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藝術:刻在石頭上的人類記憶

2021-02-15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縱觀人類進化史,從火的使用到電的發現,

正是世界各地不同文字的記錄與保存,才造就了當今世界繁榮發達

那早在文字發展之前,人類是通過什麼來記錄的呢?

想必大家都會異口同聲: 石頭!

那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聊聊石頭上的人類記憶:

溫馨提示:「

Art Rock才是搖滾藝術,

大家可別一上來就rock n』 roll喔...

首先,

什麼是巖石藝術?它有哪些分類?

在考古學中,巖石藝術(rock art)是放置在自然表面上的人造標記,通常是垂直的石頭表面。

現存的史前巖石藝術大多數是在洞穴或部分封閉的巖石掩埋體中發現的,這種類型又稱為洞穴藝術(carve art)或壁頂藝術(parietal art)。

巖石藝術在世界上許多不同的國家地區都有存在,這些地方常常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人類通過在巖石上做標記來記錄事件、想法、計劃和感受。

美國猶他州南部Buckskin Gulch牆上的巖石藝術

巖石藝術主要分為兩類:

巖雕(Petroglyph)與巖畫(Pictograph)

部分學者以「巖刻畫」與「巖石繪畫」進行區分

I 巖雕(Petroglyph)

巖雕是雕刻在巖石上的圖像。

這種雕刻可以在巖石上產生一個可見的凹痕,在創作時一般簡單地刮去風化的表面,露出下面不同顏色的未風化物質。

世界各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巖雕藝術,

一些以刻畫人物為主:

亞塞拜然Gobustan地區巖石上的人形巖雕

挪威北部Alta鎮的世界文化遺址

雕刻處均塗滿了紅赭色石漆

美國猶他州Capitol Reef國家公園 

的人形巖雕    

 智利Norte Chico地區

Encanto考古遺址的人形巖雕

另一些以刻畫動物為主:

美國猶他州南部 Buckskin Gulch地區的小鹿巖雕       

美國華盛頓 Gingko 州立公園的大角羊巖雕

墨西哥Copper Canyon地區的烏龜巖雕    

         

納米比亞Twyfelfontein地區的動物群巖雕

另外,還有一些腦洞大開:

加拿大Writing-on-stone省級公園

砂巖峭壁上的「鳥人」巖雕  

     

 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

「太陽人」巖雕

II巖畫(Pictograph)

巖畫是在巖石上創作的圖畫或繪畫。

因為巖畫大多只是一種表面塗層,所以它比巖雕更不耐風化。

保存下來的常見於洞穴、巖石掩埋體和氣候乾燥的地區。

各種各樣的顏料被用來製作巖畫。

這些顏料包括篝火中的木炭片、狩獵或獻祭動物的血液和各種巖石或礦物材料,如白堊(chalk)、褐鐵礦(limonite)或赤鐵礦(hematite)。

同樣,世界上也充滿著豐富多彩的巖畫藝術:

Cueva de las Manos(西班牙語,意為「手的洞穴」)是阿根廷Patagonia地區的手影洞穴巖畫系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這些手影被認為是那裡的古人類將一隻手放在牆上,然後將液體顏料吹過一個中空的骨頭來噴塗牆壁。

印度尼西亞Misool島的一個洞穴中發現了極為罕見的史前魚類巖畫。

考古學家推測那裡居住的古人類很可能是把魚靠在巖石上,然後用吹管噴上無數次液體顏料,勾勒出魚的輪廓。

女人像巖畫,位於阿爾及利亞東南部            

撒哈拉沙漠的Tassili n'Ajjer國家公園

男人像巖畫,位於非洲納米比亞沙漠

當然也不乏一些神秘圖案:

據環球網報導,今年3月份在伊朗中部發現了一幅不同尋常的史前巖畫,巖畫上描繪了一個六條腿的生物。

考古學家和昆蟲學家一起分析了這幅巖畫得出了該生物很可能是由螳螂和人組合的結論。

據悉,巖畫上的「螳螂人」長5.5英寸(14釐米),擁有一個三角形的頭和摺疊的前臂,最引人注意的是其餘手臂上的圓形部分。

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巖畫可能與古代的宗教信仰有關。

其次,

這些巖石藝術的「藝術家」是誰?他們又是什麼時候創造這些藝術品的呢?

古代巖石藝術沒有「籤名」,因為它們是在文字發明之前產生的。

所以它們不能歸於某個特定的人,但有時可以歸於居住或途經該地區的特定人群。

本圖為美國亞利桑那州Petrified Forest國家公園內一塊有大量巖雕的巖石。這塊巖石位於任何路過的人都能輕易看到的地方。

這些圖像可能是在不同的時間創造的,因為它們顯示出不同程度的風化。

有些來源可能是居住在這個地區的史前人類,有些可能是數百年後的人,還有些甚至是現代人所為。

另一方面,巖石藝術很難定年。

考古學專家一般通過估計塗料褪色的速度,或者雕刻凹痕的風化程度等手段對這些巖畫巖雕進行大致定年。

有時還會藉助一些專業的設備和測試方法,以確定其準確的創造年份。

本圖為美國新墨西哥州國家巖雕文化遺蹟。

據統計,這裡大約有25000個巖雕,大部分創造於平滑的巨石之上。

經專家鑑定,其中約90%是當今普韋布洛人(美國印第安部落之一)的祖先在公元1300年至1680年之間創造的。

小編不禁發問,

那現在還有沒有巖石藝術呢?

作為21世紀的弄潮兒,我們不難想到作為嘻哈四元素之一的:

提到嘻哈,小編有些情不自禁...

嘻哈文化(Hip-Hop)主要包括四種元素:

 街舞(B-boy)、說唱(MC, Microphone Controller)、

打碟(DJ, Disco Jackey)和塗鴉(Graffiti)。

作為當今最流行的現代巖石藝術,

街頭塗鴉已成為廣大青少年進行交流的一種潮流表達方式。

街頭塗鴉藝術家們在建築物、牆壁、火車車廂、卡車以及他們能利用的任何平面上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想法。

塗鴉內容主要以變形英文字體為主,其次有人物像、動物等元素,配上豔麗的顏色和誇張的畫風,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

                    

然而,塗鴉創造一直飽受爭議,

因為塗鴉藝術的自由性,一些市政當局將其視為故意破壞罪(Vandalism);

在歐美地區,塗鴉常常與街頭幫派文化(Street Gang)有掛鈎;

一些邊緣塗鴉工作者甚至把塗鴉作為武器,來表達一些偏激的政治觀點和價值取向等。

當然,也有好的例子,

為規範並傳承塗鴉藝術,一些國家地區會定期舉辦如塗鴉文化展、街頭塗鴉比賽等集體性活動,

合法給予這些街頭塗鴉藝術家們足夠的公共資源,來傳達自己的藝術理念。

2019年1月25日「後當代城市自白7019」塗鴉展覽在上海當代藝術館隆重開幕。

美國著名塗鴉藝術家JonOne現場創作了一幅塗鴉作品,在長達7米的白色畫布上以不留一絲縫隙的鮮豔色塊為開幕之夜畫下濃烈註腳。

2015年3月4日

杜拜街頭3D塗鴉藝術展

最後,

一是代表古人類的巖雕和巖畫,一是代表咱們現代人的街頭塗鴉,

對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巖石藝術,大家都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歡迎在下方積極留言喔!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ck_art
[2]https://www.thecanadianencyclopedia.ca/en/article/pictographs-and-petroglyphs
[3]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126/c419388-30591224.html
[4] http://roll.sohu.com/20150305/n409369674.shtml
[5] 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3xSVQH3D2fh
[6]羅伯特·G·貝德納裡克. 巖刻畫:人類藝術的瑰寶[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05-07(A06).
[7]羅伯特·G·貝德納裡克,張文華.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J].美術,1993(08):82-83.
其他圖片來源Google、Yandex;定義來源維基百科。

美編:杜欣雨

校對:張   崧

相關焦點

  • 巖石藝術:刻在石頭上的人類記憶
    縱觀人類進化史,從火的使用到電的發現,正是世界各地不同文字的記錄與保存,才造就了當今世界繁榮發達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國漢字的演化那早在文字發展之前,人類是通過什麼來記錄的呢?想必大家都會異口同聲: 石頭!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石頭上的人類記憶:巖石藝術(Rock Art)溫馨提示:「Art Rock才是搖滾藝術,大家可別一上來就rock n』 roll喔...首先,什麼是巖石藝術?它有哪些分類?
  • 《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
    翦伯贊先生曾說,假若將漢代石刻畫像等藝術中所凝固的漢代人民現實生活的形象,加以有機組織,則兩漢的歷史「將會在我們面前浮凸起來,表現為一種立體的形象」。《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秉承張道一教授化深奧為平易的一貫風格,精選600餘幅漢代畫像石圖片,將那些形色各異的畫面分為人物與世俗、神話與傳說、祥瑞與遊藝三類,通過對出處、形象、情節、文字等的解讀,帶領我們抵達1800多年前的歷史現場,近距離感受漢代社會風情,了解那些刻在石頭上的傳統。
  • 預言:「巖石上的龍蛇」巖畫大師們簡直就是給石頭賦予了生命!
    預言:「巖石上的龍蛇」巖畫大師們簡直就是給石頭賦予了生命!「楚天,你是學藝術的,先前對畢摩繪畫的觀察也算專業,你能看出這巖畫在刻線技法上有何獨到之處嗎?」沙馬古西問道。「我想它應該是融合了畢摩繪畫「線描」技法和國畫的「白描」技法,兼收並蓄、自成一體。用鋒利的刻畫工具創造了畢摩畫獨有的線描特徵,線條簡約而古樸,達到一種『神秘的寫實主義』效果。同時也不失中國畫白描的常用技法,巧妙利用每塊石頭之造型走勢安排畫面的比例和布局,達到整體到局部的完美統一。
  • 漢畫:一座巨大的無字碑——讀《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
    作者:李立新(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  漢畫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永恆的魅力,不斷吸引著海內外的藝術家、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探討。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不了解其背景與內容,就圖式、喪葬、意義等方面的解釋總是淺顯的。藝術學家張道一先生所著的《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一書,討論的正是漢畫的歷史背景與真實內容。
  • 石頭,才是人類發展的最必須能源,也是人類文化發展的真正記錄者
    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類文明所擁有的文化也不相同。但是不管什麼文化,總是和石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文明萌芽階段,人們通過石頭來記錄文化。在沒有文字出現的遠古時代,人類往往通過在巖石上作畫的方式記錄生活的一些場景,久而久之就形成最初的文化。
  • 印刻在藝術珍品上的「人類簡史」
    《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 (英) 黛布拉·曼考夫 著 謝文娟 譯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年6月 >  珍貴的藝術品,表達的不僅是藝術之美,更是背後深厚的歷史社會背景,以及幽微的人性。人類300萬年的歷史也印刻在藝術品上。大英博物館甄選360件臉部主題館藏品,聯合全球領先的藝術出版社泰晤士&赫德遜,推出《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透過藝術品來講述人類的歷史與生活。日前,該書由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引進出版。
  • 漢畫:一座巨大的無字碑——讀《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
    藝術學家張道一先生所著的《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一書,討論的正是漢畫的歷史背景與真實內容。全書總錄211條故事,名為故事,實為研究,是對漢畫內容來源的清晰梳理。  這部著作首先釐清了漢畫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
  • 最早在南非洞穴巖石上發現的素描
    它缺乏萊昂納多的優雅,也沒有魯本斯那樣的溫暖,但這塊巖石上縱橫交錯的圖案依然引人注目。據出土的研究人員說,這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繪畫作品。考古學家們在布隆博斯洞穴挖掘的矛尖和其他材料中發現了有標記的石頭碎片。南非。經過七年的測試,得出的結論是,73000年前,一個人類用一隻深綠色的蠟筆製作了這些線條。
  • 古老而迷人的巖石上的文字
    如果新的巖畫是可信的,它是綠色的,並且有豐富的野生生物和人類居住。目前,沙漠景觀已不能支持生命,也幾乎沒有水。最近,在傑貝勒古爾馬地區出現了由圖畫和單行線組成的數以千計的石刻。兩千年前,生活在那裡的人們留下了他們的經歷。他們廣泛地在巖石上書寫,使用一種古代字母表文字。有些人只是留下了他們的名字。
  • 貝浩登全新線上展廳 | 迷霧、巖石與光
    價格詳詢線上展廳貝浩登欣然於線上展廳呈現展覽「迷霧、巖石與光」, 標題來自美國作家厄修拉·勒古恩的一首詩。在線展廳中呈現的作品利用石頭、大理石、骨頭或水晶等材料,打破著時間從過去流淌至現在的觀念,並作為豐富的記憶容器。
  • PS怎麼做出文字刻在石頭上的感覺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怎麼把文字融入石頭或者是木頭材質的圖片,使得看上去文字好像就是原本刻在石頭上或者是木頭上的,使單調的石頭,也變得更加充滿藝術氣息。#PS教程#準備工作首先需要一些準備工作和使用工具:電腦一臺Photoshop CC2019石頭圖片素材
  • 澳大利亞這塊石頭體積達數十立方公裡,但地球上最大的巖石不是
    如果問地球上哪塊石頭最大?那答案實際上就是我們的地球了,因為我們的地球本身就是一顆巖石星球,地球的地殼本身就是巖石質地,雖然地殼可以分成很多板塊,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方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但實際上板塊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縫隙,板塊交界處的巖石結合的很緊密,我們甚至可以說地球的地殼本身就是一塊球形巖石。
  • 寫在沙上的和刻在石頭上的
    今天的故事是《寫在沙上的和刻在石頭上的》有沒有覺得故事的名稱很奇怪呢?我們今天一起靜靜聆聽,一起探索吧!寫在沙上的和刻在石頭上的。故事是這樣的:有兩個人在沙漠中旅行,旅途中因為一點小事他們吵架了,一個人還扇了另一個人一記耳光。被打的人受到侮辱後一語不發,彎下腰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扇了我一耳光。"他們繼續往前走。
  • 刻在石頭上的心事——中國篆刻藝術中深藏的文人情懷,與百味人生
    這是當年徐氏歷經波折,終於與女學生孫多慈私定終身後,特意請齊白石所刻,印文「慈」和「悲」精巧嵌人兩人名字。像多數本應該完美的故事一樣,這對民國神仙眷侶,終成怨偶,勞燕分飛,往事成為兩人後半生都極力迴避和隱藏記憶。但這枚石頭所鑿刻下的文字,還是銘記下了這對浮世男女,曾經最明確的清歡喜悅,與最深刻的哀涼情緒,耿耿不寐,永難磨滅。
  • 石頭的藝術
    美麗的卵石/石頭藝術在溫斯洛碼頭碼頭石頭和巖石馬賽克途徑。讓一塊石頭雕塑:stacked-stone從這個老房子為你的花園園林藝術由巖石在海灘上收集——我有一個鑽!花園雕塑凱恩斯歷史上用作標記沿著小徑徒步旅行者知道他們會在正確的方向上。
  • 嘉那瑪尼腳下刻石人:刻在石頭上的信仰、傳承和希望
    此後幾百年,無數不同身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朝聖者發下心願,歷代刻經匠人不斷地將經文、真言、佛像、經典等刻上石塊,虔誠供奉,鐫刻著經文的石頭一塊塊累積、石城一寸寸升高,終於成了今天的面貌。把經文或六字真言刻在石頭上成為西藏和藏區獨特的民俗,「瑪尼石」的名字就來源於「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藏傳佛教信眾將敬獻經石看作尋求佛祖保佑、追求精神敬仰和消災滅疾的神聖功德之舉。百年後的今天,這座仍在「長大」的城池依舊吸引著朝聖者和旅遊者不遠千裡而來,不斷供奉上新的石刻,同時也不斷喚起石經城腳下刻經人對祖輩留下來的技藝的自豪感,嘉那瑪尼成了經刻藝術的最好「名片」。
  • 澳大利亞這塊石頭體積達數十立方公裡,但地球上最大的巖石不是它
    如果問地球上哪塊石頭最大?那答案實際上就是我們的地球了,因為我們的地球本身就是一顆巖石星球,地球的地殼本身就是巖石質地,雖然地殼可以分成很多板塊,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方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但實際上板塊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縫隙,板塊交界處的巖石結合得很緊密,我們甚至可以說地球的地殼本身就是一塊球形巖石。那麼在這一層巖石的下面是什麼呢?
  • 藏地瑪尼石:銘刻在石頭上的信仰
    虔誠的藏族信徒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紋刻在石頭上,這些石頭就會有一種超自然的靈性,給他們帶來吉祥如意。隨著人們不倦的紋刻,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瑪尼石聚集起來,就成了瑪尼堆和瑪尼牆。藏族認為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保存久遠,如格薩爾的足印、栓馬石印、馬蹄印以及某歷史名人的腳印等。隨著瑪尼石堆的擴展和普及,瑪尼石刻藝術便應運而生了。受宗教意念的啟迪與驅使而產生靈感,全身心地投入,幾近無條件地為傳達再現佛陀「身、語、意」的宗教使命而創作,是藏傳佛教藝術的主要特徵,也是西藏藝術的根本。
  • 百萬字《紅樓夢》被刻在石頭上 原汁原味繁體字版
    每塊刻滿字的石頭不到巴掌大。  浙江在線07月07日訊100萬字的整部《紅樓夢》雕刻在280塊形態各異的石頭上,最小的字所佔面積只有0.25平方毫米,相當於一粒米的六十五分之一。  這是嵊州人周麗菊的傑作。
  • 別具匠心的石頭藝術
    巖牆藝術美麗的卵石/石頭藝術在溫斯洛碼頭碼頭石頭種植園主-從瑪莎·斯圖爾特收集一些扁平的石頭,下次你和孩子們可以漫步了,創造非常獨特的種植園或花園.... 好了! 方向在這裡....神奇的凱恩!巖石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