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山圖志>序》:「凡人之情以罕為貴,則從而誇之,以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
認祖歸宗落葉歸根,無論是從「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彷徨還是從「低頭思故鄉」的憂傷之中,我們都能感受到國人對故鄉的的重視與思念之情。那大家是否聽說過「趕屍」呢?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種迷信又詭異的事情,但其實趕屍的目的是為了使在異鄉死去的人落葉歸根,而湘西最後一「趕屍匠」,示範了趕屍的過程,揭開趕屍的神秘面紗。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一提起屍體,很多人都會覺得很晦氣,然而在湘西卻有這麼一個職業,專門和屍體打交道,他們就是傳說中的「趕屍匠」。所謂的趕屍匠便是在人死後,將屍體從死去的地方帶回家中入葬的專業人員。我們經常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趕屍匠的存在,在影視作品中趕屍匠可以讓貼著符紙的屍體跟著他們的步伐行走或者是跳躍,而且這類場景經常在夜晚呈現,這使趕屍這件事變得更加邪門。
那麼在現實中屍體真的會自己行走嗎?中國最後一位趕屍匠在一檔電視節目中揭開了湘西趕屍的秘密。在我國湘西地區一直流傳著趕屍匠的說法,但是如果讓當地人說出趕屍匠的名字或者描述他們的長相,他們是一問三不知的,這更讓趕屍匠的身份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號稱最後一位趕屍匠的田鐵武,被詢問到絕大多數人對趕屍存在的疑問。
田鐵武本不想向公眾描述趕屍的細節,但是考慮到趕屍作為湘西傳統文化的一種流傳至今,然而越來越少的人知道它的存在,更別說繼承了。為了不讓趕屍文化銷聲匿跡,田鐵武再三考慮後決定接受採訪。田鐵武還表示,為了更好的說明趕屍的過程,他決定現場演示一遍他師傅當年傳給他的趕屍絕技。
為了達到真實的趕屍效果,田師傅選擇在山坡上的一個小樹林裡展示趕屍技巧,讓自己的幾位徒弟來配合自己完成趕屍的整個過程。據田師傅介紹,趕屍這件事並沒有多神秘恐怖,只是因為趕屍一般都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所以見過的人也沒有幾個,有的人即便是晚上撞見了,也會因為光線比較昏暗,無法看清趕屍匠和屍體的真正面目 ,頂多只能看到幾個黑影,所以趕屍這件事在經過人們口口相傳之後就變得很邪乎。
到了晚上,田師傅帶著各種趕屍的工具上山,並找了幾位徒弟扮演屍體。田師傅帶的第一種工具就是大家經常在電影裡看到的符咒,人們常認為屍體臉上貼的符咒是用來鎮魂驅邪的,但是田師傅說到,這種符咒只是看上去很邪乎,但它們的實際作用是防止蚊蟲叮咬死者的臉部以及其他裸露的地方罷了。
因為在趕屍前屍體是提前處理好的,只有臉部裸露在外面,所以僅僅需要在屍體臉上貼上符咒。第二種工具是黑色的長竹竿,這種竹竿是用來抬屍體的,之所以塗成黑色,是防止人們看清它的真面目,而竹竿也必須從死者胳膊下面穿過,這樣在外人看來,屍體就變成了能舉起雙手的怪物了。而實際上在屍體的前後,有兩個活人在抬著屍體行走。
田師傅還說按照最低的標準,趕屍時一般需要四個趕屍匠。但是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角色,一般一支趕屍隊伍需要有一個趕屍人,一個引屍人,一個扶屍人,還有一個點燈人,也就是引路人。點燈人主要負責查看路線,尋找最適合屍體通過的路,而且還要隔一段路程點一盞蠟燭,以便趕屍隊伍知道前行的路線。
引屍人和趕屍人是趕屍隊伍中一前一後的兩個人,他們大多是經驗豐富的老趕屍匠,主要負責管理隊伍的工作。而扶屍人就是用竹竿抬屍體的人,他們的工作最是辛苦,因為他們在抬屍體的過程中不能讓屍體出現任何的損壞。而且根據時間的長短,還要適當加快速度,快的話一晚上可以走三四十公裡,由於趕路的時間一般都是晚上十二點到凌晨四點,視線十分不好,所以扶屍人要十分的小心。
田師傅解答了大多數人的疑惑,讓趕屍不再是一件極其邪乎的事,其實如此看來趕屍匠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他們將客死異鄉的亡魂帶回家鄉讓他們認祖歸宗,也是生者得到一絲心靈的慰藉。
參考資料:
《<蘇山圖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