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30年代後期,飛機上的廁所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簡單粗暴。20世紀30年代後,人們用漏鬥接一根管子將排洩物直通天空,可以想像高空氣流對屁屁的輕撫,那酸爽……自行腦補。
到了二戰時期,英國人在惠靈頓轟炸機裡將「一根管子」進化成了「一個桶」,在狹小的空間裡布置了一個衝水馬桶。然而……還是將排洩物直通天空。
由於衝水的時候會伴隨一聲哨子似的響聲,飛機上的廁所被叫做「呼嘯屎屋」,然後,「尿冰屎雨」就可能會降落在某家的屋頂或某個人的頭上。
戰後,隨著民航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坐上了飛機,而地上的人受到「天降大便」襲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憤怒的民眾倒逼航空公司們想到了新的排放方案——在排洩物中添加了藍色除臭液,然後儲存在機身內的廢料罐中。既解決了方便時產生的氣味,又沒有直接將排洩物直接排入天空。
CCTV的《走近科學》有一集就講了天上掉了幾塊冰砸到河北一個農村裡。圍觀群眾紛紛上前品嘗,據說還一老頭抱了兩塊回冰箱裡凍著,說這叫無根之水,每天一舔,可包治百病,還挺好吃……
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第一架飛機,1976年James Kemper發明了真空馬桶技術,1982年,這個技術才正式被投入商用。
這期間,人類已經發明了航空飛船飛向了太空,卻還是沒有真正解決飛翔的便便問題。這項跨時代的真空馬桶技術,依靠真空產生的氣流衝掉排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