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理方面的原因,女人每個月都會來一次月經,俗稱「大姨媽」。
「大姨媽」是子宮內膜自主增厚並脫落,隨之伴隨出血的周期性生理變化。女人對「大姨媽」又愛又恨,「大姨媽」一旦提前或延遲,通常可能是身體出現了什麼異常,例如婦科疾病、懷孕、內分泌失調等,可「大姨媽」來時又會非常麻煩,因為需要避免經血從褲子滲出,必須在內褲上墊上衛生巾。
國外都流行用衛生棉條,國內女性為何偏愛衛生巾?滿足你的好奇心
衛生巾對於女人來說是非常痛苦和麻煩的一件事,想一想,一塊不透氣的棉墊一天二十四小時墊在私處,甚至還粘上了黏糊糊的經血,這種體驗真的非常難受。尤其是到了炎熱的夏天時,更是讓人厭煩。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外國女性使用了另外一個東西,那就是「衛生棉條」。
很多人可能都還不知道「衛生棉條」是什麼,衛生棉條其實就是一根具有吸水能力的棉棒,當女性月經來潮時,可以將它放置在下體私處內吸附子宮流出來的經血,需要更換時,拉住衛生棉條一端的繩子就可以取出。
衛生棉條可以替代衛生巾的作用,還可以避免衛生巾的各個缺點,在外表更是看不出任何痕跡,著裝時也可以更加大膽。
既然衛生棉條這麼好,國外女性都愛用,為什麼我們國內的女性卻偏愛衛生巾呢?
首先是觀念問題,相對於開放的老外來說,我們國家的女性較為保守和含蓄,將一根衛生棉條塞入身體內,這樣的操作難免讓人產生很多聯想,從而感到難為情和難以接受,而操作不當所產生的異物感也會讓很多女性本能的排斥。
還有一些粗心大意的女性甚至可能會忘記取出棉條,從而讓棉條遺留在體內。曾經新聞就報導過這麼一個例子。
一天,某女子發現自己下體發生了一陣陣異味,並且還流出了褐色的液體,女子以為自己可能患上了婦科疾病,於是趕緊去醫院檢查。結果經過醫生的檢查後才發現,該女子體內遺留了一根「衛生棉條」。由於「衛生棉條」在體內遺留時間太久,所以發出了異位,褐色液體也是經血長時間未排出而變了顏色。
棉條在體內遺留時間過長,可能滋生大量的細菌,就猶如內褲穿了一個月沒換,會對女性身體產生危害,國外甚至有很多忘記取出棉條差點導致女性死亡的例子。
除此之外,使用衛生棉條還可能引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SS)。
所謂的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SS),就是由於衛生棉條在體內長時間與皮膚緊密接觸,可以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另外,子宮內膜也會因為衛生棉條的吸收而乾裂,進而導致下體內的一種名為「金黃葡萄球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這種細菌可以引發感染,導致喉嚨痛、發燒、血壓下降、關節和肌肉酸痛等症狀,嚴重的甚至還會引發休克。
當然了,只要定時更換棉條,引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SS)的風險還是非常小的。
雖然衛生棉條有一些缺點,但確實能讓女性得到解放,尤其在夏天,更可以避免身體下面透不過氣。
使用衛生棉條,一定要注意這4點
一:選擇合適的大小
衛生棉條的大小不僅指「吸收量」的大小,還指棉條的粗細,若是使用過大的棉條,可能塞不進身體內,甚至引發劇烈的疼痛。
二:每6-8小時更換一次
在大姨媽期間,使用衛生棉條需要定時更換,一般建議是6~8小時更換一次。注意,如廁時容易導致棉線被排洩物汙染,因此女性如廁時要注意棉線,若發現棉線被汙染,應更換衛生棉條。
三:更換前先洗手
因為棉條需要直接塞進身體內,所以保證棉條的衛生非常重要。因此,在更換棉條前,一定要先洗手。
四:有異物感,說明操作不當
當正確的將衛生棉條置入體內後,並不會有異物感,若產生異物感,那說明操作不當, 可能是不夠深入所致。
一些女性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慮,衛生棉條是否會跑進子宮內?答案是並不會,因為女性的宮頸口為0.1~0.2cm,而衛生棉條的直徑為1.3cm,所以只要操作得當,衛生棉條並不會跑到子宮裡去。
在歐美,衛生棉條的使用率越來越高,而在我國,衛生棉條的使用率卻只有2%,若能拋開思想上的包袱,女性們不妨嘗試一下,希望它能給你帶來更好的體驗。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