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蘭天 文/圖
1991年,甘肅平涼供電公司員工米祥仁出任平涼市柳湖供電所所長,任職14年裡,他始終把「為客戶服好務、為群眾供好電」作為自己的工作信條,帶領全所職工在安全生產、優質服務等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電保姆」「電黃牛」。2006年,柳湖供電所被更名為「米祥仁供電所」,這也是甘肅省電力系統唯一以個人姓名命名的服務窗口單位。歲序更替,華章日新,唯一不變的是米祥仁供電所全心全意守護萬家燈火的初心。
潘紅旭在作業現場監督,監護作業
潘紅旭:當好「電黃牛」 領對路子拉好車
潘紅旭是米祥仁供電所更名後的第三代「掌門人」,2018年,他接過交接棒成為米祥仁供電所的新任「掌門」。「創業容易,守業難,前輩們取得的成績既是榮譽,也是壓力。」上任之初,潘紅旭並沒有急於「創招式」,而是沉下心來「練內功」。
米祥仁供電所的魂是什麼?是為客戶服好務、為群眾供好電,把實際行動體現在用戶的終端。
「如果提意見的人多了就說明我們的工作質量低了。」潘紅旭說,米祥仁供電所連續二十多年「零投訴」的優異成績是實打實做出來的,「現在社會不斷發展,用戶用電需求也在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不提高就是在砸自己的招牌。我們『米祥仁』這塊金字招牌可寶貝著哩,不敢出差錯。」
「不論做什麼工作,他都是衝在前面,特別是在電力事故搶修中,他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在同事眼中,潘紅旭既是指揮官,又是戰鬥員。2019年8月的一個傍晚,雷雨交加,平涼中心城區暖泉小區變壓器低壓電源引線燒斷,該變壓器負載著380戶居民的用電,當時正值晚間用電高峰,為不影響小區用戶正常生活,潘紅旭第一時間組織值班搶修人員,啟動值班搶修應急預案,做好現場安全措施,帶足「帽帶線繩扣」等安全工具,裝好接地線,架設好圍欄,做好照明等輔助工作,現場監督、全程監護作業人員完成作業。看到員工安全完工,小區又亮起燈光,潘紅旭的心才徹底放下。
「我從最基層一路走來,靠的就是一股子『牛』勁兒,正因為什麼崗位都幹過了,更加知道這其中的艱辛。」潘紅旭說,電力行業很辛苦,尤其是一線的機修、保障工作都具有危險性,每個員工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只要出任務,有他在現場監督,一線職工就能更謹慎規範作業,確保安全。
自從潘紅旭擔任米祥仁供電所所長以來,恰逢國家電網公司「三集五大」「末端融合」決策部署實施,潘紅旭主動思變,換位思考,站在客戶的角度了解客戶的需要,真正做到「電力之路,通往遠方,通向你心」的服務模式,完成了平涼城區業務末端融合改制工作,克服重重困難,提升經營指標,臺區線損達標率從43%提升到96%,2019年,米祥仁供電所被甘肅省電力公司評為四星級供電所,被甘肅省政府評為質量信得過班組。
「希望我這頭『電黃牛』可以穩穩噹噹地拉好這駕車,讓路走得再遠些。」潘紅旭說。
吳婷正在登記客戶報裝資料
吳婷:當好客戶的貼心人
吳婷是米祥仁供電所客戶服務中心的一名普通員工,今年31歲的她已經是有著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老人」了,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電腦前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我剛剛在登記客戶的報裝資料,客戶是一位老人,他家的房子要裝新電錶,登記好後我就會通知相關工作人員立即上門服務。」
「我們是供電所的門面,進入營業廳就能看到我們,我們的精氣神代表著所有的同事,必須注意工作中任何的細節。」吳婷告訴記者,她們班組算上她一共8位女職工,而這8個人要負責平涼市中心城區2.5萬客戶的電費收繳、報裝接電、故障報修及業務諮詢等業務,工作量之大、工作之細、工作之難可想而知。她們發揮女性細心、耐心的特點,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積極開拓服務渠道,根據各階段用電客戶需求推出各種便民服務措施,從為客戶提供報裝申請到工程竣工驗收的一條龍服務,再到「提出一張申請,其餘的事我們來辦」,她們讓服務水平不斷向誠信、優質、高效的方向發展。
日常工作繁雜、瑣碎很容易讓人產生懈怠,這對吳婷來說並不是問題,利用「閉環」工作法,早列項、晚總結已經成為供電所的良好習慣。
「我們是服務崗位,尤其是用戶直面我們,更需要耐心、細緻,不讓問題過夜,不讓矛盾升級,一直是我們的工作準則。」不久前,有用戶打電話反映電錶數字走得過快,懷疑電錶有故障。吳婷對這位新換電錶的用戶有印象,新電錶應該更精準、更高效才對,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問題,但她並沒有直接下結論,而是在問清所有細節後安排校表師傅上門測試,最後證明電錶沒有問題,走得快只是因為新電錶更加精準靈敏,用戶對這個結果也表示很滿意。
吳婷說,在供電所這個大家庭裡,受了委屈可以在單位發牢騷,有同事們幫助調節,但絕對不能把情緒帶到工作中。「將心比心,沒有哪個客戶是為了故意刁難才找我們,都是來反映問題的,問題解決了,就沒有矛盾了,一來二去還成了熟人。」
劉平和同事在更換老舊線路
劉平:做萬家燈火的守護者
「師傅,我們小區的電沒問題了吧?」「沒問題了,新線已經換好,這下你們就放心大膽地用吧!」劉平手腳麻利地從電線桿上下來,一邊收拾裝備一邊回答。就在剛才,作為米祥仁供電所技術骨幹的他和同事快速完成了一條起火線路的換線工作。
劉平今年40歲,寬厚的身材,飽經風吹日曬的古銅色皮膚,滿是老繭的大手,幹起活來乾淨利索。他告訴記者,常年的工作錘鍊,他的身體素質有些小夥子都趕不上。
劉平跟「電」打交道已經二十多年了,對他來說,「電」是最熟悉的夥伴,只要是用電上的疑難雜症他都有應對的辦法。
「這是老城區的通病了,線路老化問題較多,昨天(4月26日)晚上我們接到機修電話,到現場查看後發現是引流線燒斷,造成用戶停電,我們先換上臨時電路,暫時保證用戶用電,今天一大早我們就換上了新線,問題就解決了。」劉平介紹,他主要負責中心城區老舊小區分布比較集中的地段,由於是老城區,人員流動大,用電負荷強,情況比較複雜,相對就比較忙,不過他完全可以適應,而且還樂在其中,「畢竟咱就這點手藝,能發揮上用處就好。」
「都說搞電的,年齡越大膽子越小,其實不是膽小了,而是更加細緻謹慎了,都是家裡的頂梁柱,我們在為用戶排憂解難時,家裡老小也在牽掛著我們,盼著我們一切平安。」劉平說:「只要身體好,我還能再幹二十年。」
風裡來雨裡去,有太多像劉平一樣的一線電力人正奔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守護著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