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腳木多生長在南方地區,是常綠灌木植物。它的分枝比較多、枝條比較緊密,葉片翠綠有一定的光澤度,花朵小巧可愛,花色多為微黃帶綠,花期一般在9~12月份左右,整體觀賞性較高,適合種植於家居院落。而在實際種植鴨腳木時,很多花友包括題主也是,經常出現葉子發黃甚至掉葉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捌給大家仔細說一說。
養護提示:鴨腳木屬於耐陰常綠植物,喜溫光照射,忌強光直射,對水肥有一定需求,但是大水大肥容易弱化鴨腳木長勢,出現葉子枯黃、落葉的情況,喜歡溫暖的生長環境,對低溫抵抗力較差,若是溫度低於5℃,很容易凍傷鴨腳木,導致落葉。
鴨腳木出現葉子發黃、掉葉的原因,以及相應的養護措施
1 光照管理不當導致鴨腳木葉子發黃、掉葉
鴨腳木雖然喜歡半陰的生長環境,但是對光照也有著一定需求,若是光照不足使得光合作用無法進行,葉綠素合成減少,就會出現葉子發黃的情況。另外由於鴨腳木喜溫光忌強光,若是長時間把它放在強光下直射,也很容易灼傷葉片,導致葉色發黃。
光照建議:根據鴨腳木的光照特點,春秋兩季直接把它放在光線明亮的位置養護即可,保證每天的散射光不低於5個小時,夏季由於光照過強,需要適當遮陰,避免強光直射到植株,冬季溫度低,此時可以直接把鴨腳木放在溫暖向陽處養護,讓鴨腳木安全過冬。
2 澆水過多導致鴨腳木葉子發黃、掉葉
鴨腳木對水分有一定需求,但是不能接受大水,若是長期讓土壤處於過度溼潤甚至於積水的情況,就會嚴重阻礙根部呼吸,使得根系腐爛無法繼續運輸水分和養分供應葉片發育,時間一長就會出現葉片發黃、掉葉的情況。
水分建議:澆水時需要控制好量和頻率,保持土壤溼潤性即可。春季和秋季一般三天左右澆一次水即可,夏季蒸騰作用加強,澆水頻率可適當增加,兩天一澆即可,冬季則要拉長澆水間隔,儘量讓土壤處於略微乾燥的狀態,這樣利於鴨腳木過冬。
3 施肥過多導致鴨腳木葉片發黃、掉葉
鴨腳木對肥料有一定需求,但是並不代表可以胡亂施肥,若是盲目大量地施肥,使得多餘的肥料全部堆積在根部周圍,就會加重根系吸收負擔,出現燒根的情況,導致葉片發黃、掉葉,嚴重時直接讓整棵植株失去活力。
施肥建議:當施肥過多時可以脫盆修根,並且更換點舊土,重新上盆栽種,促使葉片恢復生機。生長期間施肥時,最好是薄肥勤施,可以每隔一個禮拜施加一次氮、磷、鉀等顆粒狀肥料,也可以每個月施加一次稀釋肥液,保證土壤中的養分充足。
4 溫度過低導致鴨腳木葉子發黃、掉葉
鴨腳木本身屬於喜溫暖植物,對低溫的耐受能力較差,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7~26℃左右,一旦溫度低於5℃,其生長速度就會過於緩慢,而溫度降到0℃時,就很容易凍傷鴨腳木,出現葉子脫落甚至發黃的現象。
溫度建議:根據鴨腳木喜溫暖的特點,進入冬季以後需要把鴨腳木挪到室內向陽處養護,並且做好保溫措施,儘量讓溫度處於5℃以上,這樣才能讓鴨腳木安全過冬。
總結:以上就是關於鴨腳木葉子發黃、掉葉的原因,以及相應的養護措施。題主可以仔細參考文中內容,找出具體的原因然後做出相應的正確管理,這樣才能讓鴨腳木長得健壯、葉片翠綠光澤。需要注意的是,在養護鴨腳木時還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避免葉斑病的發生,可以加強通風並且精心養護,讓鴨腳木遠離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