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到了吃菠蘿的季節,每當我們吃完菠蘿,嘴巴裡總是會澀澀的。這是因為菠蘿體內,有一群菠蘿蛋白酶保護著菠蘿。當我們咀嚼菠蘿的時候,口腔黏膜細胞就會被破壞,因此感到肉疼甚至出血……
又到了吃菠蘿的季節,每當我們吃完菠蘿,嘴巴裡總是會澀澀的。這是因為菠蘿體內,有一群菠蘿蛋白酶保護著菠蘿。當我們咀嚼菠蘿的時候,口腔黏膜細胞就會被破壞,因此感到肉疼甚至出血。也就是說,你吃菠蘿的時候,菠蘿也在吃你。
那麼,怎麼吃菠蘿才能不扎嘴?很簡單:幹掉這群酶。
菠蘿蛋白酶和大多數酶一樣,怕鹽、怕酸鹼、怕高溫。只要我們用對了方法,菠蘿蛋白酶就會徹底失去活性。
第一次嘗試:
隨大流之「用鹽水泡」
我們將菠蘿泡在水裡,撒上少許鹽,待其充分反應幾分鐘,靜觀其變。然後……竟然還是扎嘴!加鹽、加鹽、加鹽……還是扎嘴!那就只好……攪拌均勻,不能放過任何一塊菠蘿!滿懷期待,試吃一口……菠蘿扎不扎嘴已經不知道了,但齁得慌是真的。這哪裡是泡菠蘿,明明就是醃菠蘿!
可是,大街小巷上賣的菠蘿,都會放在鹽水裡泡。吃菠蘿吃出一股淡淡的鹹味,那可一點都不稀奇。不過,仔細回憶,那樣的菠蘿也不一定就不扎嘴了。
鹽水泡菠蘿難道是騙人的?鹽確實可以讓酶失去活性,這一點沒錯。
但這裡的鹽指的是化學概念當中的「金屬的離子化合物」,像含汞離子、鉛離子等的重金屬鹽,就真的能讓菠蘿不扎嘴。
食鹽 NaCl 是鹽的一種,但剛好,是最沒用的那種。但大部分商家還是保持著用鹽水泡菠蘿的習慣,畢竟這樣才顯得講究!
第二次嘗試:
開腦洞之「用酸鹼搞」
醋
說到家裡酸性的東西,那首先映入腦海的,必須是名聲響噹噹的「山西老陳醋」啊!一小碟醋,一盤菠蘿,一口一個,那叫一個大快朵頤!菠蘿蘸醋過後,口感上的變化不大,還是扎嘴。可能是菠蘿和醋反應得還不夠徹底,那就直接把菠蘿泡在醋裡吧。吃上這麼一口……醋的味道已經完全蓋住了菠蘿的味道。扎嘴嗎?我們可以很認真負責地告訴大家:不知道!腦海裡剩下的只有:這味道,這酸爽,簡直就是「老壇酸菜」。
檸檬
檸檬也是酸性的,不妨試試。將檸檬洗淨,從中間切開,擠出幾滴汁水到菠蘿上,講究!真別說,菠蘿果肉混入了檸檬的香氣,味道酸酸甜甜,還不錯。但該扎的嘴,還是接著扎。
黑咖啡
不甘心,換種酸試試。於是,我們泡上了一杯——黑咖啡。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黑咖啡也是酸性的。菠蘿配黑咖啡,這倆貨一個扎得肉疼、一個苦到心酸,跟生活簡直一模一樣。但放在一起,是不是就會發生什麼奇妙的化學反應?終於,試驗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們得到了一隻:黑鳳梨。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咖啡味蓋住,這次的菠蘿不扎嘴了,帶上了咖啡的苦味和焦香,味道雖然不難吃,但也一言難盡。
小蘇打
酸看來不行,那不是還有鹼嗎?
小蘇打就是鹼性的,它可以讓食物更加彭松,是做饅頭、油條時的常見原料。它跟菠蘿之間又會碰撞出什麼火花?測試結果……這什麼鬼東西,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扎嘴就算了,還一路扎到喉嚨。好吧,小蘇打撲街!
鋁碳酸鎂片
常見胃藥鋁碳酸鎂片,根據藥典上的說明,pH 值在 8~10,就它了!吃了這塊被藥泡過的菠蘿,就當為科學獻身了。終於,這回的菠蘿不扎嘴了!而且由於鋁碳酸鎂片自身的薄荷味,菠蘿甚至變得更好吃!但鋁碳酸鎂片再怎麼說也是藥,沒事不可亂吃!
第三次掙扎: 特立獨行之「用高溫烤」
前面那麼多種辦法都不靠譜。在絕望的邊緣,我們決定奮力一搏,試試最後一種辦法——高溫。
想要把菠蘿加熱,最方便的方法當然是上微波爐!菠蘿拿出來的那一刻,小夥伴們都驚呆了。整個房間都瀰漫著菠蘿的香氣,更關鍵的是——一點都不扎嘴了!味道驚豔!
當然,除了這兩種做法,你也可以採用近兩年最時髦的做法:裹上麵包糠,炸至兩面金黃……就像菠蘿咕嚕肉、菠蘿炒飯裡的菠蘿,從來都不扎嘴……(默默咽一口口水)
不過吃個菠蘿而已,幹嗎那麼麻煩?
終極大法
最後貢獻一種不吃澀菠蘿的終極大法——吃鳳梨!
值得注意的是:鳳梨,即菠蘿。但這裡的鳳梨特指菠蘿中的高富帥,即那些經過選育的、價格更貴的、口感更好的品種。
來自:丁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