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香港一家航空公司舉辦了一次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當天,民航駕駛員與受邀前往的塔臺管制員不僅解答了上述問題,還介紹了包括航班延誤原因、空中飛行道路等民航飛機運行的多種常識。
空中航道什麼樣?也常會「擁堵」,飛機相距至少40公裡夏令營當天,國泰航空高級機長梁斌介紹了空中交通的具體情況。
飛機在天上是怎樣飛的?飛機所飛行的航線可與汽車行駛的地面道路類比,與地面的高速公路相似,空中也有相對應概念的航路。每條航路也與高速公路一樣,擁有不同的編號名稱。地面道路上有地標,空中也有空中的路標,空中路標依靠GPS定點,經過不同的航管區要與當地的航管取得聯繫,飛機在空中就沿著航線上的定點標識來飛行。
不過,與地面道路不同的是,空中「高速公路」在同一條航線上,每2000英尺高度就有一條飛機可飛行的航道。「天空中(同一航道上的)飛機之間有最低時間或距離間隔限制,相當於地面交通時的『車距』,距離是規定好的。
在有雷達的情況下,同一條航道兩架飛機前後需要相距40公裡,在沒有雷達的地區如西藏、新疆,兩架飛機間時間間距需要有十分鐘,也就是說一架飛機飛過,間隔十分鐘才有下一架飛機。」 梁斌介紹,同樣相似的,還有天空中的道路與高速公路一樣,也會遭遇「堵車」,航班無法按時起飛,造成延誤。
飛機不能按時起飛的原因是多重的,航空管制、天氣原因、客機故障都會導致延誤。如今民航受到「空中道路資源」較少,天空中的飛機卻越來越多,這樣的情況也同樣加劇了國內航班延誤的狀況。
梁斌稱,根據他的飛行經驗,與其他航線相比,與上海相關的航線資源比較緊張、航班相對密集,準點率也相對較低;而深夜航班準點率較高。
從等待到起飛步驟複雜,機組絕不允許疲勞工作由於在天空中飛行的航班並不能夠像地面交通一樣實時停留在擁堵路段,因此空中交通擁堵的狀況具體會反映在機場地面擁堵上。
飛機起飛後需要進入航路「進出點」,每個進出點的時間都需要上報給空管人員。例如從香港起飛的航班飛行7分鐘後到達深圳,深圳即為航班進入大陸空管區的入航點。如果入航點已經有多架飛機,空管員將不允許在香港即將起飛的這架航班進入深圳入航點,此時這架航班只能在香港的機場等待起飛。
從等待到起飛一直到到達目的地,需經過複雜的流程。在航班起飛前,飛行員要經過檢查飛機、校準系統、報告出發許可、與地面臺聯絡、與塔臺聯絡等各個環節。每一個環節必須達到標準才可進行下一環節,由於跑道、航路等資源有限,相應環節並不可能一直等到符合條件才能進入下一個。參加夏令營的業內人士透露,飛行員一旦延誤一分鐘申請航班,就要給後面所有正點申請的航班讓路,有時候甚至要排隊等後面十幾班飛機起飛後才能起飛。
「如果延誤時間超過了我們的工作時間,機組需要休息。民航局相關規定對機組成員的值勤期限制、飛行時間限制和休息要求等有明確規定。從上班開始計算,工作時間不能超過12小時。主要是機組過度疲勞也會影響到航空安全。」 梁斌介紹道,空勤人員將儘可能進行休整,避免長期疲勞工作。如果某架航班延誤時間過長,超過法定的機組人員連續工作時間,機長與乘務人員將無法執飛此架航班。
民航業內人士表示,此時航空公司將執行調換機組執飛的措施,如遇特殊情況無法調派機組,將通過推遲乘客上機時間,旅客可以在機場休息,機組人員可以在機上進行休息。
「近期全國空管系統有一個優化管理標準的方案推出,當然肯定是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保證間隔。」一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民航局方面正在各空管部門實施縮短飛機起飛間隔時間,來改善航班準點率。
附:機長飛行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第一步就是檢查飛機,機長到了之後,要檢查地勤提供的檢查單,看看該檢查的部分是不是都檢查過了。機長需要圍著飛機走兩圈,檢查一下一些重點部位,隨後在交接單上簽字,飛機正式交給機長指揮。
登上飛機,打開電源總開關和各個航行燈、閃屏燈,以及慣性導航校準等設備。
經過校準後機長將打開無線電,收聽天氣預報,記住天氣情況後,將無線電頻率調整至「放行」,做飛行計劃報告。
飛行報告的內容為航班信息、執飛航線、高度、天氣。
接到放行通知後,機長通過複述、檢查程序確認無誤後,便意味著拿到了飛行許可,但飛行許可並不意味著起飛許可。
接下來,機長需要設置飛行管理計算機(簡稱FMC),把起飛機場、目的地機場、所經過的導航點、計劃的巡航高度、計劃的巡航速度都輸入進去後,交叉檢查確保無誤。
機長接下來需要打開客艙的空調和燈,讓空姐和空組的其他人員登上飛機準備其他服務事宜。這時候,空姐和其他人員要提前清理機艙等,為迎接旅客做好各種準備。與此同時,需要再檢查一下各項儀表,例如檢查燃油量、打開貨艙門。
乘客在完成上述步驟後開始登機。
在行李、旅客都登機完畢後,飛機艙門關閉。開始檢查飛機的重量,調整配平輪。此時FMC能夠計算出該飛機所需要的起飛速度。
隨後,機長與副駕駛二人將交叉檢查各項設備設置,檢查完畢後,將聯繫地面,請求推出飛機,準備起飛。同意推出要求後,大拖車會將飛機緩緩推出。飛機就位後,開始接通油路,打開引氣機,先後啟動左、右發動機,請求開始滑行。
聯絡塔臺後,機長會把飛機滑行到跑道盡頭的滑行道上等待,但不可以進入跑道。此時,機長、副駕駛二人將再次做起飛前最後一次交叉檢查。
塔臺在確認沒有飛機在使用跑道起飛或者著陸後,會聯繫機長並告知可使用的跑道以及相關數據,機長向塔臺複述正確後,就會打開著陸燈,襟翼放到五度,緩慢推油門,飛機開始加速,副駕駛提醒機長飛機的速度,隨後飛機起飛。
飛機離開地面後,收起落架,塔臺聯繫機長告知其聯繫出發空管人員。得知隨後飛機需要爬升到的高度後,飛機將繼續上升,在超過一定高度後,機長接通自動駕駛系統,收起襟翼,飛機進入自動飛行模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