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點手機就能把餐位和美食「霸佔」——
排隊點菜APP受寵 食客不用再久等
本報記者 潘福達
「這家餐廳平時都排不上隊,不過剛剛把菜和餐位都訂好啦。」快到午餐時間,白領韓女士不緊不慢地點開一款點餐排位APP預訂,手機屏彈出「已取號,還需等待10桌」,然後拉著閨蜜繼續在商場逛街。直到手機提醒「還有兩桌等候」,她們才來到餐廳,等了不到兩分鐘就進了店,提前訂好的幾道菜也立馬上桌了。
越來越多年輕人使用的排隊點餐軟體,正成為繼外賣市場後餐飲O2O的又一個「風口」。網際網路巨頭懷揣的餐飲網際網路化野心,由客戶端燒到了到門店端。
「到店」軟體頻獲橄欖枝
外賣大戰的喧囂中,點餐排隊O2O在不太受關注的情況下悄然升溫。
「不出家門叫外賣,選擇範圍太小,多半就是小區附近的飯館。朋友聚會想吃好的,還得奔口碑好、環境好的飯館。」韓女士說,她跟朋友的周末聚會,總是挑熱鬧的商圈,看電影、吃飯、逛街一條龍,但享用美食得排隊等位是最頭疼的麻煩,直到後來發現了手機點餐排隊的「捷徑」。
餐飲O2O行業的競爭有多激烈,從融資新聞上就可見一斑。上月末,美味不用等獲大眾點評、百度領投的5億元C輪融資。在創投業寒風勁吹的當下,這個「大手筆」顯得有些另類,但從整個點餐排隊O2O行業來看,獲得巨頭青睞似乎並不那麼特別。據公開報導,年初,業界風傳遙遙排隊被美團收購;5個月後,大嘴巴獲大眾點評5000萬元投資;7月初,另一家巨頭騰訊又以千萬美元投資了線上點菜、下單服務商悠先點菜;2個月後大眾點評宣布投資餐飲管理服務商石川科技,佔股超過10%。
有意思的是,以上幾家餐飲O2O企業收下巨頭的橄欖枝後,業內人士曾多次預言美味不用等將投入巨頭懷抱,而這個預言在資本寒冬下終成現實。
「堂食」成競爭熱土
這些逐漸熱起來的APP如何使用?拿美味不用等APP為例,點擊進去首頁彈出的是合作餐廳的界面,必勝客、西貝、綠茶、避風塘等知名餐飲商家赫然在列。點擊後可選擇距自己30公裡內的任何一家連鎖店面點餐和排號,也可在「排隊」目錄裡選擇離自己最近的餐廳。遙遙排隊、大嘴巴和悠先點菜的功能也與之相近,均是針對堂食市場的O2O應用。
行業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餐飲業收入2.78萬億元,預計今年行業零售額將突破3.7萬億元,巨大的餐飲市場是吸引網際網路公司入局的最直接原因。外賣市場滲透率僅佔10%,卻已打得不可開交,尤其是餓了麼、美團、百度外賣上演「三國殺」,「補貼戰」成了車輪大戰。因此,餐飲大蛋糕中,90%的堂食市場依然有深耕細作的潛力。
「排隊點菜軟體市場同時面向B端(商戶端)和C端(用戶端)。」美味不用等創始人兼CEO謝新法表示,排隊軟體解決了用戶等位、等菜的痛點,同時也拉動了商家收入:可拉回離開現場的食客,幫餐廳提高10%左右的就餐率;預先點菜可節約店內點菜時間,幫餐廳提高10%左右的翻臺率。
「其實,『到家』的外賣市場份額相對比較集中,而網際網路企業切入『到店』模式的入口更多一些,有團購、排隊點餐還有收單支付。」易觀國際分析師劉旭巍分析,排隊點餐看似是對用戶端服務的,實際上也把商戶端連接起來。
巨頭瞄向餐飲大數據
不論是排隊、點菜還是團購、收單,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在「到店」端市場發力。
團購作為最早的一種模式,曾經引發「千團大戰」,在收單方面淘點點、支付寶都有涉及,大眾點評推出的閃惠也意在此。不過業內看來,通過排隊點餐為代表的到店端入口獲得海量大數據,才是網際網路巨頭的最大目的。謝新法就曾明確表示,未來,大數據、提供諮詢服務都是該行業的盈利空間,而站在網際網路巨頭的角度上,對大數據的運用和變現,將比垂直細分O2O領域的想像力更大。
「目前餐飲業信息化程度還是比較低,這正是網際網路企業的機會所在。」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以往餐飲行業的「點對面」、「點對群」模式在「網際網路+」潮流下將向「點對點」發展,餐飲大數據是一種無形價值,用戶的消費結構、頻次、特徵等都能從中提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