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是由宮崎駿執導,日高法子、坂本千夏、糸井重裡配音,配樂的動畫電影,於1988年4月16日在日本上映。該片講述了草壁達郎的妻子草壁靖子生病住院後,他帶著草壁五月與四歲的妹妹小梅回到鄉間居住的故事。
有一類好作品,可以直入人心,不需經過思考,就與內心深處的某些情緒發生共鳴。
《龍貓》就是如此。它從童心的視角看待世界、解讀世界、探索世界,無論觀影對象是兒童、少年,或是天真尚存的成年人。
宮崎駿《龍貓》鄉間美景、胖胖的龍貓、別具一格的貓車、可愛的姐妹倆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開懷大笑。大聲地笑出來,就不那麼害怕了。
影片裡的姐妹兩人,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搬新家時,她們打開房門,被一群飛快爬走的黑漆漆的小東西嚇得寒毛直豎。可下一秒鐘,姐妹對妹妹說:我們一起大叫看看,可怕的東西就會跑光光了。她們果真大叫,然後小心翼翼地走到屋裡「探險」。
後來,她們聽爸爸說,這是久未住人的房間常有的「灰塵精靈」,兩姐妹便對著天空大喊:灰塵精靈,你們快點出來! 躲著不出來,就把你眼睛挖出來!那之後,兩人又哈哈哈地笑作一團。
很多人不得不承認,每個場景的畫面細緻入微,層次豐富,青藍綠的暖系色調,讓影片煥發勃勃生機。
多數人會驚嘆宮崎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一隻肥碩身體,笑起來露出兩排牙,毛茸茸,軟萌萌的龍貓,會為了聽雨點落在傘棚上的聲音,震動肥大身軀,讓更多雨水落下展現的親切憨厚。
日本電影裡有一類風格,一直以來為諸多觀眾所痴迷。平談雅致裡透著生活的脈搏跳動,溫情細膩到讓人倍感治癒,今年在國內院線上映的電影中,是枝裕和、巖井俊二都是這類風格,包括矢口史靖的《生存家族》,亦是如此。
而宮崎駿的《龍貓》,可以說是這類風格的集大成者。很難想像,無需惡人,無需所謂的反派,無需多少生活的艱辛、環境的險惡,甚至無需多少激烈的戲劇衝突,一部片子仍然可以如此富有張力,讓你看得津津有味,瞬間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氛圍之中,不能自拔。
整部影片中,作為主角的龍貓直到電影開場20分鐘後才出現,而且出場的次數加起來也只有4次,可以算得上宮崎駿作品中主角露面最少的一部了,有不少觀眾看完之後「抱怨」根本都沒有看夠。
但它每一次出場都讓人充滿期待,因為每次都是不同體驗。
有許許多多的細節,都能讓已經成年的我們會心一笑。
比如下雨天路上會出現癩蛤蟆;比如看到小蝌蚪就想用手去抓;比如龍貓在下雨天跺腳只為了雨落在傘面上,只為了聽到噼裡啪啦的聲音;比如將瓜果放在冷水裡冰一冰,比如這種去小溪取水,再放進水井裡壓出來;比如男孩因為身高不夠而只能用這種姿勢騎自行車......
這些都是真真切切的我的童年記憶,好像就發生在昨天。我的夏天有蟬鳴、蒲扇、數不清的星星。而我卻沒有一個龍貓,能趴在它的肚子上呼呼睡大覺,能幫我解決生活中的煩心事。孩子或許還能幻想,在我成年之後,我甚至連幻想的權利也失去了。
我想這個電影,孩子們去看會充滿歡樂,大人們呢,心裡肯定五味陳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