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隸屬於遼寧省錦州市,位於遼寧西部東端,醫巫閭山東麓,素有「幽州重鎮」之稱,全市總人口五十餘萬人,境內生活著有滿族、漢族、回族等十九個民族。北鎮因醫巫閭山為北方鎮山而得名。《周禮》記載:「東鎮青州沂山,西鎮雍州吳山,中鎮冀州霍山,南鎮揚州會稽山,北鎮醫巫閭山」,合稱五座鎮山。據《廣寧縣鄉土志》記載, 「 舜封十二山以醫巫閭山為幽州之鎮故名北鎮 」 。
北鎮不僅有著極具歷史文化積澱的名字,境內也擁有著極為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是錦州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城市。即便是縱觀遼寧,也是屈指可數的知名旅遊城市!在1999年,由錦州市人民政府主辦,錦州市旅遊局和錦州電視臺聯合承辦的「錦州十佳旅遊景觀」群眾性評選活動,評選出新中國「錦州新十景」,依次為:筆架天橋——筆架山風景區;閭山林海——閭山大觀音閣和閭山森林公園;觀音洞天——北普陀山風景區;遼瀋豐碑——遼瀋戰役紀念館;古塔朝暉——廣濟寺古建築群;青巖聖境——青巖寺風景區;宜州大佛——奉國寺風景區;萬佛石窟——萬佛堂風景區;北鎮神祠——北鎮廟;崇興雙塔——崇興寺風景區!北鎮獨佔四席,近乎佔據了錦州旅遊名勝的半壁江山。
一、北鎮閭山林海
醫巫閭山,古稱於微閭、無慮山,今簡稱閭山。閭山歷史悠久,早在幾千年前就融入了華夏文明圈。相傳舜時把全國分為十二州,每州各有一座山作為一州之鎮,閭山被封為北方幽州的鎮山。周時又封閭山為五嶽五鎮之一。自隋開始成為「北鎮」的「五大鎮山」,從而聲名鵲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時,都照例到山下北鎮廟遙祭此山,使閭山聲名日隆,一躍而為東北名山之首。今天的閭山依舊關外名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區。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讓閭山呈現了一幅姿態萬千、恢弘博大的山水林海畫卷,奇峰怪石、蒼松翠柏、石棚飛瀑和春季的梨花雪海,讓人目不暇接,如入人間仙境,。它以悠久、博深的歷史文化和秀麗、奇特的自然風光而享譽國內外,成為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
二、北鎮青巖寺
青巖寺位於北鎮市常興店鎮境內,坐落在醫巫閭山南部風景最佳處,是錦州地區寺院香火最盛的寺院之一,也是遼西乃至東北地區的佛教聖地。青巖寺有上、下兩院,寺院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配殿、禪堂等!青巖寺因為供奉著一尊用花崗巖雕刻的觀音老母像而聞名於世,也就是谷稱的「歪脖老母」,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化身之一。因其造型奇特,而遠近聞名。青巖寺附近的的自然風光也十分優美,峰巒疊嶂,松柏成蔭,瀑布流水,飛雲如煙。登上山的最頂峰障鷹臺,舉目環視,風景格外迷人 ,是馳名國內的著名風景旅遊區!
三、北鎮廟
北鎮廟位於北鎮市城西2千米的山崗上,是醫巫閭山的山神廟,也是全國五大鎮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鎮山廟,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鎮廟始建於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其後經歷多次擴建重修,元末更曾被毀。明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稱「北鎮廟」。北鎮廟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至北依次為石牌坊、山門、神馬殿、鐘鼓樓、御香殿、大殿、更衣殿、內香殿、寢宮等。廟內保存有元明清碑刻56通,廟東有乾隆年間所建的「廣寧行宮」遺址。
四、北鎮崇興寺雙塔
北鎮雙塔位於北鎮市區東北處,又名崇興寺雙塔,是兩座風格一致,秀麗挺拔的遼代古塔,也是重要歷史文物,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塔東西對峙拔地而起直插雲天,莊嚴古樸巍峨崢嶸蔚為壯觀。
北鎮雙塔東西相距離約四十餘米,東塔高43米,西塔高42米,均為八角十三層密簷式實心磚塔。兩塔建築精緻,雕工精美,基座上雕有各種花紋,下部雕有獅子、負重力士和蓮瓣。向上為仰蓮座,座上承託塔身,塔身每面都有拱龕,內雕坐佛,外立脅侍,上飾華蓋、飛天和銅鏡。塔簷分為十二層,由下至上逐層內收,每層簷角俱掛有風鈴,塔頂的蓮座、寶瓶、鎏金、塔剎、寶珠和相輪等均保持完好。西塔中部還鑲有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重修崇興寺塔記》的小石碑。