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將進酒》是後人「高仿」?李白寫的原版,比你讀到的更狂

2020-12-15 武空空的小基地

李白是唐代空前絕後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在樂府、歌行、絕句三種詩體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李白性格直爽大方,喜歡喝酒寫詩交友,也喜歡遊覽名山大川。

李白的代表作很多,包括《蜀道難》、《俠客行》、《初白帝城》、《贈汪倫》和《將進酒》等。其中,《將進酒》是李白以古樂府為題所作的一首詩,通篇都在談飲酒,飲酒歌,借酒消愁;只要開始閱讀,就會情不自禁地一口氣讀完,然後深深體會到作者心中的豪邁灑脫之情: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鏡之悲白髮,朝如絲暮成雪。

生活就是要快樂,不要讓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而為樂,必得飲三百杯。岑主、單秋生、將入酒中,杯莫停。

鍾和鼓不夠貴,我希望我不會在長時間的醉酒後醒來。古來聖賢皆寂寞,只飲其名。

陳王以時宴平樂,鬥酒萬紀幻絕。何為少錢之主,徑必賣以貴量。

五花馬,千金裘,召兒將出為酒,與君同賣萬古愁!

通篇讀下來,人們似乎能看到桀驁不馴的李白縱情享樂的情景,李白的"狂"也就在眼前了。眾所周知,李白曾在唐玄宗身邊拜過翰林,但在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李白因時機不湊巧而被排擠出京,"退金",因此內心十分苦悶。

在這種情況下,李白先是逗留了一會兒,然後繼續遊歷名山大川,釋放內心的情緒。後來,李白與好友岑勳(岑夫子)、元丹秋(丹秋生)在潁陽山聚會,高飲,邊飲邊唱,酒是李白寫詩的催化劑,李白喝得興起,將滿腹的思緒都傾注到筆端,便有了傳世名作《將進酒》。

但是,現在我們讀《將進酒》,已經有了許多後人修改的痕跡,可以稱之為"高仿";其實,李白的原版比現在的版本還要瘋狂!因為在敦煌莫高窟殘卷中,人們發現了唐朝人手書的"將進酒",它有另一個名字叫"惜天"。那麼,原版和後來的版本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這句"你看床頭鏡難過白髮,如朝入雪。""床頭"變成"高堂",感覺會更有氣勢,也符合李白從廟堂高位下來的人生經歷;但"青雲"改為"青絲",筆者覺得不太好,因為"青雲"有隱喻的內涵,但"青絲",誰都知道是黑髮啊!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李白的名言,也是經典名言,但李白原來寫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女兒終究要回來的",意思是說我們這些人天生才能出眾,即使把錢用光了又怎麼樣呢?"回來"都一樣!雖然後來的版本更加霸氣,但最初的版本顯然更符合李白當時的心態。

然後就是"岑夫子,但秋生,君歌一曲,請為我斟",就是說原來的版本是這樣的:岑夫子,但秋生,我要為你唱一首歌,快給我斟酒!後來的版本"請聽我說"的意思是:我要唱歌,你們兩個好好聽,好好聽啊。

最後一個大的變化是將"古賢已逝,唯有飲者留其名"改為"古賢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其實,這才是李白"狂"的最大亮點!作為一個桀驁不馴的"詩仙",李白對先賢並沒有那麼尊重。

他直接說,那些聖賢,不都是古代的嗎?與其喝酒,不如喝酒,做個聖人!從中可以看出,李白的內心確實狂野到了極致,這樣的寫法更加明快,也更符合李白當時醉生夢死的狀態。相比之下,後來的版本更優雅,但不那麼直接。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如今的《將進酒》是後人「高仿」?李白寫的原版,比你讀到的更狂
    李白的代表作品很多,包括《蜀道難》、《俠客行》、《早發白帝城》、《贈汪倫》、《將進酒》等等。其中,《將進酒》是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詩,全篇都在說喝酒,痛飲高歌、借酒消愁;只要開始讀,就忍不住一口氣順著讀完,然後深深體會到作者內心那種豪邁灑脫之感: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考古發現《將進酒》原版,比教科書上狂百倍,原來你是這樣的李白
    敦煌莫高窟17號洞窟中藏有上到東漢、下到元朝的古本資料,其中宗教典籍佔大部分,世俗文獻大概佔20%,分經、史、子、集還有一些地方文獻,其中就有唐人手抄版的《將進酒》。說起《將進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將進酒》的作者李白是家喻戶曉的「詩仙」,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言人,雖然李白已經去世1258年,但中國的詩壇永遠有他一席之地。
  • 敦煌《惜罇空》:真正的李白原版《將進酒》,比教科書上更狂百倍
    只要你熱愛詩歌,就不可能不愛李太白。正如臺灣作家余光中在《憶李白》中所言:「酒入豪腸 ,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 ,嘯成了劍氣, 繡口一吐, 就是半個盛唐。」謫仙人李白,儼然就是詩歌界的一個神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麼,在李白的諸多傳世佳作中,你最愛的又是哪一首呢?是啟蒙名篇《靜夜思》?還是詩家經典《行路難》?亦或是寫景鼻祖《望廬山瀑布》?
  • 敦煌出土原版《將進酒》,比課本上更狂百倍,這才是狂炸天李白
    ,你最愛的又是哪一首呢?詩與酒,友與狂,自信與悲憤,這首《將進酒》是最具李白個人特色的詩篇,筆者甚愛,通篇背誦,字字奉若神明。但是,當讀過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原始版本,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一直讀了個假的《將進酒》。
  • 敦煌出土原版《將進酒》,比課本上更狂百倍,這才是狂炸天李白!
    於筆者而言,最驚豔我的必須是那首詩王之王《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詩與酒,友與狂,自信與悲憤,這首《將進酒》是最具李白個人特色的詩篇,筆者甚愛,通篇背誦,字字奉若神明。但是,當讀過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原始版本,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一直讀了個假的《將進酒》。
  • 一直以為流傳的《將進酒》是原作,沒想到「新版本」讀起來更狂
    風骨神仙籍裡人,詩狂酒聖且平生。開元一遇成何事,留得千秋萬古名。——《李白》李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句灑脫大氣,短短幾句卻充滿了曠世豪情,被後人稱為"詩仙"。有些詩句在流傳的過程中被改動,卻好像失去了原始的味道。
  • 敦煌壁畫印著李白原版《將進酒》,原來我們都背錯了,原版太狂傲
    而要提到唐朝時期有名的詩人就不得不說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的詩人李白,他是浪漫派詩歌的代表人物,所作的詩歌充滿一種美麗動人的意境,讀起來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感覺。
  • 李白《將進酒》唐版曝光,和今人讀的版本,狂了好幾個等級
    世人皆知詩仙李白不僅僅有浪漫主義的才華,更有著世人皆不能理解的狂妄。他天性浪漫叛逆卻又才華橫溢,作為當時最出名的官吏,他卻因受不了排擠,遠離官場,一度豪情寄於山水,李白的詩歌現如今也是教科書最喜歡引用學習的範文。
  • 考古發現《將進酒》原版,比教科書上狂百倍,原來你是這樣的李白
    敦煌莫高窟17號洞窟中藏有上到東漢、下到元朝的古本資料,其中宗教典籍佔大部分,世俗文獻大概佔20%,分經、史、子、集還有一些地方文獻,其中就有唐人手抄版的《將進酒》。說起《將進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將進酒》的作者李白是家喻戶曉的「詩仙」,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言人,雖然李白已經去世1258年,但中國的詩壇永遠有他一席之地。
  • 課本的《將進酒》為何被改?你看李白原句狂到什麼程度?難怪被改
    課本的《將進酒》為何被改?你看李白原句狂到什麼程度?而這時他也寫了一首勸酒的詩《將進酒》,這首詩很出名,現在還被收錄進了課本,要求學生們背誦! 《將進酒》中最著名的詩句就是「天上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只是,我們不知道的是,李白的這首《將進酒》是經過後人改過的,這首詩的原句寫得很狂,但是卻少了一分大氣。
  • 課本裡《將進酒》是後人「山寨」?李白的原稿那才叫狂的沒邊
    上學的時候,老師一再強調我們要多讀詩篇,去解析詩人當初寫詩的情景,感受詩人的情緒。一想到唐詩,不禁就聯想到了詩仙李白,單看「詩仙」這外號就知道這位歷史名人必定大有來頭。酒酣時候,李白揮毫潑墨,一氣呵成,寫下了氣吞天下萬裡河山的詩篇《將進酒》,其中「將」字念qiāng,請的意思。然而《將進酒》可不是一般的勸酒歌。
  • 李白的《將進酒》唐版曝光,原文更是狂上了天,看後才知道背錯了
    李白的《將進酒》,寫作年份一直飽受爭議,有的人認為是創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前後,也有的學者認為是作於天寶十一載,而此時正是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後的第八年。公元744年,李白帶著落寞的情緒離開了長安城,這個他曾經魂牽夢繞的繁華都城,如今已經給了他太多的打擊。
  • 為何教科書上李白的將進酒有所改動?原句狂得無法直視,讀不下去
    可絕大部分的人不知道的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將進酒》並不是李白寫的原版,而是經過宋代文人改版之後的,可能是因為李白當時喝醉酒,寫下的詩句太狂了吧!現在我們的教科書上也都是經宋代文人改版之後的《將進酒》,李白寫的原版幾乎沒有,大概是因為原句狂得無法直視、無可救藥,甚至狂得連讀都讀不下去吧!
  • 教科書的《將進酒》,早就被改了,李白的原文,狂得不敢讓我們背
    教科書的《將進酒》,早就被改了,李白的原文,狂得不敢讓我們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一曲《將進酒》,寫盡一身狂傲氣。即使處在賜金放還的路上,李白還是不改他「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痴狂,《將進酒》一開篇就是處在雲巔的神來之筆。目前,這個為我們熟讀背誦的篇目已經足夠看出李白超乎凡人的氣魄,但卻有人提出:其實原文更狂,狂到不敢讓人讀!
  • 一直以為流傳的《將進酒》是原作,沒想到「新版本」讀起來更狂
    風骨神仙籍裡人,詩狂酒聖且平生。開元一遇成何事,留得千秋萬古名。——《李白》李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句灑脫大氣,短短幾句卻充滿了曠世豪情,被後人稱為"詩仙"。有些詩句在流傳的過程中被改動,卻好像失去了原始的味道。
  • 課本裡的《將進酒》被改動過,原句狂得無法無天,難怪不讓我們背
    在宦海中遊歷了一段時間後,李白的思想變得更加開放,他的酒量似乎也增加了,他的詩意和藝術風格變得更加瘋狂。李白漫遊梁宋時,寫下千古名篇《將進酒》。但是你知道我們目前熟悉的句子不是李白寫的原文嗎?一件作品已經延續了1000多年。某些字詞和句子被更改是不令人驚訝的。但是,《將進酒》卻不是這樣。
  • 敦煌已出土《將進酒》原版,為何課本上不敢用?只因原句實在太狂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李白的這首《將進酒》,裡面的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不知道激勵了多少在挫折中依然奮發圖強的人,其實這句話的原版並不是這麼說的,我們看到的現版是後人改動過的。敦煌曾經出土過一些文物,在竹籤上人們看到了李白的《將進酒》原版,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既然原版已經出來了,為什麼課本中不敢用?其實主要是因為原版的句子太狂了,不利於對後人的教育。
  • 敦煌壁畫印著李白原版《將進酒》,原來我們都背錯了,原版太狂傲
    ,5歲時就能夠背誦六甲,而六甲就相當於是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在他15歲時就已經創作出了多篇詩賦並得到了一些名士的認可與推崇,此時李白也十分崇尚道家思想並開始學習劍術,在李白18歲時曾先後到梓州、劍閣等地遊學,這使他更加了解當地的民情風俗。
  • 李白《將進酒》中的「將」字,應該讀作「qiang」還是「jiang」?
    而咱們的詩仙李白,他什麼風格都擅長。李白的詩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劍、酒、月亮是他的詩中最常見的三個意象。鬥酒詩百篇,酒喝到詩仙的肚子裡,都化成了名垂青史的璀璨華章,比如這首名垂千古的《將進酒》。《將進酒》大家都不陌生,小時候在學語文課的時候都學過這首詩,而且還是背誦全詩。
  • 李白的《將進酒》這麼經典,為何會有家長認為它應從課本中刪除
    接下來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狂一點倒是無所謂,但是後面讓岑夫子和丹丘生兩位好友喝酒時,居然說到了「但願長醉不復醒」,這樣的勸酒顯然就有點兒過了。再接下來,李白又來了一句「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是什麼意思呢?翻譯成白話,這是告訴好友:「古代的聖賢們其實都沒什麼名氣,只有那些喜歡喝酒的留下了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