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破產的巨人,一代商界梟雄郭鶴年的千億身價創業之路

2021-02-24 私人財富學堂

「在郭鶴年家族旗下,不僅有著你每天上班的北京國貿,還有你每天要吃的金龍魚食用油,以及你出差要住的香格裡拉酒店。」

儘管這只是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但卻折射出馬來西亞富商郭鶴年家族在中國龐大的產業,特別是旗下的食用油品牌「金龍魚」,憑著佔據45%市場份額的「霸氣」,早已在中國家喻戶曉。

在福布斯2019全球富豪榜中,郭鶴年排名第111位,公司排名世界500強第258位。從90年代至今,他年年穩坐馬來西亞首富之位,每年入選亞洲十大富豪。

10月15日,被譽為「國民第一油」的金龍魚(股票代碼:300999),在A股創業板正式上市。最高62.65元的股價,使其市值一舉衝上3396億的高點。

這家糧油業龍頭企業,國內食用油市佔率近40%,僅2019年就實現營收1707.43億,是貴州茅臺的兩倍之多。它背後屹立著的,正是97歲的馬來西亞華人首富郭鶴年。

1923年,郭鶴年出生在馬來西亞一個華商家庭,當時郭父與四伯父合夥經營著東升公司。

然而在郭鶴年剛學會走路時,四伯父抽空公司現金出走,郭父便開始吸食鴉片、沉迷賭博、包養情人。郭母一氣之下帶郭鶴年返回福州,決心不再回馬來西亞。

二戰時期,郭鶴年有機會進入三菱公司工作,第一次接觸到大米、食糖和菸草的進口。

1947年,郭父郭欽鑑死於冠狀動脈血栓,兩位遺孀和八個子女分了遺產。為了不讓家業就此沒落,郭母鄭格如建議郭氏幾房堂兄弟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郭氏家族第一代人經營糧油食品生意僅局限在馬來西亞新山;在此之後,25歲的郭鶴年被推舉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主席。

掌管公司期間他悉心研究企業經營方法和國際貿易知識,尤其對蔗糖買賣、經營作了深入的研究。後來,多次專程飛往英國,參觀知名大企業,學習管理制度。

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英國撤走資產,郭鶴年敏銳捕捉到馬來西亞高度依賴英國製糖企業的市場空白,花了兩年時間全面考察煉糖業。倫敦糖業經紀商說,郭鶴年對糖的買賣樂此不疲,不論是賤買貴賣,或從中抽傭,他總能賺取大筆的利潤。

「剛開始做生意時,是不夠本錢的,靠著微少的儲蓄,加上像超人一般的勤奮工作,要成功,不得不比常人勤奮,兩年的工作一年完成。」回顧往昔歲月,郭鶴年說年少的他是靠著勤奮,搶時間搶出來的效益,但更重要的是,他對商業時機的準確判斷和勇敢出擊。

1953年,馬來西亞正處於被英國殖民的時期,郭家生意在內戰中大受影響,為了給家族生意到出路,郭鶴年去往了英國學習。

在英國他深入各種商業場所廣泛熟悉當地的經濟與商業環境,他天天流連於商品交易所,學習現代的商品交易方法,並對全球糖業的貿易情況有了宏觀認識和把握,並開始做糖業進出口買賣的生意。

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後,英國商人曾經佔領的市場瞬間出現了真空,郭鶴年瞅準了國家糖業完全依靠進口的現狀,大膽向家族成員建議,把全部資金投入煉糖業。

此言一出,全家族譁然,雖然在外國商家壟斷中價格不斷上漲的糖產業,確實有發展空間,但是孤注一擲未免風險太大。而這一舉也恰恰從側面反映出了郭鶴年的睿智和魄力。

最終,他力排眾議大舉進攻製糖業,他順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開墾成甘蔗種植園,大大增加了原料來源。年輕的他非常勤奮,當時為了跑業務,經常白天在在他們辦公室跑五六家,晚上就請一家出去吃飯,吃飯中把他腦中的看法都拿出來,回去再進行研究,然後寫電報,睡覺的時候差不多就半夜一點了。

「我相信比我聰明的對手有好多,但是有的人聰明,夜生活卻比較亂,第二天我不會睡覺,他們卻會睡覺,所以我就跑得快。」郭鶴年說。

但同時郭鶴年非常果敢,在盯著糖業生產的同時,時刻關注著銷售市場的變化,在變化來臨時,他大膽決策,趕在世界糖價上升前,大舉在國際市場收購白糖,並投資糖期貨貿易。

郭鶴年回顧自己的商旅生涯。被問及生意的成功之道,他總結說:「做生意90%靠自己勤奮和智慧,要有一種膽量,要不斷收集訊息等,看準時機要快,如果每次膽量都太小,永遠是窮人。」

到20世紀70年代,在國際市場上每年上市的1600萬噸糖中,郭氏企業集團控制了10%左右。在馬來西亞的糖業市場上,郭氏企業則佔到了80%的份額。而在國際商場上每年上市的1600萬噸糖中,郭氏企業控制了其中的二十分之一,郭鶴年成了名副其實的「糖王」。

在糖業市場站穩腳跟後,郭鶴年看到了行業的天花板,決定向其他領域進軍。

藉助經濟發展的良機,以及四通八達的關係網,郭鶴年先後創辦了麵粉廠、食油公司、飼料加工廠、採石廠、玻璃廠和礦廠等多個企業。他在香港成立萬通貿易公司,將食糖銷往中國和東南亞市場,還在新加坡成立LEO船務公司。1971年,他投入1億馬幣,在新加坡創建首間豪華酒店,取名為「香格裡拉」,也就是世外桃源的意思。想不到,這家定位於高級酒店的香格裡拉,又是一戰成名。

在郭鶴年眾多的王冠中,除了糖王之外,「香格裡拉之父」的稱號格外醒目。

七十年代初,亞洲政局大體穩定,經濟發展迅速,經常飛往世界各地的郭鶴年又注意到旅遊業將是一個重點發展區域。而酒店則是旅遊業的發展工具之一,環太平洋區域擁有促進旅遊業成長的最大潛能。

1971年,郭鶴年投入1億馬幣,在新加坡創建了第一間豪華酒店,取名為「香格裡拉」,英文:Shangri-la(世外桃源的意思)。

像當年糖業一戰一樣,定位於高級酒店的香格裡拉酒店又是一戰成名。郭鶴年出手果斷,除了在馬來西亞,還有泰國、香港、斐濟、漢城、緬甸、沙烏地阿拉伯、斯裡蘭卡、菲律賓以及中國大陸都建起了香格裡拉酒店。漸漸地,香格裡拉被認為是高級、與眾不同的象徵。而在郭鶴年創辦的酒店中,只有最高檔次的五星級賓館才能命名為「香格裡拉」。

香格裡拉酒店提供了衡量亞洲酒店服務的一個標尺。比如「亞洲人的待客之道」,就發軔於香格裡拉酒店,風行於世界。

事實上,為亞洲酒店確立新的核心價值的推動者,正是香格裡拉酒店集團。「香格裡拉之父」、「酒店業巨子」的桂冠又戴在了郭鶴年的頭上,甚至有些掩蓋了「糖王」的光芒。

從此,郭鶴年又有了「酒店大王」、「香格裡拉之父」的稱號。

▲中國幾乎每座名城,都有一座香格裡拉

1973年4月,郭鶴年接到一個特別的任務。

中國外經貿部所屬的華潤公司找到他,告訴他國家現在很緊張,大量缺糖,而且錢也比較缺,希望他幫忙,低價從國際市場買30萬噸的糖,同時也買一些期貨在行情波動時進行套利。

雖然郭鶴年當時已是世界頂尖的食糖貿易商,但即使他願意低價,手上也沒有這麼多貨可以賣給國家。

30萬噸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數字,郭鶴年估計,如消息公開,會讓糖價上漲20%到25%。

因此,這個生意必須絕密進行。

要在絕密中買夠30萬噸現貨,還要同時買期貨,這是相當高難度的事情,但聽到是國家需要,而且這麼信任他,郭鶴年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這個忙我一定幫,但我們都得非常之抓緊,要想得快,做得快。」郭鶴年還同時承諾,將把自己的生意凍結起來,專門用一兩月時間來替國家做這個事。

郭鶴年分析後認為,只有去巴西才能買到這麼多糖。

但作為「亞洲糖王」的他太招眼,如果親自去一定會引起猜測。恰逢兩三周後,日內瓦有個大規模的國際糖業大會,平時很少出席這類活動的他決定:派人到巴西去買糖,自己則特意報名去參加這個會議。

「我想,我和他們一起開著會,他們就不會想到是我在買糖吧。」郭鶴年回憶。

一場驚心動魄的商戰就這樣展開。

在日內瓦的郭鶴年,一邊和國際同行推杯換盞、觥籌交錯、「虛情假意」,一邊抓緊部署和跟進著巴西的行動,「每一天都很緊張,過得提心弔膽」。

巴西行動的關鍵期,一位英國商人還嚇了郭鶴年一大跳。「他把我拉到一邊,很神秘地和我講:你知道嗎?最近巴西很奇怪,兩三個從來沒見過的、很年輕的亞洲人,天天在糖區進出,好像有大事要發生。」

郭鶴年一陣心驚,裝著很詫異也很重視的樣子和對方說:「是嗎?你還有什麼行情、什麼消息,一定要告訴我啊。」轉身,則是一腦門子冷汗。

「可見他們的情報好厲害。」

▲郭鶴年(左)與當年買糖的助手

第二天,巴西的年輕人給郭鶴年傳來了好消息。「大會上,有人正演講,廣播傳出一個聲音,叫Robert Kuok,我的英文名,說有國際電話找。」

郭鶴年趕緊接了這個電話:「巴西的同事告訴說,我們有一點進展了。我說,你要快啊,要飛快啊。不然,消息出來要爆啊,而且這邊已經知道一些苗頭了。」

三、四天後,郭鶴年大獲全勝了。

一戰下來,他不但成功用低價為中國解決了30萬噸食糖,還通過期貨市場為中國賺了500萬美金。

▲數據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

有數據顯示,197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是:-8100萬美元。郭鶴年一戰為中國贏來的500萬美金,一下超過舉國的外匯儲備,絕對是雪中送炭。

但作為國際大糖商的郭鶴年,卻沒從這麼大的行情中賺到一分錢,相反還丟掉兩個月的生意。

「如果我的公司也加入其中,肯定可以掙錢。」郭鶴年說:「但我不能那麼做。因為這樣就是對中國的不忠。這樣說,可能太隆重。我的原則是,即使一個普通的生意,你答應了人家,也不應該跑兩匹馬。」

1974年,郭氏兄弟旗下的嘉裡集團在中國成立了嘉裡糧油中國有限公司,以知名食用油品牌「金龍魚」成功打開了中國市場。

1984年,嘉裡集團斥資5億美元在北京興建當時最高的建築國貿中心,成為北京CBD的地標性建築,這也是當時外資在中國內地投資最大的一個項目。

低調謙和的郭鶴年曾對媒體說,自己不是個有本事的商人,很多生意如果換成手段更厲害的,都不會像他這麼做。比如那麼早就到中國投資,從投資回報來說,就不是精明的決定。

投資北京國貿中心時,國內的投資環境很不完善,市場也沒起來。如果他將這筆錢放到海外,回報一定更大。後來在中國做酒店,做食用油,也都是「要像種樹那樣,一顆樹種下去要好多年才能摘果。」在他不斷把海外賺到的錢往中國輸送的時候,在海外賺得盆滿缽滿的人,甚至笑話他,做了看不到頭的生意。

多年後,談及這本帳,郭鶴年說,「大算盤我會打,但小算盤,我不打,也打不到那麼精。」打大算盤,不打小算盤,這也是他20多歲時就有的生意經。

1988年,郭氏集團以20億港元收購了香港電視有限公司31.1%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1993年,郭鶴年的嘉裡集團又斥資26.5億港元收購了香港銷量最高、影響力最大的英文報刊《南華早報》,郭鶴年也因此被港媒封為「傳媒大亨」。

就這樣,在郭鶴年的帶領下,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就這樣慢慢建立起來了。郭鶴年開始成為各大富豪榜單的常客,並常年穩居華人富豪前十位。2013年,郭鶴年位列世界華人富豪榜第7位,並連續12年成為馬來西亞首富。2017年,他身家達114億美元,約合800億人民幣。

他也被新加坡財經界評價為,一個在經濟衰退時期也不會破產的人。

1992年,郭鶴年宣布退休,實際上,閒不下來的他還是退而不休,仍然擁有郭氏集團的最高決策權,尤其是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的投資方面。他解釋道:退休的目的不是不做事,還是希望接班人能夠發揮。

郭鶴年曾經在出版的自傳《郭鶴年自傳》中談及,自己一向看名利如浮雲,一直以來都抑制貪念與欲望,但是直到今天他都一直未從他的千億王國中退出,到底來說還是放不下他一手打理的家族生意。事實上,郭鶴年1992年69歲的時候就已經對外宣布要退休,可惜宣布後一直退不下來,最大的原因恐怕還是找不到適合的接班人。

郭鶴年與不少巨富一樣有兩房妻室(並非共存),膝下共有八個子女,如果按照傳統,郭鶴年的接班人當屬是正室的兩個兒子。不過這兩個兒子這些年一直內訌,製造麻煩,表現失準,這多少也令郭鶴年失望與持有保留態度,倒是侄兒郭孔豐和小兒子郭孔華如今概率最大。

對於郭孔丞和郭孔演,郭鶴年給出的形容詞是「好孩子」,不過這與家訓中「兒孫能如我」,似乎還有所差距。此外,郭鶴年曾在家族會議上提到,侄兒郭孔豐是更好的接班人。「有者愚蠢,有者卑鄙,但他是最聰明的。」這是郭鶴年對侄兒的評價。

郭孔豐在內陸名下共有6家公司,其中就包括即將上市的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而郭孔豐便在這家公司任法人與董事長之位,可見郭鶴年對他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郭鶴年一再誇讚侄兒的商業頭腦,也對其予以重任,但郭鶴年同樣對另一個人頗為器重,這個人就是二太太何寶蓮所生的兒子郭孔華。

郭孔華在中國內地名下的公司多達12家,且多為酒店、地產等業務,註冊資本也都在千萬乃至上億級別。不過,郭孔華在這些公司中多任董事一職,不知對於郭鶴年來說,這個小兒子是否還處於培養與觀察階段。

不過眼下,香港四大家族紛紛交棒下一代,郭鶴年的千億帝國將由誰來傳承?是三位兒子與侄兒各司其職,還是遵從家訓將資產留給有能力之人?

香港四大巨富中李嘉誠、李兆基已經相繼退休,而96歲高齡的郭鶴年依然保持著生意人對時勢的敏感與警覺,在他的千億帝國運籌帷幄,一生都在爭朝夕。

歡迎添加小編微信(ixintuo)合作共贏,

信託從業十年,參與管理信託資管計劃超100億。

你若喜歡,點個

相關焦點

  • 郭鶴年:永不破產的巨人,一代商界梟雄的千億身價創業之路
    他也被新加坡財經界評價為,一個在經濟衰退時期也不會破產的人。1992年,郭鶴年宣布退休,實際上,閒不下來的他還是退而不休,仍然擁有郭氏集團的最高決策權,尤其是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的投資方面。他解釋道:退休的目的不是不做事,還是希望接班人能夠發揮。
  • 永不破產的巨人郭鶴年
    它背後屹立著的,正是97歲的馬來西亞華人首富郭鶴年。1東南亞商王,閩商系泰鬥郭鶴年1923年生於馬來西亞,祖籍福建福州。他24歲踏入商海,後集「亞洲糖王」、「酒店大王」、「糧油大王」、「傳媒大亨」眾多功名於一身,是華人商界最低調、最成功、也最受尊敬的殿堂級企業家之一。
  • 資產將近千億,地位竟比李嘉誠高?
    有一個人擁有亞洲第一大酒店,每月平均進帳14億,身價接近千億。這個人就是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靠賣糖成「亞洲糖王」郭鶴年出生在馬來西亞,祖籍是福建福州。看來福建人的確有經商頭腦,各國各地的富豪圈中都有福建人的身影,怪不得廣東人都喜歡吃他們。
  • 95歲的金龍魚掌門人郭鶴年身價一千億的神秘背景
    郭鶴年(Robert Kuok,1923年10月6日-),男,祖籍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 蓋山鎮 郭宅村,出生於馬來西亞 柔佛州新山 市。郭鶴年是馬來西亞最傑出的企業家。享有"酒店 大王"和"亞洲 糖王"之稱。郭鶴年的名字不僅家喻戶曉 ,而且已成為財富和成功的代名詞。2004年,他登上了《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人們只看到了他光鮮亮麗的現在,但不知道他創業的艱辛。
  • 安徽2021最新富豪榜出爐,全省十大富豪揭曉,3人身價超千億
    安徽通過對胡潤財富研究院發布的最新版《胡潤百富榜》研究發現,在全國上榜的2398名企業家中,有70位企業家來自安徽地區,並且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上榜的70名企業家中,有30人身價超百億元,更有3人以超千億元身價傲視群雄,工作人員特意整理了安徽地區排名前十的企業家的相關資料
  • 年收168億酒店,老闆身價938億,在東南亞商界地位高過李嘉誠?
    香格裡拉酒店成立上世紀70年代,隸屬於馬來西亞華裔郭鶴年的郭氏集團旗下。現如今的香格裡拉已經成為亞洲區最大的豪華酒店集團。這個已經96歲高齡的老人郭鶴年是馬來西亞知名的華裔企業家,他被很多人稱之為「酒店大王」。香格裡拉酒店現如今擁有著一百多家酒店,且在全球有著3萬名的員工。
  • 被稱不會破產的巨人,靠一桶油年收千億,「小商人」的商海秘籍
    他24歲踏入商海,後集「亞洲糖王」、「酒店大王」、「糧油大王」、「傳媒大亨」眾多功名於一身,是華人商界最低調、最成功、也最受尊敬的殿堂級企業家之一。作為海外華商投資中國的先驅,他持續30年投資北京國貿中心將其打造成世界性地標,寫下北京最持久璀璨的篇章;他大舉發展酒店業,讓中國幾乎每個著名城市都擁有一座香格裡拉;他旗下以「金龍魚」著稱的益海嘉裡,每年在中國的年營收超過千億之巨。
  • 治喪名單強大商界大腕雲集,數位千億富豪出席
    賭王作為一代傳奇人物,他活著的時候家族紛紛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他去世以後家族的財產如何分割又成為眾人討論的焦點。最近賭王舉辦葬禮這件事情又成為了大家討論的話題中心,畢竟作為一大富豪,賭王活著的時候和眾多的富豪交往密切,還在當地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 29歲年薪千萬,35成窮光蛋欠債2.5億,37東山再起,如今身價500億
    此人34歲欠下2.5億巨債,靠50萬他東山再起,如今已經身價百億古往今來,創業是很多人夢想,無論是寒門子弟,亦或是達官權貴,均如是也,無一例外。然而,商海如戰場,如何能夠在群雄逐鹿的激烈爭奪之中,屹立於不敗之地,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 他是亞洲第一大酒店老闆,有4萬間房年入168億,今97歲身價1000億
    香格裡拉酒店的創始人也是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物,現在的身價現在已經超過了1000億,他就是郭鶴年。提到香港首富的話大家都會想到李嘉誠,但是郭鶴年的地位並不比李嘉誠低,甚至有資深人士曾經表示,郭鶴年在東南亞商界的地位比李嘉誠還高。
  • 他是亞洲第一大酒店老闆,有4萬間房年入168億,今97歲身價1000億
    1000億,他就是郭鶴年。提到香港首富的話大家都會想到李嘉誠,但是郭鶴年的地位並不比李嘉誠低,甚至有資深人士曾經表示,郭鶴年在東南亞商界的地位比李嘉誠還高。香格裡拉酒店創立郭鶴年是馬來西亞的華裔,在最開始的時候他是在馬來西亞建煉糖廠的,後來他的製糖業迅速在馬來西亞甚至亞洲鋪展開來,郭鶴年也因此被稱為「亞洲糖王」。
  • 曹德旺:從放牛娃到身價千億的「玻璃大王」,他是如何做到的?
    「寒門貴子」,從放牛娃到身價千億的「玻璃大王」,他的身上折射出一代人的傳奇,他就是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從放牛娃到身價千億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成功的每一步都浸透著毅力和艱辛,也都充滿了信心與膽識,說他是寒門貴子,說他的身上折射出了一代人的傳奇,絕不過分,如果你了解他的出身和創業經歷的話,相信一定不會反對。
  • 又一個商業傳奇,郭鶴年資產遍布亞洲,在馬來西亞無人不知!
    在大財主郭鶴年旗下,無數人在北京國貿上班,吃著金龍魚食用油,出差住的是香格裡拉大酒店,這三個都是他的產業。郭鶴年出生在馬來西亞,祖籍福州。1909年父親郭欽鑑從福建來到馬來西亞,經營糖、大米、大豆的生意,創立了東升公司。郭鶴年畢業後,他決定去新加坡,開始創業,然而沒過多久,父親因病去世,在家庭的推動下,他創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
  • 福建的兩個窮小子,一個去香港創業賺千億,一個去澳門發展賺千億
    他們兩個人曾經都是身無分文的窮小子,一個去了澳門發展,一個去了香港創業,如今都賺到了千億身家。福建自古以來就有經商的傳統,如今在東南亞有著非常多的福建富豪。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印尼首富林紹良、菲律賓首富施至成都是福建人。不過今天許健康跟許榮茂獲得的成就,已經足以比肩這些福建商界前輩了。福建人跟潮汕人下南洋就是一部華人華僑海外創業的史詩。
  • 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身價115億美元,創香格裡拉酒店和金龍魚
    (2020福布斯馬來西亞富豪榜)1950年,建立馬來西亞第一家製糖廠,他被譽為「亞洲糖王」。1920年,小有成績的郭欽鑑和同鄉鄭格如結婚,在1923年生下了郭鶴年,郭鶴年排行老三,前面還有兩個哥哥。出生於富商家庭的郭鶴年童年過得並不輕鬆,在自傳中郭鶴年曾這樣描述自己的童年:「從我記事起,只有哭泣和心碎的感覺……」郭欽鑑和鄭格如是典型的「嚴父嚴母」。
  • 不霸之王:郭鶴年,站在金龍魚背後的食業「闖王」!
    從白糖、酒店、房地產、船務、礦產、保險、銀行、傳媒到糧油,郭鶴年不但建立起龐大的商業王國,更讓這個商業王國持續向上。郭鶴年可能是除了政治領袖外,最廣為人知的馬來西亞人。 他出生於小康之家,崛起於青年時代,郭鶴年的成功在商界已是一個傳奇,而他的低調也為平添很多神秘色彩。
  • 他96歲是國貿幕後老闆,今千億帝國接班難,仨兒子不如一侄子
    如今,郭氏家族的當家人郭鶴年已有96歲高齡,千億帝國誰來繼承已經迫在眉睫。「兒孫能如我,何必留多財;倘若不如我,多財亦是空。」郭鶴年將如何抉擇?父親是富豪,3萬美元創業,成「亞洲糖王」1923年10月,郭鶴年生於馬來西亞,祖籍福建福州。
  • 金龍魚創始人郭鶴年,資產達到1000億,產業遍布酒店、地產、糧油
    郭鶴年,一個馬來西亞的華人,究竟有多牛?不但被行業內冠以「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的美譽,而且他還是北京國貿的大老闆,金龍魚的創始人。光北京國貿,每年能為郭鶴年帶來50億的租金。1948年,郭鶴年和一眾兄弟成立了郭氏兄弟公司,後來又在馬來西亞成立了第一家糖廠。郭鶴年此後逐漸佔據了馬來西亞20%的糖業市場份額,也正是從那時起,他成為了「亞洲糖王」。生意做大之後,郭鶴年又開始進軍房地產行業、酒店行業等等。世界著名的香格裡拉酒店就是郭鶴年一手創建的。
  • 涅槃重生的巨人,一代創企傳奇史玉柱
    說到史玉柱,很多朋友都會想到腦白金、遊戲《徵途》、巨人公司等等。但為什麼這位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發展網際網路以及科技產業的龍頭老大會做起了保健品呢?而他以前的創業故事對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啟發呢?這一切都要從29年前的深圳說起。
  • 商界奇才史玉柱:家庭離異選擇淨身出戶,計劃600億身家留給女兒
    為了支持史玉柱創業,其妻子董春蘭也辭掉原本的工作,來公司做會計,兩人攜手創業,羨煞旁人。創業之初,史玉柱囊中羞澀,公司還是借款4000元開設的。公司開設之後,他研發了一款打字軟體,但廣告錢從何而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史玉柱只能懇求廣告商推遲半月付款,就這樣,史玉柱的創業之路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