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沙漠我們都再熟悉不過了,它是地球上五大主要地貌之一,之前的幾篇文章也都有介紹過沙漠。但是今天,我們主要來介紹沙漠的另一個特徵。
我們知道沙漠都是由無數顆沙粒組合而成的,但與其他地貌不同的是,這些沙粒在風的作用下會隨風飄揚,也就是說,這些沙粒有可能會在風的作用下發生移動。所以我們地球上的沙漠往往都會有兩大類型,一種是固定沙漠,還有一種就是流動沙漠。絕大多數沙漠都是固定沙漠,像世界面積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就是一個典型的固定沙漠。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就是流動沙漠。
「流動沙漠」是指在定向風的作用下,沙漠的移動趨勢傾向於風向的方向,不斷遷移的沙漠。在我國,存在著一個世界面積第二大、流沙量第一大的流動沙漠,它就是位於新疆吐魯番盆地中心的坦克拉瑪幹沙漠!
坦克拉馬乾沙漠地理位置圖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疆南疆的塔裡木盆地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坦克拉瑪幹」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就是「死亡之海」或者「進得去,出不來」的意思。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卻高達2500~3400毫米。這裡,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於平原以上300米。狂風能將沙牆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沙漠裡沙丘綿延,受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沙漠裡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異常發達,超過地上部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裡的動物有夏眠的現象。
坦克拉瑪幹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系暖溫帶乾旱沙漠,酷暑最高溫度達67.2℃,晝夜溫差達40℃以上。
坦克拉瑪幹沙漠的駱駝隊
由於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四面為高山環繞,塔克拉瑪幹沙漠充滿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
塔克拉瑪幹沙漠流動沙丘的面積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達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刷流量最大的移動性沙漠。沙丘類型複雜多樣,複合型沙山和沙壟,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塔型沙丘群,呈各種蜂窩狀、羽毛狀、魚鱗狀沙丘,變幻莫測。
沙漠有兩座紅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為「聖墓山」,它是分別由紅沙巖和白石膏組成,沉積巖露出地面後形成的。「聖墓山」上的風蝕蘑菇,奇特壯觀,高約5米,巨大的蓋下可容納10餘人。
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側翼為雄偉的山脈:天山在北面,崑崙山在南面,帕米爾高原在西面。東面逐漸過渡,直到羅布泊沼盆,在南面和西面,在沙漠和山脈之間,則是由卵石碎屑沉積物構成的一片坡形沙漠低地。
坦克拉瑪幹沙漠沙丘
前面介紹了這麼多坦克拉瑪幹沙漠的特徵,我想此時此刻大家應該最想知道的,就是這座沙漠是朝哪個方向移動的。
剛剛文章開頭有提到過沙漠中的沙粒是在風的作用下移動的,也就是說,風向將會是沙漠移動方向的決定性因素。
我們先來看看我國的季節性風向。我國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包括新疆在內的整個中國西北地區都是處於非季風區,所以說,從熱帶洋面上吹來的溼潤的夏季風是無法抵達新疆一帶製造降水的。所以夏季的坦克拉瑪幹沙漠地區幾乎是沒有什麼風的。
由於坦克拉瑪幹沙漠位於西北地區,而冬季偏北氣流逐漸加強,所以說在吐魯番盆地一帶主要還是受到冬季的風向的影響。從圖中可以看出,新疆吐魯番盆地一帶在冬季主要是盛行偏北風。
夏季無風,冬季刮北風。也就是說,坦克拉瑪幹沙漠地區幾乎常年都是受偏北氣流的影響,主要吹的是偏北風。從而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坦克拉瑪幹沙漠是由北向南移動的!
沒錯,經過地質學家的調查研究,在過去的2000多年時間裡,整個坦克拉瑪幹沙漠是向南移動了大約100公裡,著名的樓蘭古城(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裡處)目前就已經被完全埋葬在了坦克拉馬乾沙漠的底部!
樓蘭古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