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日本旅遊,日本網吧會讓你大開眼界,它是這樣的:日本網吧是設計成獨立小房間的,大概2-5平方米,剛好夠一個成年人平躺,但是小小的房間內啥都有。除了電腦和玩遊戲的正常功能外,竟然還有獨立衛浴,可以洗澡洗漱等,有的網吧甚至會提供VR眼鏡,讓你玩既私密又過癮,而且日本年輕人即使出差,寧願在網吧「獨享」也不願去住酒店,看完是不是讓人「臉紅」?
但是,你再看看我們國內的網吧,截然不同的消費場景,它可是這樣的:在一個寬敞的大廳裡,一列列並排的寬屏電腦和座位,每個年輕人都帶著耳麥,不管你是組團還是個人的,都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遊戲廝殺」。當有人遊戲戰敗,或被「絕殺」,又會有「吶喊聲」傳出,同行的人彼此掙得「面紅耳赤」。大家玩的夠盡興,但在這種多人聚集的空間裡,溫熱的空氣讓人很「臉紅」,不是嗎?
日本網吧追求的是獨立空間,自由私密,是一種偏向單身的生活形態。而中國的網吧則追求那種「聚玩式」和「敞開式」的空間,多人互動的場景,是一種偏向社交的生活形態。
可見,日本網吧與中國網吧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消費生活場景。它們的誕生背景、消費文化差異以及盈利模式都有哪些不同點,我們就來看看吧!
一、網吧都「愛」年輕人,功能定位卻:「我們不一樣」
網吧作為一個消費形態存在,中國與日本的網吧誕生背景是略有不同的,其實這也是目前兩種消費場景產生差異的初始根源。
中國網吧,是為滿足「上網」和「玩遊戲」而誕生的
中國的網民最早就是誕生在「網吧」的!那時候,我們都對上網其實感覺很「神聖」,但是電腦和手機未能普及,想上網只能靠網吧!
後來,電腦家家戶戶標配,智慧型手機興起,年輕人的上網渠道多樣化!網吧作為上網的功能逐漸弱化,而網吧的經營業態也面臨挑戰,業績下滑,經營困難比比皆是。
根據數據顯示,2018 年,我國上網服務場所總營收為 706 億元,較 2016 年的高點下降 34 億元;當年我國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數量為 13.8 萬所,相較於 2016 年淨減少 1.4 萬所。隨著網吧的「洗牌」,「玩遊戲」的主流功能被越來越強化。
因此,網吧業態隨著時代變化,也在逐漸升級換代,從「網吧」到「網咖」的進化,成為電競與玩遊戲最火熱的場所。
因此,「網咖」的定位開始偏重於打造遊戲玩家的主戰場,終於讓「網吧」又煥發出一股新生力量。
目前全國人口如果按照14億,遊戲玩家6.9億,電競玩家2.7億,其中1.2億在線下門店。可見,「網咖」的市場潛力帶動了整個行業欣欣向榮,而且還在不斷發展。國內網吧10多年的行業起起伏伏,從火爆到啞火,然後又到井噴,不管如何演變進化,「玩遊戲」功能始終都是佔據主流。
日本網吧,是為滿足「上網」和「難民」而誕生的
日本網吧的誕生卻是源於作為「難民」的避難所而逐漸發展繁榮的。日本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別看民眾收入高,但是物價高、租金高和酒店貴也是伴隨的常態,反而「網吧」既能上網又能生活,「網吧難民」就此誕生了。
「網吧難民」一詞,最早源於NNN電視臺(日本電視臺)2007年一部叫做「網吧難民,漂流的貧苦人」的報導,其中發現很多難民竟然長期都居住在網吧裡面。
根據日本的調查數據:長期生活在網吧裡的人,其中有43%都承認,自己因為實在沒錢住宿,而曾經睡過大街,也有18%的的人是因為玩兒的太晚,錯過了末班車而回不了家。47%的人說自己的月收入在11~15萬日元左右。因此,日本網吧其實看起來不像網吧,更應該稱呼為「睡吧」,然後通過在這個空間裡打造包括上網和生活的種種場景,而且越來越有特色,已經成為日本人出差或旅遊的必備。
日本網吧隨著時代的發展,始終也沒有碰到發展的瓶頸,而主要是通過如何把網吧的消費場景與服務做得更加「極致」進行升級,比如配備VR設備等。
二、網吧是年輕人「消費文化」差異的舞臺
不管網吧的功能如何定位,都是屬於年輕人的聚集地。其實當下年輕人的消費體驗感追求具有共通性,但是為何中國網吧與日本網吧的兩種模式之間並沒有互相滲透和借鑑呢?顯然這裡存在「消費文化」的差異。
中國年輕人把網吧當做「社交空間」
如今國內網咖對年輕人「體驗感」需求設計是不遺餘力的,包括空間環境和桌椅硬體配備的檔次,以及電腦滿足電競和遊戲操控感的設計。
雖然手遊是年輕人遊戲的一種選擇,但是到了網吧可以更多的人一起訓練和玩,甚至還有「線上約玩」和「線下聚玩」的功能等,這都是一種國內年輕人的消費文化。
同時,獨立包間也是網咖打造的一個升級版服務,但是為何始終沒有演變成為日本網吧的模式?
中國的「孤身患者」年輕人其實也不少,只是這些年輕人相對選擇壓抑自己,只能被逼著融入社會。他們身上往往會被貼上「內向」、「不合群」、「不善言辭」的標籤。
他們不敢拒絕社交,每天都要帶著假面微笑,無處可逃。如果他們選擇像日本網吧那樣的生活,往往會遭到旁人異樣的眼光與非議,這既是一種突出的文化差異。
日本年輕人把網吧當做「家」
日本的單身人數眾多,美媒曾報導稱,一些日本女性渴望自由,決定不婚。這也就同時帶動了日本單身經濟的快速崛起。
我們都知道,日本年輕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一種強化「自主能力」的培養,這也讓很多日本的年輕人都能夠明白如何自己獨立生活,依靠自己的力量。
同時,日本是個資源相對匱乏,消費水平相對較高的國家,尤其是在租房的租金上,這讓許多年輕人寧願住在網吧也不要去租房,雖然空間狹小,但是裡面應有盡有,完全可以省掉一大部分生活費。
還有,日本年輕人有很多不善社交的社恐分子,網吧就是成為他們的「溫床」。他們可以在這裡享受徹底的封閉自己,也能享受網吧的上網與遊戲,甚至漫畫等帶來的純粹快樂,而這在日本是屬於一種習以為常的消費文化。
因此,日本網吧在滿足年輕人的「體驗感」就存在天壤之別,因為它完全不是社交空間,反而講求的是封閉與私密,最大化打造場景消費滿足年輕人獨立自由空間的「家」生活。
三、其實網吧「盈利模式」都是殊途同歸
早期網吧的盈利模式一般都是靠時間計費的,營收比較單一。像中國的早期網吧上機時間大概每個小時2-5元,如今的網咖最高會到10元左右。
隨著傳統網吧被淘汰,連鎖網咖品牌模式不斷發展,運營成本相對較高,這就迫使網吧開始拓展更多的營收。
目前國內網咖的上機費本身更多只是一種「引流」消費,而茶飲的服務消費,甚至是衍生的消費,包括遊戲周邊的IP玩偶、衣服、道具等都存在很大的空間,這才是當下網咖最具潛力的盈利空間。
據沙利文諮詢發布的《2019全球與中國網咖行業白皮書》,2023年中國電競及周邊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電競現有業務市場規模將超過1400億。
再來看看日本網吧,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每個小時24元,住一天的費用在160元人民幣左右,而且如果屬於長期住網吧,它的費用還會更低。別看日本網吧小時單位的收費更高,其實相較於日本那些一晚上200~300元的便宜酒店,網吧才是真正住到就是賺到。
因此,無論如何,日本網吧的上機費用,同樣屬於低消費的引流主體,但是日本網吧也會提供其他的附加增值服務,比如說投幣的洗衣機,甚至還有包括提供自助餐服務,還有KTV和玩撞球等,通過豐富的生活場景消費,賺取更多的利潤空間。
最終,中國網吧與國內網吧的「盈利模式」殊途同歸,當然這也是普遍的商業模式。
四、總結:國內「單身族」盛行,日本網吧的形態值得一試?
民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超2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已超過英國和俄羅斯人口加起來的總和,據悉,目前美國單身人口佔其總人口的45%,日本為32%,韓國為23%。
可見,中國的「單身經濟」註定也會迎來一個井噴的時代,吸引了諸多的商業開始在挖掘單身人群的各種商機。
網絡上流傳的一份「孤獨等級表」,包括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去餐廳吃飯,一個人去咖啡廳,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去練歌房唱歌,一個人去看海,一個人去遊樂園,一個人搬家,一個人去做手術等。是否應該還有「一個人去網吧生活」?
最終,隨著單身經濟越來越火熱,從消費場景逐漸延伸到生活場景,日本網吧的這種消費形式應可值得一試,因為那個時候的消費文化「隔閡」也會弱化的。
醉井觀商:10多年品牌、運營等相關經驗,有過世界500強外企的系統性歷練,跟隨見證過民企從小到大的裂變,專注商業點評、行業趨勢等,善於思考,樂於分享,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溝通,共贏共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