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汗血馬」的最早記錄是在2100年前的西漢,漢初白登之戰時,漢高祖劉邦率30萬大軍被匈奴騎兵所困,兇悍勇猛的匈奴騎兵給漢高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當時,汗血寶馬正是匈奴騎兵的重要坐騎。
漢武帝元鼎四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欣喜若狂,稱其為「天馬」,並作歌詠之,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裡,今安匹兮龍為友。」當時引進的汗血馬數量相當大,雌雄比例也比較適中,進行繁殖是可行的。
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相對說起來負重能力不強,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士兵騎馬作戰,身披甲冑、手提兵器,總重相當大,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
由於馬具的原因,汗血馬不能駕轅,而粗壯的蒙古馬則無此劣勢,最後幾乎所有從中亞、西亞引入的種馬都歸於消亡。
2002年6月,在中國百姓視野中消失了千年的夢幻之馬「汗血寶馬」——阿赫達什(寶石之意),從它的故鄉中亞土庫曼斯坦,由空中穿越古絲綢之路來到中國。這匹馬是土庫曼斯坦總統作為中土和平友好的象徵贈送給我國領導人的。說起「阿赫達什」的血統,可真是不一般:它的祖先曾是蘇軍著名元帥朱可夫的坐騎。朱可夫騎著它在烏克蘭打敗德軍名帥曼施坦因,騎著它參加過解放柏林的入城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