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晚清,不得不提的人物,一定有慈禧的一席之地。她雖是女子,卻能執政多年,這得力於她自己本身的實力。慈禧年少時便工於書法,對政治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她為人心思玲瓏,嫁給鹹豐帝後很是討他歡心,鹹豐帝也很信任慈禧,批閱奏章從不避諱,有時還與她一同探討,使慈禧有機會接觸政治。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這樣,才使慈禧的野心越來越大。
慈禧自鹹豐帝逝去後,操控大清局勢接近四十年,將這一場權力的遊戲進行得酣暢淋漓。那麼這個將權力看得大於天的女人,在她人生中的最後一天,是否悔悟自己一生所做?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又做了些什麼呢?
光緒帝於34年10月21日,駕崩於慈禧緊閉他的瀛臺涵元殿內,緊接著第二天,73歲的慈禧太后隨之去世。
這樣的巧合,不得不讓人猜疑這背後是否有陰謀。有很多人認為,慈禧謀害了光緒皇帝,不然不會有這樣一前一後的巧合。這在當時的清王朝幾乎成為所有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光緒皇帝,四歲入宮,此後一直是被慈禧太后所撫養長大。說是撫養,其實是一種變相的軟禁,尤其在光緒能夠親政之時,慈禧對權力的專制達到了頂峰,而光緒面對這種權力被架空的感覺,也只剩下滿心的悲涼和無奈。精神時刻處於緊繃壓抑之中,很少開心。後遇到喜歡的女孩並迎娶為妃,卻也因慈禧太后而慘死,加上後來戊戌變法的失敗,光緒心思鬱結,接著身體便不好了,一直大病不愈。
光緒34年年初,在光緒去世的前一天,還曾經發布諭旨,號召名醫為自己治病,可見雖然光緒皇帝的病幾經調治不見效果,但神智尚在,且有信心治好病症,至少還不至於第二天就突然身亡。
也因此,這成為了這年年初所有人心中最大的疑慮。而他去世當天,再次發出兩道諭旨,除了要將溥儀留在宮內教養之外,還封了溥儀的父親為王,引起當時人們的眾多疑慮同時,也讓人不難猜出背後之人的野心。
所以人都心知肚明,大清的朝政完全掌握在慈禧手中,諭旨雖然以光緒的名義發出,但是只怕這完全是慈禧的意思,而光緒的生死,可能也是由慈禧太后操控的。而此時的溥儀,雖然在皇位之爭佔有優勢,但也存在很多變數。但有了這道諭旨,那未來的清室皇位繼承人則必然是他。
與此同時,慈禧太后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也命不久矣。她早就想好,要親眼看著光緒死去,因為即使光緒徒有其名,但也只有他頒布的諭旨才能生效。否則,如果自己先死,光緒極有可能更改這個他根本不知道的決定。不難看出,慈禧太后確實蛇蠍心腸,她清楚地明白,她死在光緒之後不但可以堵住悠悠眾口,又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慈禧太后對光緒皇帝的殺意,只怕更早就出現了。當時光緒曾想將她囚禁起來,好發兵頤和園,引起慈禧太后的痛恨。慈禧曾多次想廢掉光緒的帝位,但受到來自各方面阻力而失敗。因此變法後他就遭到慈禧的禁閉,本想徹底除去他,只是當時並不好出手。光緒作為大清皇帝,剛結束政變被禁閉本就會引起關注,如果突然去世,可能會帶來更多的變故。
後期,慈禧太后已是苟延殘喘,也不想再顧慮其他因素。在她的最後一天裡,仍是執迷不悟,將人命玩於股掌之間,她怕自已去世後,朝政重新落入光緒手中,那她將死不瞑目。這位掌握清朝權力遊戲半個世紀的女人,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仍然把權勢放在第一位,至死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