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豎琴跟古箏結合緊密是現在要崛起嗎?

2020-12-18 破繭而飛

近1-2年某音、某拍等App上出現了很多穿著美美漢服彈箜篌、豎琴的流行曲推廣視頻,來招生、辦師資班、賣樂器。

箜篌在我印象中,只有上學時候一篇課文《孔雀東南飛》中有介紹劉氏彈的便是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箜篌。箜篌音色華美,在古代深受宮廷與民間喜愛,可惜卻在歷史長河中漸漸沉寂,誰也不知它歷史中如何的能彈出「仙氣飄飄」的音樂來。

現代箜篌在演奏技法上很大程度的借鑑了豎琴的演奏手法,豎琴在西洋樂中多數是作為伴奏和聲形式出現,作為主角的曲目幾乎很少,這兩種樂器對於學音樂的來說屬於「冷門」樂器。

這兩年突然跟古箏結合得很緊密,古箏也是近幾年崛起的民族樂器,湧現了大批古箏老師,辦了不少師資培訓班,現在處於規整狀態,有了專門系統的教材、教案等,而且在不斷完善中。古箏與箜篌最相似的地方是現代版本的雁柱箜篌,古箏和箜篌的共通,音色好聽,但你要說還有什麼一樣我真想不出來,但是箜篌、豎琴的推廣中卻藉助了古箏,因為在古箏的培訓班大多數會有一個教室放幾臺箜篌和豎琴。之前說過,箜篌、豎琴屬於「冷門」樂器,在音樂學院和民間學的人非常少,而豎琴要比箜篌教學體系還是要成熟些,西洋樂器傳入我們中國比較晚,專業老師肯定也少。問題就出現了以至於有一部分是由古箏老師來教箜篌的,這些古箏老師跟隨2-3年箜篌老師學之後馬上辦教學師資培訓班,什麼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推廣樂器,但是多數彈的都是一些流行曲目,沒有規範體系、教材來教學。

箜篌、豎琴都屬於比較貴的「白富美」樂器,動則上萬,十幾萬,一般音樂愛好者不能承擔得起,這兩年豎琴推出平價款千元19弦小豎琴低價、高顏值滿足了大家的對這個樂器好奇。個人觀點,推廣這些樂器過於用力了,之前說過,由於比較「冷門」,學出來的專業老師比較少,這些所謂老師有些魚龍混雜了,希望有專業的教材,規範的教學方式來讓大家來欣賞這個樂器。

相關焦點

  • 淺析古箏《箜篌引》
    《箜篌引》根據唐代詩人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詩意而作。該詩寫的是梨園子弟李憑在都城長安彈奏箜篌時產生的泣鬼神、動天地、石破天驚的演奏效果。樂曲前半部分運用起伏多變的節奏,虛實相應的旋律,描繪了「崑山易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動紫皇」的幻想境界。
  • 國樂大典:音域能與鋼琴媲美的箜篌,為何在明代以後失傳?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又稱撥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後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 八百豎琴演奏家聚港獻技
    」匯聚八百位分別來自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豎琴藝術家齊聚香港,七月七日至十三日舉辦八十多場豎琴音樂會、研討會和工作坊,以「中西薈萃」為主題,為全球豎琴演奏家及愛好者提供學術、文化及音樂交流平臺。  豎琴界「奧林匹克」  是次大會於上周五晚上拉開序幕,為了配合「中西薈萃」的主題,開幕演出上半場為豎琴演奏,下半場有來自瀋陽音樂學院的教授趙廣運和學生演奏箜篌,為這種一度失傳三百多年的中國古代傳統彈撥樂器注入當代氣息。
  • 國慶彩車上彈箜篌的是河南姑娘!箜篌文化創意產業在河南落地生根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文 許俊文 攝影箜篌——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中華國樂,因為與古琴、笙一起作為民樂代表,亮相國慶70周年群眾遊行中華文化彩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你知道嗎?彩車上彈奏這件樂器的著名青年箜篌演奏家魯璐,是咱河南新鄉人,而她所彈奏的箜篌,也出自咱河南新鄉經開區的箜篌文化創意產業園。
  • 中國失傳的古代樂器系列(一),築,尺八,箜篌
    現在這個樂器很少見,會演奏該樂器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但是,我們要時刻銘記,我們學習尺八,必須根植於中國文化,也只有在中國文化中,才能有真正的尺八,我們中國要復興的是大唐的尺八文化,而不是日本的尺八文化,這是根本的指導原則。沁雪劍士堅信,尺八一定會在中國落葉歸根,重發生機,開花結果。
  • 箜篌這種樂器曾經一度失傳 寧波姑娘想將它傳承下去
    浙江在線04月22日訊長約1.7米,寬約1米,重百斤,74根弦,紅棕色琴身,鳳頭琴首———箜篌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撥弦樂器,在甬城會彈的人還不多。「我就是想讓更多的寧波人認識、了解這件傳統樂器,將它傳承下去。」在鄞州開設箜篌公益教學課才半年的陳莉娜信心十足,「現在已經有十多個正式學員了,絕大部分都是孩子。」
  • 為了一個學箜篌的學生 學校新開了一個專業
    箜篌(音kōng hóu):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現在全國專業的箜篌人士屈指可數,會彈箜篌的也大多是由豎琴或者古箏改學的,目前箜篌專業只有中央音樂學院等極少數高校開設。「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 北京民族樂團箜篌青年演奏家朱鵬宇等8人榮獲文化大使獎
    (右二為北京民族樂團箜篌青年演奏家朱鵬宇) 文化大使獎獲獎者:申燁、寧英傑、柴婕、李雨涵、崔璨、朱鵬宇、孔繁瑞、王鏡媛。(箜篌青年演奏家朱鵬宇)朱鵬宇,現任北京民族樂團箜篌、古箏演奏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箜篌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箜篌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出生在泉城濟南,啟蒙於趙林老師。
  • 唐代箜篌長啥樣?香港匠人用20餘年復現唐箜篌,一起來看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實習生 奚柔 20世紀以來,根據古書記載和古代壁畫,結合西洋豎琴的結構原理,國內一直在探索箜篌製作的方法。1978年,中央民族樂團「箜篌改革試製小組」組建,箜篌演奏家崔君芝提出了「臥箜篌與豎箜篌相結合融為一體,創新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代箜篌」的理念,最終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成功試製出現代箜篌。 當現代箜篌彈奏出現代流行音樂的時候,人們不禁對古人所演奏的箜篌更加好奇。於是,另一條仿古箜篌的道路上也出現了探索的腳印。
  •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傳統樂器箜篌的簡介與賞析
    箜篌【kōng hóu】是中國漢族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後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日本正倉院藏品,唐漆箜篌殘件。
  • 旅美著名箜篌演奏家月亮登卡內基音樂廳
    1月30日晚,旅美著名箜篌演奏家月亮(Lucina Yue)受伽倻琴演奏家TeRra Han邀請,在卡內基音樂廳獨奏廳首秀,以一曲箜篌獨奏《大地》拉開音樂會的帷幕,為這場融合了中、日、韓、塞爾維亞、菲律賓等各國頂尖音樂家的卡內基音樂會開啟完美的篇章。
  • 00後學古箏10年跨3省赴陝藝考,花費近40萬,家裡沒礦怎麼玩藝術
    她稱自己從小學古箏已有10年,集訓時每天練習8至10小時。從高二準備藝考開始,一年時間已花費約四十萬,而這次藝考她只報考了一所院校。對於疫情下的特殊藝考,她說大家都很難但堅持過去就很棒。對於網友調侃的其家裡有礦,我只想說,至於「用古箏考大學」真的太難!考專業院校的古箏專業:難,很難。需要花費非常多的精在練習上,並且容錯率極低。 藝考專業方向劃分:大致為音樂教育(師範類)和音樂表演。
  • 她學的樂器你聽過嗎?
    你有想像過,報選全校僅1人的冷門專業是種怎樣的體驗嗎?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就有這樣一個冷門專業,該校大四學生楊柳主修的樂器就是箜篌,而這個專業全校只有她一個人。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這是東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的開頭。箜篌(音kōng hóu):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現在全國專業的箜篌人士屈指可數,會彈箜篌的也大多是由豎琴或者古箏改學的,目前箜篌專業只有中央音樂學院等極少數高校開設。「2016年的浙江全省高考生中,學箜篌的只有她一個。
  • 宮廷古樂,箜篌傳承~廣西首家箜篌娃娃團成立
    柳州市柳江區新興第二小學箜篌團是廣西首家箜篌娃娃團,成立於2019年9月,由開學初的9個孩子增加到現在的18個孩子學習箜篌。目前孩子們可以演奏《關雎》《布穀》《生命的搖籃》《箜篌鼓》《國旗國旗真美麗》等曲子,音樂教室的8臺價值十幾萬的雙排雁柱箜篌,都是該校覃鳳秋覃鳳連老師個人的,覃鳳秋老師說:「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以點帶面,讓箜篌被更多的人熟知、喜愛,並把它傳承下去。」
  •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箜篌
    到現代社會知道箜篌的人就已經不多了,專門去學的人更是屈指可數,並且大多都是從都是由其他專業比如古琴,琵琶轉專業後學習的,不是從一開始就學習箜篌的,所以到現在為止箜篌在社會上的流傳度不高,專業教學箜篌的老師更是少之又少,這也導致了許多有心想學習箜篌的人並不知道到哪裡去找老師,更有人認為箜篌已經失傳了,雖然現在的箜篌與故事確有不同,但是也是有一定的依據製作而成的。
  • 中國最早的豎琴、麵包實物……探訪吐魯番洋海墓地
    這裡還發現了人類在頭骨上和身體上進行過手術的痕跡,發現了中國最早的豎琴、完整的葡萄藤,泥制吹風管,彩色陶罐,還有刻著各類動物圖案的木筒……木器在隨葬品中屬大宗,有木桶、盤、盆、杯、罐、缽、紡輪、梳、取火板、鑽杆、箜篌、鞭杆等。  這一時期,毛紡織物是車師人主要的服裝材料,也是每個車師家庭中主婦們必須完成的重要手工製品。捻紡毛線的木質紡輪伴隨她們一生。
  • 古箏指法有哪些?彈古箏的必備指法
    學古箏應該掌握的基本指法:託、連託、劈、勾、剔、挑、抹、打。對於一些初學古箏的小夥伴,還不是很清楚彈古箏的指法有哪些?下面人工智慧網小編為大家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你。1、搖指搖指,是古箏技法中,用於延長樂音的主要技法。通過手部搖動產生音樂效果的技法,指甲在一根琴弦上連續快速託劈,以達到樂音不中斷,持續發聲的效果。由於古箏和其他彈撥類樂器的樂音持續時間不長,搖指便成了樂曲演奏中較為重要的技法之一。
  • 樂理是推開古箏學習的第一把鑰匙
    總聽說有人天生會唱歌,還可以自學吉他,自學葫蘆絲、口琴,現在還流行自學尤克裡裡。這是少數我見過自學之後能夠演奏成曲的幾樣樂器。以前也總會有人諮詢,能不能自學鋼琴、小提琴... ...現在,小樂要給出統一答案了。不能!當然不能自學鋼琴、小提琴,還有單簧管、雙簧管、琵琶、豎琴、古箏... ...所有這些,都不建議大家自學。原因就是,學習這些樂器,首先要有紮實的樂理基礎,才可以。並且,樂理,是一門不能夠獨自閉門思考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