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首條「小支線巴士」正式在寶安福永試點運行。 |
深圳商報記者 肖 晗 通訊員 許覺輝 劉洪韜
全市首條「小支線巴士」線路昨日在寶安福永投入試點運營。深圳市副市長張文出席開通儀式。記者從市交委公交處了解到,作為一種新的公交服務模式,「小支線巴士」將按照市民需求靈活設站,並保持高密度發車,實現社區、大型工業區和消費商業中心、地鐵站間的緊密聯繫,盡力滿足市民「最後一公裡」的出行需求。
發車間隔最長不超過10分鐘
據了解,首條投入運營的「小支線巴士」起止站點為寶安區福永萬福廣場至和平市場,全程8公裡,票價1元,每5至10分鐘發一班車。
沿途經過永泰西路、政豐南路、福海大道、福園一路、橋和路等道路,停靠萬福廣場南、福永美聯、福永街道辦、福永康之寶、龍翔山莊、望牛亭公園、福永消防中隊、福海工業區、美希美工業園、橋頭民聯、瑞萬佳商場、新和新興工業園、新和新興工業區四區、航盛電子、大族雷射、北方俊億工業園、金裕電子、萊爾德電子、思源二區、德金社區等28個站點。
最短50米設一站可靈活停靠
據介紹,目前,深圳一些外圍區域(尤其是城市第三圈層)依然存在著公交出行需求規模小、客流需求分布零散、居民公交出行與城市中心區差距較大等問題。這些區域公交客流尚處於培養階段,現有常規公交線路的服務形式不能適應該部分客流出行需求。根據這種情況,市交委首批總共規劃了8條「小支線巴士」線路,將以寶安區為試點,陸續投入運營。
市交委公交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設想,這些「小支線巴士」除採用較小車型外,在站點設置方面會十分靈活,雖然無法做到「招手即停」,但在出行需求特別密集的區域,卻可能實現50米即設置一個停靠站。線路設計方面,也將充分考慮市民出行需求,做到「市民需求到哪裡,公交車就開到哪裡;市民需要怎麼走,公交車就怎麼跑」。
此外,在運行方式上,小支線巴士也與現有公交線路不同,除在次幹道及以上道路嚴格按照規定線路站點停靠外,在次幹道以下的小路上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沒有上下客需求的站點可跳站營運,靈活停靠。
按照支線管理模式管理
交委稱,「小支線巴士」具有路線靈活、停靠自由、班次密集、票價低廉的特點,將進一步消除城市公交出行盲點、薄弱點,解決居民日常在社區內點對點的便捷出行需求。地鐵開通後,也將適應城市低密度開發區域公交出行需求,實現社區公交微循環與常規公交網絡、軌道網絡的無縫銜接。因此計劃在試點成功後,向全市進行推廣,改善市民「最後一公裡」出行條件。此外,隨著「小支線巴士」的開行,也將有利配合打擊非法營運、限制電動自行車等工作的順利開展。
據悉,與原先的中巴不同,「小支線巴士」將由三家公交企業負責運營,按照支線管理模式進行管理。目前深圳已經形成「高快巴士」、「快、幹、支」和「小支線巴士」多品種、多形式的常規公交服務體系。
昨日首條投入運營的「小支線巴士」採用的是17座的支線巴士車型,但交委公交處負責人透露,未來將引入更小的車型,以更匹配其靈活性。
(責任編輯:付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