其中離我們最近的一顆。

銀河系可直接觀測的直徑大約10~20萬光年(不過最近有藉助周圍星系運動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從引力角度考慮可能有上百萬光年)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獵戶座旋臂,目前它正在以220km/s的速度繞銀心旋轉,公轉一周大約是2.3億年,這也稱為一個「銀河年」。

銀河系和距離它最近的大鄰居仙女座星系,以及它們各自的衛星星系,共同組成了本星系群,範圍大約1000萬光年。

以室女座星系團為中心的室女座超星系團,直徑約為1.1億光年。

地球位於距離中心區域6000萬光年遠的「郊區」地帶。

室女座超星系團在宇宙中其他超星系團裡面,只是個貧瘠的小傢伙。

它和旁邊的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以及孔雀-印第安座超星系團,共同組成了涵蓋5億光年範圍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目前可觀測宇宙範圍930億光年,至於宇宙真正的大小,目前並不知道,或許永遠也無法知道。。。

相關焦點

  • 宇宙的年齡只有138億年。為什麼可觀測宇宙的半徑是465億光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地球、太陽系和銀河系的大小,但是我們無法測量宇宙的真實大小,因為宇宙太大了,我們甚至認為宇宙幾乎是無限的。銀河系直徑為10萬光年雖然我們無法測量宇宙的實際大小,但我們仍然給出了一個可觀測的大小。所謂可觀測宇宙是以空間望遠鏡發出的最遠恆星光的距離為半徑計算的宇宙面積。
  • 探秘可觀測宇宙外的世界,扭曲的蟲洞?另外的宇宙?物質的鏡像?
    宇宙外面有什麼?既然想知道宇宙外面有什麼,那就必須先說下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有多大,哪一個才是外面。我們把宇宙一層一層地剝開,從小到大排序。首先這是地球,我們都居住在這裡。地球的直徑是12,742千米。接著是太陽系,太陽系的直徑是80AU。
  • 可觀測宇宙之外是什麼樣的?與黑洞是否有聯繫?
    自從發明天文望遠鏡之後,我們對宇宙太空的視野和探測範圍日益拓展,逐步意識到宇宙的不同層級結構,比如地球處於太陽系中、太陽系圍繞銀河系公轉、銀河系又位於本超星系團、本超星系團處於室女座星系團之內,而室女座星系團又是可觀測宇宙中的一個普通成員。如此類推,宇宙似乎無窮無盡,不過,隨著宇宙膨脹理論的確立,人們對宇宙的發展演化的歷程越來越清晰,對於宇宙的整體狀態也逐漸明確了起來,那就是宇宙是有界無邊的。
  • 古人觀測的宇宙形狀,與天文臺觀測大致相同,他們是怎麼知道的?
    古人觀測的宇宙星狀,與天文臺觀測大致相同,他們是怎麼知道的?在看一些偵探劇的時候,彈幕上經常會出現上帝視角這4個字,如果我們從上帝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案件,我們很快就會知道誰是兇手,但是劇中的人他們並不知道,因為他們不是觀眾。
  • 宇宙外面有什麼?可觀測宇宙有多大?看完你就想通了
    宇宙外面有什麼呢?既然要討論這個話題,那麼我們就得先知道,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有多大?哪一個才是外面?現在我們把它一層層剝開,從小到大排序。首先是地球,地球的直徑是12742千米,接著是太陽系,太陽系的直徑是80AU。AU是一種天文單位,表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一個AU是1495億千米左右。
  • 地球為什麼剛好位於可觀測宇宙的正中心?
    地球位於可觀測宇宙正中心這件事,其實非常複雜,涉及到我們人類是如何觀測宇宙的。地球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其實隨著人類的觀測手段提升而不斷發生變化。在古希臘時期,當時的希臘先賢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體都圍繞地球轉動。
  • 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郊區」,那銀河系在宇宙中又處於什麼位置?
    在幾百年前,人類還自信滿滿地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全部都是圍繞著地球運轉,然而現在的我們早已經明白,人類當初的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與整個可觀測宇宙相比,太陽都只能算是一粒塵埃,而比太陽小100多萬倍的地球更是連塵埃都算不上。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是銀河系內眾多恆星系中普通的一員,而宇宙又是由難以計數的各種星系所組成。
  • 太陽系在轉,銀河系也在轉,宇宙是否也在旋轉呢?
    宇宙是運動的嗎?這是毋庸置疑的。 運動是宇宙的本質屬性,小到微觀粒子、大到宇宙天體,無一不在運動之中,在這個宇宙中,你無法找到絕對靜止之物。
  • 宇宙有多大?行星,太陽系,銀河系和超星系團的之外是什麼?
    首先是地球:太陽系:太陽系星際鄰域(本圖中每顆星都代表一個太陽系,都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包含一系列行星):銀河系(大約有一千億顆星星--即100,000,000,000--許多的恆星都有像我們太陽系一樣的行星系統):
  • 三千大千世界說的是可觀測宇宙嗎?仔細算了下,還真有些道理!
    三千大千世界=1000^4×3000=3×10^15個世界假如按地球所在在太陽係為一個世界的話,那麼按比例算有多少個銀河系呢?銀河系按1000億顆恆星,每顆恆星算一個世界!那麼總共有3萬個銀河系,當然對於現代可觀測宇宙的2萬億個星系來說,這個數量是否有些偏少?
  • 太陽系屬於銀河系,銀河系又屬於什麼天體?帶你走進宇宙星河長城
    我們的地球是屬於太陽系的已一部分,而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小小的一部分,但是你有想過宇宙之大,我們的銀河系又屬於什麼天體系統嗎?今天小星就帶大家走進比銀河系更大的天體系統,帶你領略宇宙星河長城的雄偉壯麗。答案就是宇宙太大,宇宙的中心不明確,所以所謂的上面和下面只是人的主觀意識的認識,所以不存在所以的方向。銀河系跟我們的太陽系類似,銀河系作為星系中體積較為大者,旁邊有很多小的星系在圍繞著銀河系公轉。比如較為著名的大小麥哲倫星系,這兩個小星系能在南半球晴朗的星空下看得清清楚楚。
  • 如何觀測太陽系最近的行星?
    水星(英語:Mercury),中國稱為辰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內側的一顆。它也是最小的,並且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偏心率。它的軌道每87.968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圈時也自轉了3圈。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小的軌道傾角。
  • 宇宙到底有多大?離開太陽系來次星際旅行,發現宇宙大的讓人恐懼
    每當我們仰望星空,看到滿天的繁星時,內心會禁不住問,宇宙到底有多大,它有沒有邊際?這似乎一個永恆的話題,在宇宙面前我們人類渺小的不能再渺小,但我們有一顆好奇的心,忍不住要到茫茫的宇宙一探究竟。看看宇宙到底有多大?
  • 宇宙發生神級文明戰爭?NASA觀測到,橫穿星系的類星體海嘯
    在宇宙中有無窮無盡的星球,而地球只是太陽系中渺小的一員,地球也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科學家曾猜想,在宇宙中是否還存在其他生命體星球,雖然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正確的答案,但是我們依舊是無法否認外星文明的存在的。
  • 宇宙中處處充滿危險,但唯獨太陽系安全,科學家找到幕後功臣
    在理科生熟知的科幻小說《三體》第二部中的「黑暗森林法則」,就講述了普通文明不得不接受的一個事實:若大的宇宙就像一個幽深的暗黑叢林,其中隱藏著許許多多神秘莫測的文明,一旦某個文明不慎將其暴露出來,就會無例外地遭到其他文明的攻擊。雖然小說的描寫不能全信,然而科學家們探測到我們的太陽系和銀河系確實隱藏得更好!
  • 地球是可觀測宇宙的中心?科學家:宇宙一直在膨脹,它沒有中心
    當我們知道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930億光年的時候,心中不禁有了一個疑問,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答案和地球有關,地球的位置恰好處於可觀測宇宙的中心區域,從地球到可觀測宇宙的邊緣地帶的距離是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自然就是930億光年。還有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宇宙一直在膨脹。
  • 從地球坐飛船到宇宙,這需要多少年,宇宙之外又是什麼?
    想要擁抱的衝動沒錯,探索宇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衝動。 那你可曾想過,從這顆蔚藍色的星球到達宇宙邊緣途中要經歷些什麼?想像一下,我們擁有一艘名為想像號的飛船,它將帶領我們飛向宇宙深處,一場宇宙時空之旅。
  • 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是啥意思?真正的宇宙有幾萬億光年嗎?
    一,可觀測宇宙的概念和目前的大小題目中說的整個宇宙的直徑930億光年,實際上這只能叫「可觀測宇宙」,是一個以觀測者為中心的球體空間,包括目前從地球上觀測到的所有物質,因為沒有任何物質傳播的比光快,所以在宇宙年齡範圍內,任何距離我們比光傳播的更遠的物體都不能被探測到,因為它們發出的光還沒有到達我們的探測器,一句話,可觀測宇宙就是由於光速限制而目前能看到的範圍相對應的現在的宇宙區域。因此可觀測宇宙的大小與宇宙年齡有關,隨著宇宙年齡的增大,可觀測宇宙的直徑還會增大。
  • 為什麼太陽系銀河系都是扁平漩渦狀?整個宇宙是一個更大漩渦嗎?
    中學地理課上我們會學到一個名詞,叫做黃道面,這是地球環繞太陽公轉時形成的一個平面。儘管地球形成的公轉平面才叫黃道面,但太陽系所有行星都大致在這個盤面附近圍繞太陽公轉!當然還有一個名詞叫做銀道面,是大量環繞銀心公轉的恆星形成的銀盤面,與太陽系的黃道面是一個虛擬的平面不一樣,應道面是客觀存在的,因為大量的恆星形成了一個切切實實的盤面!為什麼太陽系或者更大的銀河系和仙女星系,都是這種扁平漩渦狀,宇宙就是由這樣的星系構成的嗎,或者在更大的尺度上會有更大的漩渦出現嗎?
  • 日本科學家:可觀測宇宙中 人類可能是唯一的生命
    基於「自然發生」學說以及其中的「RNA世界」假說,研究人員認為在可觀測宇宙中,形成功能性RNA鏈(至少包含40~60個核糖核苷酸殘基)的可能性極低,而這一長度是RNA具有基本的自我複製功能的必要條件。當然,在可觀測範圍之外正加速膨脹的整個宇宙中,生命可能出現在無數的行星上,只是我們或許永遠找不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