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18左右,浙江氣象發布寒潮來襲消息:目前,北風已經呼呼得吹到浙北北部,我省即將開啟氣溫倒降模式。
滿屏的寒潮藍色預警也預示著斷崖式降溫就要到來了!
什麼是「寒潮」?
冷空氣有以下級別:弱冷空氣→中等強度冷空氣→較強冷空氣→強冷空氣→寒潮!
所以「寒潮」是冷空氣中的最強級別。是冷空氣中的「大Boss!」
2月16日最冷
今天上午開始氣溫一路下降,預計今天傍晚17時只有7℃!晚上20時杭州主城區4℃左右,加上呼呼的偏北風,人體感覺會比較冷。
16日早晨最低1℃左右,同時在冷空氣帶來的北風影響下,人體感覺是最冷的一天。
17日-18日天氣晴朗,最低會達到零下2℃左右,有薄冰或冰凍,山區零下3~零下6℃,有冰凍或嚴重冰凍,白天最高氣溫會在10℃上下。
大風情況:
平原地區最大偏北風6~8級、山區和江湖水面8~10級。
今晚主城區可能下雪!很難產生積雪
在淳安、臨安的西部高山區,預計今天傍晚開始就將轉為雨夾雪或雪,最大積雪可能超過5cm。
平原地區,由於近地面氣溫不夠低,預計在今天夜裡隨著氣溫的降低,逐漸會轉為雨夾雪或雪。
杭州主城區在半夜前後逐漸轉為雨夾雪或雪,明天早晨前後雨雪止轉多雲。杭州主城區最大可能是今晚23時到後天02時這個時間段出現降雪。
這次冷空氣的強度足夠強,從今天半夜開始杭州主城區的高空、中低空以及近地面的氣溫都會達到降雪的氣象條件。但正是因為冷空氣南下影響的時候移動速度非常快,導致暖溼氣流快速退去,而水汽可能會不足,杭州主城區上空有可能甚至不下雪,或者只是飄一些零星的雨夾雪或雪花,很難產生明顯積雪。
2月下旬,杭州進入季節轉換階段!
19日開始到2月下旬,冷空氣影響趨於結束,杭州的氣溫開始明顯回升,最高氣溫會上升到20℃以上,進入冬天到春天的轉換時段。
特別提醒:
在戶外防疫工作人員,務必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不要用火盆取暖,因為有一氧化碳中毒和火災隱患。同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務必加固臨時搭建的隔離牆、帳篷等設施,以防大風帶來的安全隱患。
今天,從事冠狀病毒研究的華科大同濟醫學院李巖教授介紹,不要指望寒潮能「凍死」新冠病毒,個人防護不僅不能減少,反而還要升級,房間要定時、定點通風。
1、寒潮低溫天氣對疫情防控、消滅病毒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答:傳染病的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顯著影響。氣候變化是自然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寒潮、低溫等氣候變化,對疫情防控總體來說是不利的。病毒耐冷不耐熱,低溫使得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時間延長,更容易導致其傳播。
2、民間所說的瑞雪兆豐年,下雪對消滅病菌是有好處的,適用於新冠病毒嗎?
答:「瑞雪兆豐年」強調的是下場大雪後,低溫會殺死農作物的蟲害,從而增加作物的收成。低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殺滅多細胞生命體的害蟲,但是對單細胞的細菌或者無細胞結構的病毒來說,它們在低溫情況下存活更久,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進入人體後依然可以致病!因而「瑞雪兆豐年」並不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3、歷史上特殊天氣對控制疫情產生過什麼作用?
答:就流行病學觀察,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2002-2003年非典以及如今的新冠肺炎均起始於寒冷季節!這種現象可能與低溫有利於病毒在環境中存活有關;豔陽高照,其中的紫外線可能會加速環境中病毒的死亡。非典到次年5月份差不多就控制住了,環境因素在其中可能有部分作用。但目前,新冠病毒的致病性與之有顯著不同,比如有隱性感染且有傳染性,環境因素的作用有多大,尚待進一步觀察。但是無論如何,控制疫情還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與配合,遵循科學的公共衛生防護措施,及時阻斷疫情傳播途徑,儘早控制疫情。
4、寒潮天氣來了,在疫情防控方面,還需要有哪些加強的地方?
答:面對寒潮天氣,普通市民需要加強自身保暖,尤其是有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基礎疾病的市民,避免因受寒而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更易感病毒;其次仍然要堅持居家隔離少外出。市民要做好保暖,保持營養,增強自身體質和免疫力。
另外,低溫極端天氣,普通居民居家防護、保暖時房間容易處於密閉狀態,特別要注意做好房間定時、定點通風。室內通風可以改成多次、短時間通風,通風時避免寒風侵入人體。
寒潮天氣外出執行防疫活動需要注意出行安全,提防路面溼滑,這個時期仍然需要我們堅持、再堅持一下,勝利在望。
目前正值
抗擊新冠肺炎的關鍵時期請所有人注意保暖
及時添衣保暖
非必要不外出
來源:1818黃金眼綜合杭州天氣、浙江天氣、紅星新聞、長江日報、武漢晚報
持續關注
杭州更新暫停銷售常用退熱藥品目錄!含泰諾、白加黑、芬必得等43種
男子發微博稱當官的父親派車接回荊州?網警硬核回應:吹牛
老夫妻雙雙感染新冠肺炎,86歲的他打著點滴哄老伴吃飯
我是如何戰勝新型冠狀病毒的?武漢康復者親述
浙江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7例!杭州新增1例,現住西湖區翠苑街道古翠路234號
返杭進入卡口,要做哪些準備?1818黃金眼主播實地探營
沒口罩,女子穿成「長頸鹿」去醫院掛號!專家說了三個字……
編輯:陳亦怡
審核:盧珊、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