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開始文學創作的第三年,我買到了1982年1月中國青年出版社第11次印刷的長篇小說《創業史》,定價1.35元,我在這本書的封面上鄭重寫上『彭見明』……」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原著小說作者彭見明的一番獲獎發言,道出了無數位文學作者從籍籍無名到慢慢被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熟知的艱辛過程。
11月29日至12月1日,《海外文摘》雜誌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誌社主辦的「2019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北京舉行,評選出年度5個獎項。其中,彭見明《我的崇拜》、學群《稻子和吃稻子的人》、李曉東《千秋鑄成馮太后》、師鄭娟《遠逝的親情》、夏侯俊傑《我那雙胞胎哥哥》、喬悟義《我們腳下的路》、查興娥《火車上的一頓免費晚餐》等10篇作品榮獲單篇散文類一等獎。另外,新疆女作家阿瑟穆·小七《唯有解憂牧場》、吳合眾《江水泱泱》、胡斌《從川藏線回來的汽車兵》、張瑛薇《誰在背後說我壞話》、吳藝《河堤》、吳有君《遇見張恨水》等作品,分別榮獲「十佳散文集獎」,「十佳散文獎」,散文集類一二等獎,單篇散文類二三等獎,而備受矚目的年度「精銳獎」,被陝西省作家基石奪得,他在獲獎散文《柳青,一座不朽的精神燈塔》中描述的皇甫村,不僅是作者的出生地,也正是作家柳青當年紮根基層、為老百姓謀福祉的一個小村,他字字句句飽含深情,謳歌了人民作家柳青撼天動地的人格、精神、風骨。
本屆年會專門組織「新時代,我們向柳青學習什麼」座談會。座談會上,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深情地說:「柳青用他的作品,用他的生命,完成了自己對自己的塑造,他的人民性、他的低調、他的樸實,是值得我們每一個當代的中國作家所學習的。」
著名軍旅作家王宗仁在發言中,也幾次談及作家柳青對他文學創作的影響:「柳青的《創業史》,我是在青藏高原斷斷續續從《延河》連載上看到的。後來,在一次創作座談會上,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柳青,我為他的講話作記錄,柳青反覆說,《創業史》我要寫下去!像我這樣生長在柳青故鄉的作家,從柳青身上汲取了做人的養分,文學的養分。」
年會上,《海外文摘》雜誌社執行主編蔣建偉發表了《2019年中國散文工作報告》,主辦方還舉辦了6場名家講座、「新時代,我們向柳青學習什麼」座談會、2019年中國散文朗誦會、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中宣部中國畫報協會會長劉建生,作家梁曉聲、彭見明、譚仲池、王宗仁、鮑爾吉·原野、張銳鋒、徐可、張志強、崔憲濤、蔣建偉、張映勤、趙宏興與全國百餘位作家參加了這次活動。
據悉,一年一度的中國散文年會,是全國散文界最隆重的年度盛典,自2007年12月在北京召開以來,每年從全國數百家報刊、出版社發表的散文當中,評選出最優秀的一批散文,極大地繁榮了中國當代散文創作,已推介了王蒙、林非、王巨才、徐懷中、李存葆、梁曉聲、韓靜霆、王宗仁、鮑爾吉·原野、劉慶邦、于堅、蔣建偉、阿成、葉延濱、學群、周亞鷹等名家新人的散文佳作,迄今已經舉辦了13年。(武振江)
轉自:中國人物榜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