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代空前絕後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在樂府、歌行、絕句三種詩體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李白性格直爽大方,喜歡喝酒寫詩交友,也喜歡遊覽名山大川。
李白的代表作很多,包括《蜀道難》、《俠客行》、《初白帝城》、《贈汪倫》和《將進酒》等。其中,《將進酒》是李白以古樂府為題所作的一首詩,通篇都在談飲酒,飲酒歌,借酒消愁;只要開始閱讀,就會情不自禁地一口氣讀完,然後深深體會到作者心中的豪邁灑脫之情: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鏡之悲白髮,朝如絲暮成雪。
生活就是要快樂,不要讓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而為樂,必得飲三百杯。岑主、單秋生、將入酒中,杯莫停。
鍾和鼓不夠貴,我希望我不會在長時間的醉酒後醒來。古來聖賢皆寂寞,只飲其名。
陳王以時宴平樂,鬥酒萬紀幻絕。何為少錢之主,徑必賣以貴量。
五花馬,千金裘,召兒將出為酒,與君同賣萬古愁!
通篇讀下來,人們似乎能看到桀驁不馴的李白縱情享樂的情景,李白的"狂"也就在眼前了。眾所周知,李白曾在唐玄宗身邊拜過翰林,但在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李白因時機不湊巧而被排擠出京,"退金",因此內心十分苦悶。
在這種情況下,李白先是逗留了一會兒,然後繼續遊歷名山大川,釋放內心的情緒。後來,李白與好友岑勳(岑夫子)、元丹秋(丹秋生)在潁陽山聚會,高飲,邊飲邊唱,酒是李白寫詩的催化劑,李白喝得興起,將滿腹的思緒都傾注到筆端,便有了傳世名作《將進酒》。
但是,現在我們讀《將進酒》,已經有了許多後人修改的痕跡,可以稱之為"高仿";其實,李白的原版比現在的版本還要瘋狂!因為在敦煌莫高窟殘卷中,人們發現了唐朝人手書的"將進酒",它有另一個名字叫"惜天"。那麼,原版和後來的版本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這句"你看床頭鏡難過白髮,如朝入雪。""床頭"變成"高堂",感覺會更有氣勢,也符合李白從廟堂高位下來的人生經歷;但"青雲"改為"青絲",筆者覺得不太好,因為"青雲"有隱喻的內涵,但"青絲",誰都知道是黑髮啊!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李白的名言,也是經典名言,但李白原來寫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女兒終究要回來的",意思是說我們這些人天生才能出眾,即使把錢用光了又怎麼樣呢?"回來"都一樣!雖然後來的版本更加霸氣,但最初的版本顯然更符合李白當時的心態。
然後就是"岑夫子,但秋生,君歌一曲,請為我斟",就是說原來的版本是這樣的:岑夫子,但秋生,我要為你唱一首歌,快給我斟酒!後來的版本"請聽我說"的意思是:我要唱歌,你們兩個好好聽,好好聽啊。
最後一個大的變化是將"古賢已逝,唯有飲者留其名"改為"古賢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其實,這才是李白"狂"的最大亮點!作為一個桀驁不馴的"詩仙",李白對先賢並沒有那麼尊重。
他直接說,那些聖賢,不都是古代的嗎?與其喝酒,不如喝酒,做個聖人!從中可以看出,李白的內心確實狂野到了極致,這樣的寫法更加明快,也更符合李白當時醉生夢死的狀態。相比之下,後來的版本更優雅,但不那麼直接。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