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李舉濤)東西協作,浙樂同行。這一次,「牽手」在夾江。
10月17日,樂山(夾江)川浙東西協作項目推介會舉行,夾江與浙江現場「聯姻」,翻開了「川越千裡」、浙樂東西協作的嶄新篇章。
5組詞語
蘊含夾江強勁投資潛力
東西協作緣何迎來「夾江時刻」?夾江憑啥吸引眾多浙商聚焦?夾江縣委副書記、縣長漆賓當天慷慨、真誠的項目推介詞中,不難找到答案。
他一次性用了五組詞語,概括夾江的投資潛力。
一是山容海納,交通便捷。夾江位於「天府之國」四川西南,地處南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與成渝雙城經濟圈交匯處,是樂山的北大門,也是成都1小時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夾江區位交通優勢明顯,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四通八達,協調互補,基本形成了1小時可達成都,2小時到綿陽,3小時至重慶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二是開拓進取,敢為人先。夾江被譽為「四川的溫州」,民營經濟佔比達75%以上。1987年,敢為人先的夾江人依靠雄健的開拓精神點燃了建陶行業創業致富的第一爐窯火,開啟了一個傳統農業縣向工業大縣的轉變。自1996年以來,夾江經濟連續20年保持高速增長,現有規上企業113家、各類市場主體21000餘個,創造了被經濟學家高度讚譽的「夾江現象」。
三是植根特色,融合發展。夾江重點培育先進材料、綠色建材、食品加工等特色產業,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巖、中國書畫紙之鄉、全國綠茶出口強縣、中國西部瓷都、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東風堰「五張名片」,加快發展農旅、文旅融合等優勢產業,力爭到2025年建成千億產業基地縣。
四是公平包容,百舸爭流。夾江一直踐行「重商、親商、護商」服務理念,以行政審批、政務服務、社會誠信、法治保障、生態宜居和線上線下「六個環境」為抓手,努力打造成都平原經濟區營商環境第一縣。
五是要素齊備,保障有力。夾江要素保障充分,水電氣供應充足,生產成本低,競爭優勢明顯。
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政策優勢疊加,夾江後發潛力強勁。
商機無限
浙夾東西協作正當時
「新時期生機勃勃,新階段商機無限。」當前,夾江正積極規劃「十四五」,重點謀劃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特色產業發展新高地、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研學旅遊重點縣、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縣域集成改革先進縣三個目標,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瞄準機遇,乘勢而為,浙夾東西協作正當時。推介會上,夾江縣人民政府分別與通衡浙商俱樂部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與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籤訂項目合作協議;如是金融研究院還向四川青衣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授牌「如是金融研究院川渝分院」。
「特別有文化,特別有傳承!」初到夾江,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e籤寶)董事長何一兵就被牢牢吸引。他表示,夾江傳統產業區域特徵明顯,有著非常多的數位化產業升級機會。此次合作,希望能在夾江構建一個基於區塊鏈的數字電子籤名的平臺、智慧合同服務的平臺,為整個夾江社會化、數位化轉型服務。
比何一兵「超前一步」,頤高集團副總裁孫力去年就將合作的目光投向了夾江。在經過一番深入實地考察後,總投資約30億元的川浙(夾江)數字文創產業園項目於前不久正式籤約落地。
「如果沒有疫情,這個項目上半年就落地了。」與夾江「聯姻」,孫力有種「相見恨晚」的遺憾。此番再來夾江,他更加深刻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底蘊,也進一步明確了接下來與夾江的合作方向。
「比如,陶瓷的轉型升級、夾江的文化創意等,都是我們要重點去做的。」孫力認真思考著與夾江的未來發展,「我們做的是園區,但園區以外還要做很多事情,並不是為了園區(本身)而(去做)園區。」
不問東西
抱團發展攜手共進
不問東西,攜手共進。當天,主題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川浙企業如何攜手應對」的通衡論壇對話,也在浙夾兩地企業家間熱烈開展。大家面對面、心連心,共商合作共贏之道。
作為上臺對話的嘉賓之一,何一兵表示,加強東西協作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戰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西部需求資源和東部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很好地結合起來,產生1 1>2的發展效應。」
「以己所能,為彼所需。」何一兵的觀點,引起了四川百嶽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蔣靜偉的共鳴。在他看來,東西協作並非簡單的「你給我收」的單向行動,而是「以彼之長補己之短」的雙向互動,如此,協作才可持續。
「他們有經驗,我們有產品。」與浙企進一步合作,蔣靜偉信心堅定。
不獨蔣靜偉,四川洪椿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古翠瓊也通過此次「浙夾聯誼」,更加堅定了未來的發展之道。
「做企業要一點一滴做好,要腳踏實地才能做得長久。只有保證了產品質量,才能有市場,否則就要被淘汰。」古翠瓊努力汲取著浙江企業家帶來的成功經驗。
「還要不斷地轉型升級!」古翠瓊下定決心,「人工智慧生產線還要優化、再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