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營收70億元,超越騰訊、阿里,國家電網稱得上真正的科技巨頭

2020-12-25 騰訊網

本文原創,禁止搬運和抄襲,違者必究!

國內科技巨頭

在國內哪一家公司的營收實力最強呢?如果是在民營企業中,華為當之無愧的第一。去年華為營收了8588億人民幣,今年上半年華為的營收成績更是達到了4540億元。在國內民營企業中,超越了一眾網際網路巨頭。

華為能夠以一家科技公司的身份,超越急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經濟企業,背後是十多萬名員工的付出。而且華為的實力不僅體現在營收能力,科技創新水平,5G專利數量在世界行業當中都是頂尖的水準。

根據不同的行業領域,所表現出來的水準也是不一致的。比如在晶片領域,華為海思半導體之前還有高通、英特爾。

不過在通訊設備市場份額領域,華為卻是第一。今年第三季度華為以30%的市場份額超越了諾基亞、愛立信等企業。還有手機業務領域,去年出貨量2.4億部手機,今年第一季度手機出貨市場份額更是超越了三星,拿下世界第一。

國內科技巨頭當中,華為是領頭羊。如果把實力強大的民營企業覆蓋範圍擴大,那麼騰訊和阿里也是能上榜的。阿里巴巴第一季度營收為1537.5元。騰訊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達1080億人民幣。

騰訊、阿里營收能力在國內的民企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還有一家公司一天營收70億,超越騰訊和阿里,這家公司就是國家電網。

國家電網的科技實力

和華為、騰訊、阿里不同的是,國家電網是國企,背後的國有資本保障了人們用電,給千家萬戶提供電力輸送,給無數家庭帶來了光明。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國家電網只是負責牽電線的,把電線牽到每個人的家裡。看起來沒有技術實力,科技水平。但事實並非如此,國家電網的科技實力甚至不輸給華為。

從專利數量來看,國家電網的專利已經連續9年第一了,2020年國家電網專利排行第一,數量達到了2.33萬件。而華為的專利總數為1.98萬件。其次是中國石化的1.5萬件專利,京東方、OPPO、中興也取得了不錯的專利成績。

這些專利統計了最近5年內的數據,國家電網和華為的專利數量相隔了3千件左右。國家電網的科技實力可見有多強。

除了專利體現的科技實力,國家電網在營收能力上也是很強的。在2020年世界500強中,國家電網的營收達到了25000億人民幣,相當於一天營收70億。不論是專利水準還是營收能力,國家電網都稱得上真正的科技巨頭。

國家電網著手布局數字新基建

當下的中國基本上已經實現了電力全覆蓋,就算是偏僻的農村地區也通上電力了。不過現有的布局顯然還不夠,國家電網正在向數字新基建轉型。

根據6月份消息報導,在國家電網的牽頭下,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百度這四家公司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共同建設能源領域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包括在人工智慧、5G、大數據中心等方面,都是重點建設的新基建。所以國家電網並不是大家想像中只是牽電線,建設電力設施的企業,而是一家名副其實的高科技公司。

科技實力不輸給華為,營收能力更是超越騰訊,阿里,並且國家電網開始著手布局數字新基建,為人們帶來光明溫暖的同時,也在建設未來更美好的生活。

總結

國內有很多實力強大的民營企業,比如華為、騰訊、阿里、京東等等。不管是科技公司還是網際網路公司,本質上都是為社會服務的。

而國家電網這類的國企,有更多的社會責任。保障電力運行只是最基礎的職責,相信國家電網還會帶來更大的科技創新。

對國家電網你有什麼看法呢?

了解我,了解更多科技領域資訊。

相關焦點

  • 華為、阿里能超越嗎?
    現在提到三星集團,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三星電子,因為在人們眼中它是一家高科技創新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研發上的投入就達到了619億元,超過了高通、蘋果這樣高科技巨頭,位列全球之首
  • 每日辣評:阿里、騰訊、李開復、陌陌、探探、商湯科技
    KOL,四川創業者聯盟發起人【阿里騰訊兩巨頭財報顯示,利潤均超預期的真相】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最近發布的財報顯示,利潤均超預期。例如阿里第四季度收入達934.98億元,同比增長達到51%,淨利潤為258.3億元。騰訊第一季度淨利272億元,高於市場預期;營收854.7億元,不及預期。實際上,從去年開始,網際網路寒冬論就屢見不鮮,確實有不少公司進行了裁員,為何阿里騰訊兩巨頭仍能保持不錯增長?我們應當看到阿里騰訊這若干年來高速擴張的步伐,到處投資到處買,地盤越來越多,當然生意越做越大。而這又不可避免的對其他企業造成影響。
  • 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萬億生態圈
    微軟、谷歌,科技巨頭均飽受反壟斷大法監管。在騰訊音樂受到反壟斷調查後,伴隨《反壟斷法》的修訂,騰訊、阿里統領的10萬億帝國,會不會受到新的調查?  經過累年追加投資,目前阿里巴巴累計在菜鳥上投資了超過300億元,佔股提升到63%。而過去3年時間,菜鳥的營收分別是68億、149億、222億元。這個服務於快遞企業的平臺,營收增速已超過了快遞企業本身(圖4)。  如今,菜鳥作為獨角獸的估值高達1900億元,其營收僅為順豐的1/5,但估值已達到順豐的一半,為菜鳥打工的通達系更是望塵莫及。
  • 中國真正的4大財團:每家資產都過萬億,阿里和騰訊都比不上
    目前,阿里和騰訊無疑是我國最耀眼的兩家企業。 前段時間,也就是10月29日,中國信通院發布了《2020年三季度我國網際網路上市企業運行情況》,其中顯示,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阿里巴巴以51975.1億元的市值高居榜首,而騰訊則以43079.6億元的市值位列第二。
  • 透視騰訊、阿里財報背後的雲端新戰局
    文|曾響鈴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騰訊、阿里兩大巨頭先後發布季度財報,讓兩家的雲計算產業再次成為了外界討論的熱點。騰訊率先放榜。騰訊2019財年Q2財報顯示「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收入為228.88億元,撇除備付金餘額的利息收入影響同比增長57%。騰訊一如既往地沒有在季度財報中單獨披露雲計算收入,但提及「雲服務收入穩健增長」。參考騰訊雲近幾個季度的同比增長速度都在三位數,財報中的「穩健」也說明騰訊雲依然保持著很高的加速度。
  • 阿里、京東、騰訊紛紛被國家點名,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寒冬將至」
    紛紛被點名在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當中,涉及到電商、京東、出行、外賣、社交等等幾乎都和阿里,騰訊有關係。阿里和騰訊在幾十個領域都有競爭往來,有競爭並不是壞事,相反還能促進行業的成長。但是這種競爭隨著範圍的不斷擴大,開始「拉幫結派」,集結各自的勢力。
  • 華為、阿里能超越嗎?
    有比三星營收還高的企業嗎? 當然有,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位列我國前三位的是中石油、中石化和國家電網,其營收均在4000億美元上下。不過雖然營收高出三星近兩倍,但這三家都是國企性質,而三星電子是高科技創新公司,兩者並沒有可比性。 那麼同是科技創新企業的華為和阿里能超越它嗎?
  • 它以近5萬億市值登頂,超越了阿里和美團
    那麼,究竟是哪家企業超越了實力雄厚的阿里巴巴和美團,成為了我國的最強民企呢?這家企業正是我國的網際網路巨頭——騰訊。根據榜單顯示,騰訊億4.98萬億元的市值名列第一,堪稱我國最強民營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同為我國的網際網路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之間一直是「難分上下」。
  • 日本國內隱藏的「巨頭」公司,一天營收21.6億元,被稱「印鈔機」
    我國民營企業中,最能賺錢的要屬騰訊和阿里了。而今天,我國要說說國外的一家「巨頭」公司,它的賺錢能力超過了騰訊,還被人稱為是「印鈔機」。這家企業就是日本的NTT集團,其一年的營收和利潤,甚至超過了我國的騰訊。在日本人的眼中,NTT集團就是一個「印鈔機」。
  • 騰訊遊戲面臨「青黃不接」 消息稱阿里大力布局遊戲業務
    近日,騰訊公布了2017年全年財報,騰訊營收為2377.6億元,同比上升56%。雖然財報看上去光鮮,但與財報營收對比,騰訊的核心業務——遊戲業務卻出現了環比下滑。第四季度,騰訊PC端和手機遊戲收入總計297億,低於三季度的328億,環比下滑9.5%。  自推出《王者榮耀》以來,騰訊就一直引領中國手遊市場。僅是一款英雄人物的皮膚,就能讓騰訊一天收入1.5億。但這款風靡了2017年一整年的遊戲也難逃疲軟的命運。
  • 騰訊親自搶「電子籤」蛋糕,阿里能否「處變不驚」?
    雖說騰訊早與行業細分領域的頭部玩家法大大有合作,但隨著一種網際網路巨頭的相繼入局,尤其是在信息流領域對騰訊構成巨大壓力的字節跳動上線電籤平臺的動作,或許進一步加深了騰訊的焦慮。而和阿里在多個領域形成的對峙局面,也早已成為二者不成文的規定。雖然二者目前所扶持的對象均處於行業老一、老二的位置,但若能搶先阿里一步培養自己的親兒子,勢必存在戰略上布局的優勢,側面反映了騰訊在生態版圖上的野心。
  • 智洋創新IPO顯短板:毛利弱於同行 七成營收依賴國家電網
    背靠電網的智洋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洋創新」),在電網行業很是吃得開。在過去3年間,智洋創新營收淨利雙雙穩定增長,業績表現亮眼的同時,該公司還意圖通過科創板IPO,玩轉資本市場。雖然在電網行業順風順水,不過與同行上市公司相比,智洋創新明顯缺乏競爭優勢,毛利率水平遠低於同行。
  • 世界500強排名京東超越阿里、騰訊?真相是這樣的!
    京東成為了世界500強榜單上排名超過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網際網路公司,號稱「世界網際網路第三、中國網際網路第一」。在人們印象中,京東和阿里巴巴、騰訊的差距非常巨大。那麼,京東到底憑什麼就成為了超越阿里巴巴和騰訊的「中國互聯公司第一」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 華為、阿里能超越嗎?
    三星集團創立82年來,從出口鹹魚幹、蔬菜,不斷向科技、電子、實業、投資等領域延伸,成長為一棵參天巨樹。不得不說,韓國的土壤孕育了三星集團,三星集團也給了韓國最具實力的回報。2018年三星全年營收3000多億美元,為韓國GDP貢獻近五分之一。但細心的網友們,也發現2019年,三星的全年營業利潤1631.6億元,同比下降了52.84%,下降的可真是不少。
  • 騰訊親自搶 「 電子籤 」 蛋糕,阿里能否 「 處變不驚 」?
    雖說騰訊早與行業細分領域的頭部玩家法大大有合作,但隨著一種網際網路巨頭的相繼入局,尤其是在信息流領域對騰訊構成巨大壓力的字節跳動上線電籤平臺的動作,或許進一步加深了騰訊的焦慮。而和阿里在多個領域形成的對峙局面,也早已成為二者不成文的規定。雖然二者目前所扶持的對象均處於行業老一、老二的位置,但若能搶先阿里一步培養自己的親兒子,勢必存在戰略上布局的優勢,側面反映了騰訊在生態版圖上的野心。
  • 騰訊7小時、阿里5小時,而它只需45分鐘!
    進入21世紀之後,國內眾多企業迅速崛起,立足於各行各業的頂尖,這些企業賺一個億並不是什麼難事,例如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這些國有企業利潤都非常高;此外,還有阿里、騰訊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得益於網際網路的春風,近年來發展迅速,賺得盆滿缽滿。那麼對於這些企業來說,賺一個億需要多久呢?
  • 百度、騰訊、阿里的2020年度關鍵詞
    12月19日,接班馬雲的張勇下發內部信,新官上任攘外先安內,經過一番組織架構調整後,逍遙子希望阿里來年把勁使到全球化、內需、大數據和雲計算三個領域上。另一頭,21歲的騰訊自上而下不厭其煩地傳遞「科技向善」之說。雲啟大會上,湯道生展示騰訊的2B雄心,在外界看來早前的向善論像是對著群B們說的。去年對於百度來說同樣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 氪星晚報|瑞幸咖啡等45家公司共計被罰6100萬元;國家電網和騰訊...
    五糧液:有信心完成年初制定的營收兩位數增長目標五糧液近期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疫情對酒業行業短期帶來一定影響,但不會出現周期性的變化,公司有信心完成年初制定的營收兩位數增長目標。(路透)德旅遊巨頭途易集團啟動全球重組,將裁員8000人德國旅遊巨頭途易集團周二宣布正式啟動一項全球重組計劃,預計將影響至多8000個工作崗位,目標是將其經營成本永久削減30%。
  • 騰訊架構大調整 與阿里爭奪雲市場
    落後阿里,爭奪雲戰場提到騰訊,相信用戶可以想到一連串耳熟能詳的產品:QQ、微信、王者榮耀……而媒體所發消息中第一句就提到騰訊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卻讓用戶覺得陌生。這卻與業界的預測非常吻合,騰訊開始將B端業務當作重中之重的領域來對待。據此前全天候科技《誰在殺死騰訊?》
  • 56歲開始創業,70歲迎來人生「第二春」,今手下公司營收突破萬億
    56歲開始創業,70歲迎來人生「第二春」,今手下公司營收突破萬億推薦語:說起我國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相信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迅速崛起的企業。根據華為公司最新公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華為在2019年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人民幣,淨利潤627億元人民幣,經營活動現金流914億元。而華為的業績之所以增長迅速,是因為其科技研發實力與日俱增,有著很強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