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浪潮下,包羅萬象的網際網路應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資源也在向著生產要素的形態演進。
4月9日,中央發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分類提出了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個要素領域改革的方向,在補充完善傳統改革要素如資本、土地、勞動力的同時,更是著重強調數據與技術要素在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作用。
定位為政府數據應用場景服務商、城市數據資產運營商、人工智慧數據源服務商的九次方大數據,始終向數據資產「自來水公司」的方向前進,已經成為百餘省市區探索和實踐城市數據資產價值激活的合作夥伴。
數據安全守護價值
4月28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04億,龐大的網民群體構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數據「新常態」。
在龐大的人口基礎與網民基礎上,我國政府數據資源儲量無疑極為豐富,潛在價值十分可觀,潛在的隱私風險也應十分警惕。如何對數據資產進行區分,界定哪些數據可利用、可開發?九次方大數據認為,數據資源可合法開發和可利用,恰恰是有序釋放數據資產價值的根本。通過數據資產運營方式,為數據安全保駕護航,運用數據處理技術,在不觸及隱私的情況下對數據資源進行釋放,從而促進大數據應用落地,為數據交易提供一個規範、合法、高效的環境,這將是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關鍵。
基於此,九次方大數據審慎地提出了關於政府數據應用的「紅黃藍三色論」,將政府數據劃分為紅、黃、藍三層:紅色數據,關乎著國家安全、商業機密、個人隱私,只能服務政府;黃色部分為有價值的數據,有償向社會提供服務;藍色部分是免費向社會大眾、各行業提供的數據。
實現根本創新變革
創造性的「數據資產運營」概念,是九次方大數據以自身經驗和站位高度,對我國大數據行業的超前理解。
以數據資產運營模式,九次方在全國百餘座城市,都與政府攜手,打造一整個市場導向、圍繞需求、加速轉型的數字產業生態,一系列融合傳統與創新、編織技術與產業的平臺表現亮眼。在汕頭,九次方助力當地政府推動具有唯一性、獨特性和外交性的「華僑大數據中心」建設;在麗江,匯聚激活芒果產業鏈數據,解決芒果滯銷及消費溯源難題;在南平,結合福建省生態環保廳環保大數據資源中心的數據結構及相關服務,建設「金山銀山」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建立畜禽養殖專題庫,補充南平市相關數據;在濟寧,參與打造的智慧港航平臺推動當地航運業由傳統向數位化轉型升級,加快港航業新舊動能轉換,提高港航業務協作效率,促進航運貿易經濟的發展……通過自主研發的4000餘政府數據應用場景,九次方大數據精準服務於城市治理及產業發展。
九次方表示,數據資產運營的「五部曲」,其核心就是因地制宜,解決痛點。通過「打井」初步激活城市數據價值,「鋪管道」促進城市數據互聯互通,「建水庫」實現城市數據融合,引「自來水」為其他領域提供經脫敏清洗的數據,最終生產「可樂」,即加工成商業上可用和公眾可感知的數據產品投入使用,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
突如其來的疫情揭露出各地數字建設所面臨的短板,公共醫療、物資資源、復工保障等基礎數據的缺失,給經濟社會帶來了全方位的不小壓力,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變革勢在必行。
經過十年實戰磨礪的數據資產運營模式,將迎難而上,推動以數據要素為新興主導力量的數字經濟建設,加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成為構建地區新優勢的決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