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臉書帳號「普魯士藍」)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將於11月24日舉行「九合一」選舉。而細數現在島內的風雲人物,非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莫屬。這股「韓流」有多強,在11月8日晚的造勢晚會上展現得淋漓盡致。究其原因,是民進黨執政不力讓全民相當失望。有臺媒稱,網絡上正熱烈討論現在誰是「臺灣最大黨」,結果答案既非執政黨,也不是在野的國民黨,而是「討厭民進黨」。
韓國瑜自10月26日鳳山造勢晚會成功後,第二場旗山造勢晚會於8日晚6點30分登場。《聯合報》稱,由於不是周末,晚間人潮備受考驗,但不到下午2點附近就開始堵車,不到4點警方封路,只允許公交車、摩託車和行人通行。一邊走一邊揮舞旗幟的「挺韓者」高喊「韓國瑜凍蒜(當選)」的口號。晚上約7點,主辦單位宣稱人數突破3.6萬人。中天新聞臺因轉播韓國瑜在旗山的造勢晚會,創下近年最高收視紀錄。
韓國瑜帶選民高唱軍歌「夜襲」,讓整場造勢氣氛達到最高點。他稱,半年前參選時被人瞧不起,一步一個腳印拼到現在,高雄市長選舉受到全臺矚目,轟動海內外,「我看見每一雙眼睛都充滿著期待,渴望高雄改變、站起來」。他接著批評民進黨前任、現任領導人傾全黨之力打一個「又老又窮又禿的韓國瑜」,未來他當選,「三山」將是高雄的金山、銀山和靠山,一定帶農漁民出外搶訂單,「11月24日用選票決定高雄未來4年,拒絕意識形態,過好生活」。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在政論節目上直言,看造勢晚會上民眾的眼神就知道「民進黨的敗選會是雪崩式的」。
同一天晚上,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出席議員候選人造勢晚會時大打「經濟牌」,自誇與臺灣無源器件供應商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很熟,之前就多次邀他投資高雄,陳泰銘滿口答應。《中國時報》9日稱,為了力抗「韓流」,大綠、小綠齊上陣。臺灣輔大哲學系助理教授周偉航日前在政論節目表示,經過他分析,韓國瑜的網絡熱度和留言背後「疑有中國大陸假帳號」。陳其邁則順勢強調,「不管是境外或是國民黨的網軍,操作越來越靈活」,他擔心「會影響到臺灣選舉的公正性」。
而備受關注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因默許競選幹事支持陳其邁,受到不少質疑。9日的一份民調顯示,柯文哲的支持率為34.1%,而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已達到31.1%,兩人差距僅剩3個百分點。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胡幼偉分析認為,柯文哲助理公開「挺綠」使柯的「白色基本盤」鬆動,而柯一旦沒了這個「白色」標籤,便立刻失去政治市場上的定位利基,「基本盤都守不牢,要怎麼勝選呢?」
連日來圍繞臺灣選舉尤其是高雄選情的消息滿天飛,凸顯一個「亂」字。網絡通訊軟體Line盛傳,有高雄市長候選人陣營找人去對手陣營臥底,要在選前最後一天帶人毆打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演出苦肉計」,讓對手來不及反應。分析認為,高雄1979年12月發生「美麗島事件」,被民進黨當成所謂「民主聖地」,根本輸不起。《聯合報》直言,選舉只剩十幾天,民進黨欲振乏力,民調反感度則一直攀高,「討厭民進黨」倒成了全民共識,如野火燎原。
對於「韓流」效應,島內看法不一。臺師大政治學研究所教授範世平認為,近期民調出現「藍盛綠衰」的情形,主要是藍營士氣正旺,鼓舞支持者樂於表態,相比之下,民進黨支持者受到社會對執政黨不滿的氛圍影響,覺得此時表態挺綠丟臉,因而低調。《中國時報》9日稱,一出又一出的選舉戲碼讓選民看得眼花繚亂,「在未來的10多天裡,光怪陸離、近似精神錯亂的場景,肯定只會多不會少」。聯合新聞網認為,「韓流」顯然會持續發威,但能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選票,仍待驗證。
在其他縣市,不少候選人陷入苦戰,選情撲朔迷離。《聯合報》7日公布的臺中市長民調顯示,國民黨候選人盧秀燕大幅領先民進黨現任市長林佳龍,但三立新聞9日公布的調查又稱,林佳龍支持率遠超盧秀燕。臺南市長選舉,國民黨人高思博已逼近民進黨的黃偉哲。9日,黨齡超過30年的民進黨創黨黨員陳振福宣布力挺高思博。他說,民進黨執政後只顧著談「臺獨」和統「獨」,卻沒有好好照顧百姓生活,已背離創黨初衷,應該給民進黨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