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讓30+女性更多地被看見了,但可能忽略了女性年齡困境的背後原因,用主角光環撐起了她們的人生。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獲成功之後,將目光對準中年女性的新劇《三十而已》爆紅。上映短短幾天內,其豆瓣評分就迅速竄上8.1,日均兩熱搜。雖後來評分有所下滑,但也堪稱國產影視劇中一匹黑馬。
劇中塑造了顧佳、王漫妮、鍾曉芹三個階級身份各不相同的女性,講述都市女性在三十歲這一由「青春少女」轉向「成熟女性」的轉折點上所遇到的點點滴滴。
《三十而已》的火爆,無疑向諸多影視人證明了並非只有青春靚麗的女性角色才受歡迎,觀眾也期待能在熒幕上看到更多成熟女性角色。
然而作為一部以女性視角講述女性所面臨的社會問題的電視劇,《三十而已》的劇情到目前為止,對三十歲女性面臨的種種現實問題仍局限在淺層討論上,鮮少對問題背後的原因深入挖掘,提到時高高拿起,卻輕輕放下。
劇中角色自有其光環,任生活千錘百鍊烈火焚燒,自有辦法出深山若等閒。但現實中的三十歲女性面臨的壓力和挑戰卻很難如她們一般應對自如。
01.
擁有事業的「全職太太」
顧佳可以說是劇中的風雲人物。對內她持家有道,不動聲色打發走「小三」,為兒子的教育殫精竭慮;對外她交際應酬八面玲瓏,是公司業務真正的掌控者。而那段為了被欺侮的兒子憤然出手暴打對方家長的戲更是讓不少觀眾大呼過癮,將她視為賢內助典範。
● 在兒子被家長小團體欺負之後,暴打對方。
然而現實中,又有幾個家庭主婦能做到像顧佳一樣瀟灑爽利呢?
顧佳先是在外企積累了經驗,之後辭職在家相夫教子,準備等孩子長大一些再回歸職場,在他們的夫妻店做CEO。她的未來規劃以及多年夫妻合營煙花公司的資本經驗積累給了她足夠的底氣在丈夫面前不露怯,換而言之,她名義上是全職太太,實際上卻從未真正離開過職場。
但是現實中,女性一旦辭職回歸家庭,想要保持不與社會脫節十分困難。如果沒有保姆幫忙帶孩子做家務,她們能在家務的重壓下能得空喘口氣已是不易,更遑論為丈夫的業務出謀劃策,指點江山。「全職太太也要充實自己」只是旁觀者一句高高在上的「何不食肉糜」式指點。
即便家境良好,有保姆或父母幫襯,幾年賦閒在家足以成為簡歷上一塊難以抹消的汙點。在用人單位偏好男性員工的現實中,HR更可以理直氣壯地質問「如何兼顧家庭和工作」,合理懷疑她是否能重新適應工作節奏、質疑她能否和同事和睦相處。
重回職場路茫茫,無業滯留家庭又因為沒有收入而缺乏直面丈夫的底氣,獨自承擔育兒和家庭責任壓力卻不被社會和家人認可理解,婚姻出現問題時無法承擔離婚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壓力,這才是現實中全職太太的尷尬處境。
然而劇中對此著墨最多的表現僅僅是顧佳提及生育後自己被人稱作「許子言的媽媽」,之後顧佳繼續一往無前地做她的強悍太太,而「孩子媽」這一稱呼背後,女性被迫成為超人媽媽的痛苦和酸楚、社會默許男性忽視家庭育兒責任、女性承受性別刻板印象帶來的母性壓力等等問題便被輕描淡寫地掠過了。
02.
職場女性靠貴人?
三個主角中,王漫妮是唯一的未婚職場女性。她是某高奢品牌的高級銷售,月薪可觀,但魔都的房租也一樣可觀。年近三十,滬漂八年,存款、事業、婚姻無一值得誇耀,可以說她承受著來自家庭、社會以及自我多方面的壓力。可即便如此,她依然咬牙堅持著按自己的步調生活,堅信不論是感情還是事業,自己都值得更好的。這也正是許多漂流在大城市女性的縮影。
然而幫助王漫妮破局的,不是她的實力,而是運氣帶來的貴人。
穿著樸素的女士意外是個闊太,至此還可以說是王漫妮熱情待客的結果,但她針對產品的介紹簡單粗暴,除了「鑽石和珠寶承載女人的夢想」這樣空洞的萬金油營銷語,對產品理念、設計概念等一無所知,陳太太之所以欣然付款,恐怕更多是出於報復消費的心理,而非王漫妮的業務水平。
現實中,臨近三十的職場女性面臨更多方面的壓力。
女性三十未婚,催婚的壓力不僅僅來自家中二老,還有同事和上司看異類的眼光。
而職場上的瓶頸更是難以單靠一個貴人打破。「年紀到了遲早會結婚回家帶孩子」的刻板印象擠壓著女性的升職空間。而女性管理者稀缺,又反過來加深了「女性不適合做管理層」的刻板印象,這一惡性循環最終使得職場女性職位固化。
當王漫妮理直氣壯地向主管要求升職作為三十歲的生日禮物時,更多職場女性正被玻璃天花板壓制著,眼睜睜地看著業務能力可能尚不如自己的同事獲得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升職機會。
03.
平凡的你我她
劇中的乖乖女鍾曉芹工作平凡穩定,丈夫也一樣普普通通,兩人看起來十分般配。但婚姻中的不和諧在相處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來,在要不要孩子上的分歧成了這段貌合神離關係中的定時炸彈。
相對爽文霸道女主顧佳和職場達人王漫妮,鍾曉芹是三個人中最貼近現實的角色。她對自己的人生毫無規劃,稀裡糊塗地成家,稀裡糊塗地工作,就連要孩子一事也是稀裡糊塗地懷上以後看到顧佳一家的親密相處,才萌生了留下孩子的念頭。
可正是這個一直稀裡糊塗隨波逐流的女人在失去胎兒後第一次正視了她婚姻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開始學著去掌握自己的人生。這也是這個角色難能可貴的地方,她是現實女性的縮影,同時也給了現實啟迪。
無論何時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都不算晚,更何況她才三十而已。
長久以來,國產影視中青春年少的女性角色牢牢把持主流位置,年過三十的女性演員除非「扮嫩」,否則難以找到工作。而《三十而已》一劇向業內證明了女性角色可以突破年齡的限制,多元化的女性角色正是市場所需。同時,劇中表現了三名女性之間相互扶持、彼此依仗的友情,打破了「女人之間只會勾心鬥角」這一長期霸佔影視圈的刻板印象。
● 圖源:《甄嬛傳》
褪去青春的女性需要被看見,需要被承認,《三十而已》就是個很好的開始,但我們不該滿足於開始而已。
● 1998年,《欲望都市》已經在討論「不再年輕」女性的生存現狀。
希望在未來,能出現更多更加深入表現女性困境的影視作品,將女性面對的社會議題真正搬上討論桌。
希望在未來,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可以不必再以「雖然年已三十,可我的心態永遠十八」將自己永遠停留在十八歲,而能自信地說出「我才三十而已」。
文 | 杜宇
圖|《三十而已》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