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
《森林鄭州生態建設規劃 (2020—2035年)》
(簡稱《規劃》)其中提出
到2035年,鄭州市所有宜林地造林綠化
所有縣(市)建成省級森林城市
所有生態廊道得到綠化
所有區縣(市)實現森林公園、溼地公園
或郊野公園全覆蓋
推動鄭州森林「綠城」向森林「綠都」跨越式提升。
鄭州街頭園林
到2035年
鄭州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6%以上
《規劃》基準年為2019年
前期為2020-2022年
後期為2023-2027年,展望到2035年
到203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36%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756萬m,溼地面積達到105萬畝,打造美麗城鎮、美麗公路、美麗河道、美麗村莊和美麗田園,實現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鄭州。
經估算,規劃總投資385.13億元。
其中,沿黃生態建設工程總投資49.07億元;山區增綠添彩工程總投資26.02億元;城鄉綠化美化工程總投資30.32億元;資源保護工程總投資26.15億元;生態公園體系建設工程總投資113.09億元;林業生態產業體系建設工程總投資98.02億元。
規劃期間,有哪些主要內容?
《規劃》表示,在鄭州市下轄6區1縣5市,以及航空港區、鄭東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等,國土總面積7446km的範圍內,對接《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一核」鄭州大都市生態區,結合鄭州市「東強、南動、西美、北靜、中優、外聯」城市發展功能布局,綜合考慮國土空間布局,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要求,以森林為主體,系統配置森林、溼地、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等生態空間,統籌推進森林、溼地、城市等生態體系建設,著力構建「一河二區四帶三網多組團多園區」的總體布局。
此外,還將實施沿黃生態建設工程、城市生態隔離帶建設工程、山區增綠添彩工程、三網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城鄉綠化美化工程、森林質量提升工程、資源保護工程、生態公園體系建設工程、林業生態產業體系建設工程、林業科技支撐保障工程等十大重點工程。
分期目標公布到2022年要完成這五項工程
根據《規劃》分期,每個階段都有哪些目標呢?
具體來看,前期目標(2020—2022年)為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增強、服務功能顯著提升,人居生態質量明顯提升,初步打造「綠滿鄭州、四季常青、三季花開」的生態景象。
前期重點是圍繞「一個指標」開展「五項工程」,即圍繞提高「森林覆蓋率」,大力實施五項工程,分別是
(1)山區平原國土綠化工程;
(2)城市生態隔離帶綠化提升工程;
(3)以鳳湖生態休閒區建設為代表,帶動全市森林公園群建設工程;
(4)以鄭州黃河溼地保護建設為抓手,帶動全市溼地群保護建設工程;
(5)以森林旅遊產業發展為依託,開展森林綠道連通工程,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生態保障。
後期目標(2023—2027年)
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結構穩定、質量持續提高、服務功能持續增強,人居生態環境優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更加鞏固。
展望期目標(2028—2035年)
鄭州市建設成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生態狀況整體步入良性循環,滿足區域生態保護、綠色經濟發展的需求。山區、平原、城市、鄉村、廊道、社區實現大幅增綠、結構優化、質量提升和效益增強。
從「綠城」向「綠都」提升
鄭州的環境建設越來越好
還有這些民生實事,你都了解嗎?
每500米一個大綠地
大項目需配建2000平米以上社區公園
在城鄉綠化美化工程中,圍繞鄭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規劃》提出,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充分發揮森林在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和城市現代風貌方面的獨特作用,增加城市綠色元素,使城市森林、綠地、河流等形成完整的生態網絡,形成「城在林中、園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隨」的生態格局。
推動綠地免費向居民開放,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力爭每500米有一個公園綠地,力求出行見綠;對大項目建設要求配建面積不小於2000平方米的社區公園。所有縣(市)在規劃期全部建成森林城市。
家門口的智能健身驛站免費開放使用
在家門口的公園或者綠地一角,有免費的健身器材可以使用,這些健身器材不但能幫你記錄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還能測卡路裡、給手機充電……碰到這樣的「健身角」你愛不愛?
今年5月,鄭州市發布2020民生實事清單,其中提到,要新增、升級改造智能健身驛站30個。
記者走訪發現,在一個健身驛站,6根柱子中,其中5根前後都安裝著兩種健身器材,有坐推訓練器、健身車、划船器、橢圓漫步機等。
每個健身器材上的標牌下方,有一個顯示屏,使用器材後,上面會記錄運動時間、運動頻率、卡路裡等信息。
這些信息還可以通過掃碼上傳到手機上。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健身器材上,還有一個USB插口,可供手機充電。
智能健身驛站很不錯,今年要安裝30個的「小目標」何時能完成?都會安裝在哪裡?
對此,鄭州市體育局體育設施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智能健身驛站的各種健身器材招標採購已完成,9月下旬就會進行安裝,預計「十一」前後可陸續安裝完成使用,「屆時,歡迎廣大市民前去使用。」
已確定的部分驛站位置有
金水區:中州大道與廣電南路交叉口西北角
二七區:南環公園
中原區:涵秋公園
管城區:管城區體育公園
惠濟區:一品香公園、下坡楊公園
鄭東新區:七裡河公園;高新區:天健湖公園
全市國家級森林公園達到5個
新建3處溼地公園
生態公園體系建設工程方面,《規劃》明確,開展侯寨、邙嶺、水磨、梅山、白寨、摩旗山等20處森林公園建設,其中有9處為新建森林公園。規劃期內,使全市國家級森林公園達到5個,省級森林公園達到17個,現有森林公園植被恢復、綠化和景觀提升等面積16.9216萬畝,新建森林公園面積4.5500萬畝。
北龍湖溼地公園的天鵝吸引遊客駐足觀看
同時,對已經建成的北龍湖、龍子湖、象湖、雁鳴湖等11處溼地公園開展水系連通、植被恢復和質量提升工程,形成沿黃河流溼地和沿黃湖泊溼地相結合的溼地公園群,打造形成一條生態文化科普宣教、休閒觀光的溼地綠帶。
鄭州龍子湖畔
開展溼地公園保護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續建中牟雁鳴湖萬畝溼地公園、新鄭十七裡河溼地公園、新密溱水河溼地公園等8處,共計10.28萬畝;新建登封隱士湖溼地公園、新鄭市雙洎河溼地公園、登封市西南郊野溼地公園(祖家莊)等3處,共計0.47萬畝。
開展鳳湖生態休閒區建設
打造鄭州西南生態文化宜居「後花園」
發展森林旅遊產業,全市構建以森林公園為主體,溼地公園、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等相結合的森林旅遊體系。
開展鳳湖生態休閒區建設,總用地面積20萬畝。將鳳湖生態休閒區打造成為鄭州西南生態文化宜居的後花園,逐步建設成為中原地區乃至全國的生態建設示範區、綠色發展示範區和森林文化旅遊示範區,實現「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的目標。
同時,以發展森林旅遊為契機,以建設和完善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森林公園13個以及其他風景名勝區6個等自然保護地為重點的基礎設施、遊覽服務與科普教育等,大力提升公園接待能力。依託全市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國有林場、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等,以「修身養性、調試機能、延緩衰老」為目的,建設一批森林康養基地。
河南商報、大河財立方、猛獁新聞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