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言發育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語言問題,語言發育遲緩就是知名度比較高的那一類。在老一輩人口中,語言發育遲緩被他們稱作「貴人語遲」,在他們看來孩子說話晚就說明這孩子以後肯定有大出息,同時還搬出很多的大道理來證明自己說法的正確性。
事實上,老人口中所說的 「貴人語遲」≠語言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正常發育水平的一種語言問題,主要出現於兒童語言發育的早期。
很顯然,貴人語遲並不具有這樣的表現。
對老一輩人來說語言發育遲緩是貴人語遲,可對父母來說這就是孩子不努力學習說話發音的證據,否則為什麼別人家孩子那麼優秀,而自家孩子這麼大卻還不怎麼會說話。
每次看見別人家孩子說話滔滔不絕的樣子他們就滿懷羨慕,但轉過頭一看自家還在啃手指的傻兒子就氣不打一處來,覺得這個孩子太「笨」了,什麼都不會說。之前教給他那麼多字音,結果掌握的沒幾個,就是掌握的也只有那幾個簡單的。
其實孩子並不笨,只是語言發育遲緩的存在讓他們的語言無法正常發展,理解能力的低下導致語言學習的進度太過緩慢,很多基礎字音的學習一拖再拖。同齡兒童都已經開始用長句說話了,他們還在磕磕絆絆地用字詞。
事實上,父母們必須要重視孩子語言發展的早期階段,尤其是三歲之前的階段,這是孩子語言發展最基礎、最薄弱的時候,太多的語言問題可能因為一個疏忽就會出現,繼而影響孩子說話發音。
很多家長在後臺反映過一個同樣的問題: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究竟有哪些表現,怎麼我都看不出來?其實這也難怪,很多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在三歲之前很難被發現,它們和孩子正常的表現混合到一起難以分辨。
找到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父母們應該警惕:
1.習慣性用擬聲詞代替字詞發音
有些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在說話的時候喜歡用擬聲詞來模擬事物本身,比如說狗狗的時候他們用「汪汪」來代替,比如指著門的時候他們會用「duang」來代替等等。
這種用擬聲詞代替事物本身名詞的做法對於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來說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只是缺乏事物描述和表達的情況卻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發育,而且過度使用擬聲詞容易讓孩子失去正確發音的能力。
2. 不知道怎麼使用語法修飾句子
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不懂得怎麼用正常的語序表達句子,他們不懂得使用語法,只會用名詞和動詞,不會用形容詞、連詞等修飾詞,這也在另外一方面印證了語遲孩子語言基礎的落後。
很多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在表達的時候往往會忽視掉語法的使用,所以他們表達的內容通常顯得七零八落,同時肢體語言的過度使用可能會讓其他人不明白語遲兒童在表達什麼。
及時發現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異常表現對他們本身也是一種幫助,如果任由語言發育遲緩發展下去,影響的就不僅僅是孩子的語言,還會影響他們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