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陣織和緙絲的區別
西陣織和緙絲的區別 2019-08-22 15:35:04 來源:全球紡織網 西陣織和緙絲的區別,西陣織,為日本國寶級的傳統工藝品,在織品界享譽盛名地位崇高
-
緙絲和刺繡的區別 緙絲和刺繡哪個好
緙絲和刺繡的區別 緙絲和刺繡哪個好 2019-08-22 15:43:44 來源:全球紡織網 緙絲和刺繡的區別,緙絲和刺繡哪個好?
-
雲錦和緙絲哪個貴 雲錦和緙絲一樣嗎 有什麼區別
雲錦和緙絲哪個貴 雲錦和緙絲一樣嗎 有什麼區別 2019-08-22 15:51:02 來源:全球紡織網 雲錦和緙絲哪個貴?雲錦和緙絲一樣嗎?
-
【科普】傳說中的西陣織究竟是什麼?
這是很多女人在見識過使用西陣織製作的箱包後發出的感嘆。那麼傳說中的西陣織究竟是什麼呢?它為什麼能讓人發出這樣的感嘆呢?西陣織 にしじんおり,織物名,為日本國寶級的傳統工藝品,在織品界享譽盛名地位崇高,以多品種少量生產方式為其特色。因其出產於日本京都的西陣地區而得名。簡而言之,就是日本人的高級定製紡織品。
-
「國禮」緙絲:「買的是織娘的寂寞」
古老技藝曾鎖在深宮緙絲,也叫「刻絲」,織造工具類似織錦,為古老木機及若干竹製梭與撥;然而與織錦不同的是,緙絲所採用的是「通經斷緯」式織造技藝,用同色蠶絲貫通作經,用各色彩絲作緯,根據紋樣的輪廓或色彩的變化採用不斷換梭和局部回緯的方式織製圖案。緙絲無關印染,不需底布,手法繁複。
-
蘇州緙絲名家匠品.緙絲刺繡香囊(或荷包)-運用緙絲和刺繡技藝!
香囊與荷包起初是有區別的,目前很多人作為古裝漢服配飾或中國元素禮物,象徵意義大於實用,古裝漢服,除了仙氣飄飄的裙裾還有腰間的環佩叮噹,古人在腰間會系上玉佩,少不了的還有一個精緻的香囊!荷包的圖案與香囊沒有本質的區別,大體一樣。因為古人衣服比較寬大,屬於長袍大褂,衣服上沒有口袋,也沒有像現代人提精美包包的習慣,因此古人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製作荷包。荷包的圖案與香囊沒有本質的區別,大體一樣。
-
華服、緙絲和雲錦
今年「五一」前夕,首都博物館將NE·TIGER出品的一件名為「鸞鳳雙棲牡丹」的緙絲華服納為藏品永久收藏。這件紅色絲綢禮服的看點在上部,交織了金線,點綴著孔雀藍,最特別之處是用了7種緙絲工藝來表現鳳凰及牡丹圖案:腹部採用本緙絲,領部和袖口用了明緙絲,胸部採用鋁緙絲,腰部用的是引箔緙絲,雙肩採用絨緙絲,後背則分別採用了雕鏤緙絲和紫峰緙絲。
-
把緙絲穿在身上是怎樣一種體驗
從有緙絲織造技藝以來,其就被運用於各種實用、裝飾品之上。唐代出土的緙絲織品大都是實用品,織物風格也明顯受到西方影響;宋代的緙絲不僅技藝相比唐代發展更為成熟,而且將緙絲的藝術性提升到了頂端,緙絲與宋代書畫的相遇使其掙脫實用品的束縛,邁入藝術的殿堂。 唐宋之後的緙絲仍然在不斷發展,或被用於緙織書畫作品、宗教用品,或用於服飾裝飾、日用裝飾,現今都流傳下了許多精品佳作。
-
緙絲:一寸緙絲一寸金
緙絲原料為蠶絲金線,以簡單的平紋木機,採通經斷緯的方法織造。」緙」字之義,在梁顧野王所撰《玉篇》中稱為「織緯」,也就是畫面的構成全賴緯線的變化,織出的圖案正反兩面皆同。由於不同顏色緯線所織成的圖形彼此不相關聯,因此會在圖案形狀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所以緙絲又稱為「刻絲」。
-
子蕃緙絲
緙絲,在古代文獻中有多種稱謂。宋人洪皓《松漠紀聞》中作「剋絲」;北宋末年莊綽《雞肋編》中稱「刻絲」;明代學者曹昭《格古要論》中,稱其為「刻色作」。大概是明代人為了區別「木刻」與「刻絲」的差異,特別用「緙絲」指絲織品。明代周祈《名義考》就強調「緙絲」是具有雕鏤質感的精美絲織工藝品。宋徽宗曾題詩:「雀踏花枝出素紈,曾聞人說刻絲難。要知應是宣和物,莫作尋常黹繡看。」
-
日本京都西陣織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織物?
因為應仁之亂中由山名宗全率領的西方軍隊組成陣地,織部町被稱為西陣,故有了「西陣織」之名。西陣織一直用於為皇室、官宦、武士們設計製作華麗的織物及華美的和服,這種織金、緞子、唐織、紗綾等高檔織物主要用作和服面料。在絲線中增加金線的「本金引箔」技術和緙絲技術,更使西陣織成為奢華、精緻、典雅、高檔面料的代名詞。
-
緙絲是什麼成分 緙絲是天然纖維嗎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這是一種經彩緯顯現花紋,形成花紋邊界,具有猶如雕琢縷刻的效果,且富雙面立體感的絲織工藝品。緙絲的編織方法不同於刺繡和織錦。它採用"通經斷緯"的織法,而一般錦的織法皆為"通經通緯"法,即緯線穿通織物的整個幅面。緙絲有其專用的織機緙絲機,這是一種簡便的平紋木機。
-
【賞物計劃】織中聖品緙絲
緙絲,是曾是用於「龍袍」的編織手藝,一度只能是王公貴族專享的體面。緙絲是江南的手藝人對經緯交織技術最大程度的發揮,緯線在織梭的引領下,天馬行空無所不能,以難以數計的方式穿過經線變成各種圖案,同時編織進的還有日日夜夜的時間,才實現了舊時一個朝代的繁華和體面。
-
緙絲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這是一種經彩緯顯現花紋,形成花紋邊界,具有猶如雕琢縷刻的效果,且富雙面立體感的絲織工藝品。緙絲的編織方法不同於刺繡和織錦。它採用「通經斷緯」的織法,而一般錦的織法皆為通經通緯法,即緯線穿通織物的整個幅面。
-
定州緙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正式對外公示的第五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中 定州緙絲織造技藝上榜 自2019年起,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17歲學緙絲,他耗費3年修緙絲編織的龍袍,孔雀羽毛用了6000餘根
《蓮塘乳鴨圖》羽毛部分緙絲又稱為刻絲,以蠶絲和金錢為原料織就的一種藝術。「通經斷緯」是緙絲區別於其他織法的最大特點。因為這一特點,緙絲特別適宜製作書畫作品。按照預先描繪的畫稿,在木織機上,手持舟形小梭和撥子,通經回緯,腳一踩,手一撥,一個作品能坐一天。
-
緙絲,雕刻了的絲綢
由於織工技法巧妙、耗工多、用材名貴,歷代把它與黃金等價,有「織中之聖」、「一寸緙絲一寸金」的美譽。緙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這是一種利用挑經顯緯方式織就的極具裝飾性的絲織品,由於耗時耗力、能織就的工匠為數不多、成本高等原因,緙絲從宋元以來一直都是皇家御用織物,普通百姓很少得見。
-
日本京都西陣織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織物?
因為應仁之亂中由山名宗全率領的西方軍隊組成陣地,織部町被稱為西陣,故有了「西陣織」之名。西陣織一直用於為皇室、官宦、武士們設計製作華麗的織物及華美的和服,這種織金、緞子、唐織、紗綾等高檔織物主要用作和服面料。在絲線中增加金線的「本金引箔」技術和緙絲技術,更使西陣織成為奢華、精緻、典雅、高檔面料的代名詞。
-
曾拍出1.3億天價的緙絲陀羅尼經被,是清朝哪位皇帝的御用之物
當然,他也錯過了蓋在慈禧和乾隆身上的兩條緙絲陀羅尼經被。那麼,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究竟有多珍貴呢?一、經被尺幅寬大,是御用之物。這件正黃緞底的緙絲陀羅尼經被,長2米,寬1.38米,面積接近3平方米,用鑑定專家的話來說,「這樣大的緙絲織物非常少見,如果一個人織就,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何況它雖歷經數百年風雨,品相仍然完好無損,這點顯得尤為珍貴。在清代,陀羅尼經被的使用,被正式納入喪葬禮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